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蓮
摘要: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關于為建立社會主義大學“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的重要講話以來,全國各高校各個專業對課程思政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思考,百花齊放形成了群策群力,共同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大好局面。本文將以《會計學原理》課程為例,來探索本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為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學原理;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教學
一、《會計學原理》課程思政的積極意義
《會計學原理》作為一門學科基礎課程,是大部分經管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作為專業領域的入門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學生們樹立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大影響。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穿插思政元素,將立德樹人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建立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會計學原理》思政元素融入點
1、從《會計學原理》的課程安排來看,我們可以把課程分為四部分:基本
會計理論知識、企業生產經營業務鏈條賬務處理、財產清查、財務成果展現。
(1)基本會計理論知識部分,從會計的前世今生可以讓學生們了解我國會計
發展歷史悠久,邏輯思維嚴謹,從而增強學生對我國文化自信、對民族的自豪感,增加愛國情懷,對《會計學原理》課程心懷敬畏。
會計恒等式要考慮物質守恒,資金的量是有限的,將通過不同的形式換成不同的東西。雖然左右等式數據守恒,但是潛在影響是完全不同的。要學會正確使用資金,做好理財,控制好物質欲望。
會計要素是會計的語言,要學會用會計語言表述企業經營過程。對會計要素要熟悉,研究其意義與使用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要知道會計要素必須按照規定使用,一旦不遵守使用規則“自作聰明”,容易造成錯賬、假賬,從而影響個人職業生涯。
(2)在企業生產經營業務鏈條賬務處理的學習中,注重對企業整體經營運轉的理解,而不是拘泥于某個點,培養學生的發展觀、大局觀。使得學生心中有企業,形成初步管理理念。同時理解無論史企業經營還是家庭運轉,各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的。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腳踏實地做好每一步。將企業的經營業務與家庭運作結合,也可以讓學生體會企業經營與家庭運轉的不易,珍惜每個工作機會,珍惜家庭成員之間的勞動成果,提高學生的責任擔當。
(3)在財產清查部分,教育學生對待事物要嚴謹、認真。在生活中要養成日清日結的好習慣,要學會在生活、學習中不斷復盤,不斷總結,以將學習、工作做得更好,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同時,通過賬實相符的核對,傳遞工作需要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正確價值觀。
(4)在財務成果部分,介紹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的意義。教育學生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依有據,也要學會用完整正確的賬務處理保護自己。通過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行為,來警示學生,堅持財務人員的基本職業操守,不做假賬。同時可以結合最新的財務犯罪案例,作為反面教材:如南寧發生的出納挪用公款,供男友享樂,供自己買奢侈品。引申出正確的戀愛觀,以及量力而為之的購物欲望等。
2、從《會計學原理》中信息化發展對會計帶來的變化告誡學生與時俱進
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化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信息化發展對財務人員的影響重大。財務早已從手工做賬轉變為電子化做賬。隨著業務流程鏈條的打開,各業務環節與財務環節已經融合,產生了大量可以標準化作業部分。而財務賬務標準化處理的極大運用,又促使財務機器人出現。教育學生要在時代的洪流中,與時俱進,不至于在畢業工作時被社會無情淘汰。理解活到老學到老的深刻含義。
3、通過《會計學原理》實訓課程,熟悉運用理論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穿插實訓賬務處理,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育學生要有主動動手操作的良好意識。細節決定成敗,看似簡單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將變得復雜多變。
三、教學方式改革與課程思政
1、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以更好的配合課程思政
由于《會計學原理》課程的課時通常僅有32個,既要保證正常的專業授課,又要融入思政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考慮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利用網上豐富的視頻資源,如大學慕課堂,使得學生能把基本的專業內容,在慕課中先進行學習,以更好的消化專業知識,留給線下更多實踐時間去將知識做轉化,并且將思政元素穿插在其中。同時為了保證慕課的學習質量,可以在慕課中設置小測試和討論區,教學方式的改革,給課程思政實現提供了時間保障。
2、通過搭建學習小組,團隊PK,帶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方式的改進還包括搭建學習小組,進行團隊PK。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達到傳幫帶的效果,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打好基礎。提升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能力和團隊互助能力。團隊協助的方式教會學生們要有集體意識,只有團隊強了,個人才會得到更好的平臺。
四、課后拓展與課程思政
在課后,利用教師的資源,對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發展以案例進行分享,也可邀請已畢業的學長學姐進行學生與就業者兩種身份的經驗分享,讓學生在聽別人的故事中,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達到育人的目的。也可以通過會計名人的視頻,給學生一個努力的標桿。
從財務專業未來職業規劃的分享中傳達未來作為職場新人,應該有清晰的奮斗目標,有堅持奮斗的精神。通過對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執業資格證的講解,傳達出工作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避免學生好高騖遠。
五、總結
文中對《會計學原理》與思政元素融入點及教改進行了拋磚引玉。但是課程思政應該不拘泥于課本,思政本身應該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思政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要與學生產生共情,讓學生在一個個小事中找到閃光的點,宣傳正能量,從而上升到認識到祖國的強大,作為中國人的幸福與自豪。基于大學學習的特性,各專業老師替代了初高中班主任的角色,通過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轉化成點點滴滴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必榮,劉海燕.會計學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75-79.
[2]殷俊明,張興亮.會計學“專業思政”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財會通訊,2020(15):163-166+176.
[3]毛婧,李貴芬.基于財務會計崗位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1):84-87.
[4]藍曉丹.新媒體時代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8):119-121.
[5]吳中華.案例教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9):241-242.
[6]高杉.課程思政視角下會計類課程改革路徑研究[J].當代會計,2021(04):162-164.
[7]張清玉,詹自琦.對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會計,2021(04):111-113.
基金項目:本文系文柳州工學院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項目“基于MO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討” (項目編號2019JGZZ003)、柳州工學院“課程思政”專業項目“《會計學原理》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JGSZ018)、柳州工學院“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會計學原理》"(2021YLKC00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