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紅
摘要: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也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內,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是教育技術方面的一個大革新。它營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沉浸式環境,在教學效果不變或提升的大前提下,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突破了空間、時間的局限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獲得具象化體驗。基于此,那么本文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創新應用這一方面進行簡單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創新
前言:
把虛擬現實技術和傳統英語教學技術相結合,通過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加逼真,生動的環境,能夠讓學生把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現階段,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平常,虛擬現實技術進入高校英語教學中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會帶來顯著性的教學效率提高。
一、虛擬現實技術概述
虛擬現實技術俗稱VR,是使人在一個通過信息技術交互形成的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環境,戴上相應的設備之后,人可以移動,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去看,虛擬現實技術有三大特性,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沉浸性是指設備可以隔絕外界的干擾,從而忽略時間,空間等其他因素的影響,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的傳導,為用戶提供了身臨其境真實存在的感受。交互性是用戶和信息系統信息的傳遞,用戶在情境下做出行為時,系統可以給用戶進行反饋,給用戶一個不一樣的視覺感受,甚至可以指導用戶的下一步行動,同樣VR技術也可以實現用戶和用戶之間的對話。實現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想象性,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模擬出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或者說存在難度比較高的情形,比如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恢弘場面,脫離引力等,用戶可以憑借的虛擬現實技術進而想象自己做不到的事。
二、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一般通過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對學生進行一種經驗式的教授,一般這種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是: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有所不同,有些教師的自身職業水平并不足夠支撐他去傳授地道的英語表達習慣和有效的使用英語的溝通能力。所以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提高有限是情有可原的,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提供的信息,教師的經驗傳授,因為學生并沒有一個能分辨教師所傳授信息的準確與否。這對學生吸收正確的知識造成相當大的阻礙[1]。
此外,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自律性有問題,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很難去保質保量的完成,大部分學生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會去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就不能夠深度的學習知識。這會讓課堂的氣氛比較尷尬,教師的教學效率受到影響。
三、虛擬現實技術在高校英語教學創新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立體化教學情境
虛擬現實技術融入高校英語的教學創新之中,可以極大程度地解決傳統課堂的局限化問題,達到立體化、去空間化的教學情境構建效果。通過虛擬技術的設備給教師提供一個特定的、具體的教學環境,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使其獲得仿真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體驗,從而更加輕松、快速地感受英語場景、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語用能力。比如,可以通過設立具體的本土化的教學場景,如曼哈頓的街頭,華盛頓的商場等。這樣一來,在更加真實的社交環境中,學生便可以更好地鍛煉用英語溝通的能力[2]。
具體操作是可以利用虛擬現實設備進行角色扮演,用經典的文學作品把VR的背景設置成文學作品發生時的社會情景,根據當時的設置渲染文化氛圍,根據學生的性格和個人能力設立相應的角色,既定臺詞和文本,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來扮演,這樣就解決了師資力量的問題,無論多好的教師,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口語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同樣對于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感興趣了才有繼續學習、繼續了解的沖動。
(二)建立任務式英語模式
建立任務形式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即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設備,通過構建特定的世界觀或主題場景,將虛擬和現實相連接。在此基礎上,以類似沉浸式游戲的方式,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以及獎勵,設定種種劇情,通過和NPC進行英語對話,尋找必要的物品或線索,從而逐步完成相應的劇情任務,同時實現單詞、句式、時態、交際用語等英語知識的學習掌握與應用實踐。例如,可以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且設定成“正反兩派”,要求其在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的輔助下,結合英語學習成果完成特定的劇情任務,并由此進行“正派”與“反派”的對抗賽或爭奪戰。這樣一來,便會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競爭式的氛圍,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使其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任務執行與英語學習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完美地解決了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并達成虛擬現實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價值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提供分層化教學資源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高校英語教師面向的學生數量相對較多,且每個學生的性格喜好、知識基礎、學習習慣,教育背景都各有不同,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就導致了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學得越來越好,而綜合素養較差的學生學得越來越差。同時,這也會更會進一步地加大教學難度,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教育部所倡導的因材施教的要求和目標。對此,英語教師可按照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知識儲備、測評分數等指標,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在此基礎上,基于虛擬現實技術設計不同的沉浸式教學課件,并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所接觸到的虛擬學習場景、英語學習資源與其當前的綜合素養更加匹配,既有利于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也能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厭學、驕傲自滿等負面學習情緒。
結論:總的來說,虛擬現實技術進入高校英語教學領域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一個革新,為我國培養英語專業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是教師們解決各種教學問題的“金鑰匙”。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做好情景化、任務化、分層化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達到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穎.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高校英語教學創新探討[A].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3.
[2]何麗琴.VR技術支持下高校英語教學生態系統重構——評《基于虛擬現實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