張瀝夫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廣大科學教師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了探究,并發現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對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小學科學;探究能力
小學科學是科學教育的基礎,承擔著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任。達爾文曾經說過,學習科學不是教師將現有的科學結論展現給學生們,而是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自主地積累事實,發現規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提出了科學學習應當以探究為主的口號。在此口號的指導下,廣大教師應積極探索引導學生們探究科學的途徑,借助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1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意義
相比于其他學科,小學科學課程包含很多科學性知識,而僅僅依靠教師教授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反而會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厭倦感。科學探究活動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小學科學教學內容,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科學課堂教學的機會和途徑。小學生對于科學探究活動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探究活動與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結合符合教學目標要求,為小學生創設了有益于學習的科學環境,可以讓學生深入感受科學內容的趣味性。科學課程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探究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學生對科學知識死記硬背的現象,促使學生在理解和認知的基礎上加深知識記憶,并能夠結合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加以應用。可見,探究活動的應用革新了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將科學教學內容以個性化、趣味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有益于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深度,而且有助于增強學生自身的科學探索意識。
2實施探究性學習,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
2.1增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豐富實驗教學內容
只有將科學實驗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統一起來,才能找到科學實驗教學內容和學情之間的契合點,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找到支撐點。教師應立足于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在科學實驗教學內容和生活元素之間建立起關聯點,這樣既可以豐富科學教學內容,又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以“彩虹”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在實驗前為學生準備實驗的材料,如小噴壺,讓學生自己嘗試在背向太陽下用小噴壺噴水,并引導學生觀察陽光下的噴霧變化,進而讓學生發現彩虹的現象。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中噴泉的噴水原理,將靜態的科學知識同生活聯系起來,極大地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
2.2采取實踐化教學開拓科學探究道路
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想要得到提升,不能僅依靠小學科學課程。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將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應該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將課上的講解和課后的動手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不拘泥于課本,將知識帶到生活中的目的。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呼吁家長與學生同時進行學習,在生活中積極發現各種有趣神奇的自然現象,在家長的帶領下一同探索原因。以“保溫和散熱”這一部分的學習為例,首先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為基礎將需要動手完成的小任務留在課下。讓同學試著用學到的知識進行保溫杯的制作,以此來研究各種材料的散熱性如何,那種材料的阻隔下熱量的流失相對較少。再通過比較保溫杯的保溫情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分,并鼓勵學生分享制作時的想法。
2.3加強課外延伸,積極組織實驗探究活動
課小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在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還要讓他們在課堂之外,以至生活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第一,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舉行的科學幻想畫的活動。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與創作,展開豐富的聯想,畫出他們心中未來的事物,以探究不可預知的未來的事物。第二,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科技制作活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提高了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動手能力,也同時提升了自己對科學探究的認知。第三,進行科普知識網絡答題。讓學生進行科普知識網絡答題,對已有的科學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是他們對自己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閱。這樣它們就可以找出自己平時疏忽的知識點,及時進行鞏固。第四,在校舉行“小小科學家”實驗探究活動。“小小科學家”實驗探究活動是通過探究自己或小組通過的研究題目進行的實驗探究活動。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既發揮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又增強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小組合作能力。
3結束語
小學科學作為教育課程的重要學科,是讓學生奠定扎實的科學知識的基礎。教育改革促使手段的創新,教師在誘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時,要充分利用科學知識拓展環節,讓他們積極地探索科學的魅力,去追求更多更美的科學奇妙世界,激發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趙華秀.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5(10).
[2]羅玲.寓科學精神于教學點滴——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1(2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