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揚
摘要:從專業教育教學角度出發來進行分析,審美體驗旨在幫助、引導中學生的人格、情感和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新課標還指出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為學生設計體驗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具有無可替代的審美教育作用,因此開展中學語文審美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自身經驗結合體驗式課程設計,提出了一些關于中學語文審美教學體驗式課堂構建方式的探索。從而真正切實達到學校開展學生語文教學的最終教育目的。本文主要是從立足于當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當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在審美教育中的教學策略,希望對其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學語文;情感教育;審美體驗;課堂教學
前言
審美教育作為中學語文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和重要任務之一,使得學校語文教育中審美教學的主體獨立性、人文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愈加凸顯。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被要求應密切注意學生在學習審美教育層面上發生的變化,注重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整體個性人格發展,使學生在獨立、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自由學習、生活、成長。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和需要,因材施教,以恰當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培養,讓學生學有所得。隨著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從而,對于我國初中語文學生審美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也就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1.重視文章朗讀,引導學生進行感性體驗
由于學生的認知有限,卻也有一定的文學審美素養,鑒于此,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考慮單純地讓學生去讀,應該結合文本,代入其中。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不能純粹只讓學生生硬地去讀,要把握單元要求,在讓學生讀之前,教師應該先把自己帶動起來,在教師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畫面,沉浸其中。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教師在在備課時,要把握好本單元“要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章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等要求,尤其在讀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注意停頓、留白,給學生想象畫面的時間和空間,使之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與感性認識。在初讀的感性體驗中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談。但是,說的前提是對文本的初體驗,談的基礎是由于文本中哪一段、哪一句、哪個詞語產生的感想以及為什么產生這樣的感性認識等類似的問題。給學生分析,讓學生說出個所以然來。最好是能自圓其說。以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使其成為一個有見解,有思辨能力的人。
另外,華茲華斯曾說過:“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僅是詩,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一種主要的有聲閱讀表達方式,通過朗讀進行有聲閱讀,可以有效實現對一篇文章各種情感的生動渲染,即用抑揚頓挫的朗讀語調將一篇文章的各種情感活動表達出來。同時,也可以將朗讀與其他音樂技巧結合運用起來,從而更好地抒發自己文章中的情感。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有聲朗讀,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有聲朗讀,借助抑揚頓挫的朗讀語調表現不同的故事情懷,以此輔助學生領會和理解文章的內容。并適時引入與朗讀文章故事情感內容相符的背景音樂,或小聲表現愉悅之類的情,或中音表現悲傷之類的情,或高音表現悲涼之類的情,或低音表現輕快之感,使學生更好地領會和感悟文章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情感。
2.應用多媒體互動教學法,豐富引導學生鑒賞美
羅丹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在教師和學生初讀課文,有了基本的感性體驗之后,教師還可以考慮運用多媒體情感教學法,也就是說,將一篇文章的真實情感作為主線充分展現表達出來。應用文字多媒體播放技術實時播放與一篇文章主題密切息息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便是將一篇文章的表達情感直接形象展現在學生眼中,可以為學生更切身地帶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感官直觀感受。同時,教師可以考慮采取語文問題引導教學法,將語文問題教學當作整篇課文學生閱讀的主要導向,對閱讀文章的重要主旨思想情感及其內容問題進行深入層次的剖析,并借助語文問題教學來主動引導初中學生通過朗讀、誦讀、默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之后認真思考文章、體會文章所需要表現的主旨情感及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感悟其在文章中所蘊含的真實人生情感,基于對文本的由淺性認識到更深層次的理解來分享自己的見解,在這個分享的過程中,教師整合不同學生的感受與見識而生成共識,從而獲得美的感受。比如,在對《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把濟南的冬景展現出來,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渲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再把《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導出,并且教師應以朗讀的形式將其中優美的片段呈現給學生,充分帶動學生的情感,進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在學生自由朗讀后借助語文問題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從中適當引導和整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濟南的懷戀之情,來培養他們鑒賞美的能力。
3.通過群文閱讀,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去創造美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由感悟美到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升華。而語言本身即是一門與學生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每個學生都有在其中創造美的能力,關鍵是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審美創造的情感和興趣,這是審美創造的源泉和內動力。因此,教師進行中學語文教學時,應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一篇帶多篇,融合課內和課外的閱讀課程,并進行有效的銜接,從多個層面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指導,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引導學生學習情感判斷,從而修正自己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情感,而且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得到情感上的共鳴。
4.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審美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審美體驗式課堂”實際上是在讀的基礎上對內容、情感、技法的審美感悟與理解、審美借鑒與運用、審美提高與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文學素養和深厚的教學經驗,從學生的內心情感出發,把握學生情感走向的同時,再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加以引導,從而實現情感教學的目標。而且,學生在中學階段情感比較豐富與細膩。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的情感,加強學生間的情感交流,那么語文教學就能有效發揮其教育作用,極大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滿足。
參考文獻:
[1]徐以忠.淺談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130.
[2]陸玉.“情感”——滋潤文學土壤的養料——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應用探索[J].情感讀本,2019(29):13.
[3]王興袖.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新課程(中),2019(10):274.
[4]喻安.小學語文審美教學體驗式課堂構建[J].小學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