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霜
摘要:高職院校的教育也應當順應素質教育原則,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高職基礎護理教學中行動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本文講解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基礎護理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意義和在高職基礎護理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運用體會,期望能對高職護理基礎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高職教育,護理基礎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引言
高職院校是一種為社會輸送專業化基礎人才的院校,在高職基礎護理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是很重要的教學步驟。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為課堂主體,教師講解專業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沒有實踐的過程,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理解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不對其實踐進行良性引導,會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很好的運用到實際操作中,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則很好的填補了傳統教學中的這一弊端。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基礎護理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意義
其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護理專業知識的實踐能力,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傳授專業知識后,對課堂專業知識設計相應的實踐項目。尤其是基礎護理的教學,其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較雜,若不進行相應的實踐應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僅能依靠理論理解和“死記硬背”,例如在講解心肺復蘇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帶到模擬教室,讓學生對人體模型進行心肺復蘇實踐,教師在一旁對學生的姿勢、手勢和力度進行指點,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具體應用的操作流程。
其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本就是用實踐過程升華理論的專業知識,更注重實踐,實踐的過程相對于單單講解專業知識會更加有趣味性。圍繞課堂理論知識展開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基礎護理學科的魅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基礎護理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其三,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基礎護理教學中使用心動導向教學發,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進行知識實踐,互相記錄數據,共同討論現象并得出結論,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組內學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其團隊合作意識,為其步入社會后和同事合作完成醫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在高職基礎護理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運用體會
(一)設置課堂知識實踐項目
在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首先教師就要對課堂知識的實踐項目進行設計,選擇實踐意義較大的項目進行實踐活動開展。項目的實踐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吸收程度,從而影響教師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實踐活動流程,提前講解實踐實操過程,避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知道從哪開始、有哪些應該重點關注的數據。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專業化的基礎人才,特別是護理專業,其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大多都會是醫療工作者,需要教師耐心的進行指引,確保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能夠完全掌握。比如,在基礎護理知識中有關于急危重癥護理學的知識,教師可以對知識進行細化,設計呼吸機正確使用方法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之前教師要先向學生們普及有關呼吸機的理論知識,并根據學生特性進行分組,根據知識內容設計實踐流程。
(二)打造工作情景
學習基礎護理知識的高職學生,在畢業后大多數會進入醫院成為護士,為了使學生能提前了解到崗位職責和工作情境,加大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重視程度,教師在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要注重創設合適的工作情景。在進行實踐活動時,盡量選擇設備齊全的時間項目進行具體實施,讓學生對能對科技化醫療器材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基礎護理知識的教學中,可以由教師告知某一些臨床常見病,學生根據該病的用藥方式,對人體模特進行注射,模擬真實工作狀態,教師在學生進行實操使站在一旁觀察學生選擇的注射部位是否正確。
(三)設計案例并針對案例實施護理措施
在基礎護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分析案例是必要步驟,只有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才能更大程度的了解實際病發時不同身體素質的病人可能出現的臨床癥狀,或是多種疾病共發時的癥狀,這些知識在教科書內并沒有具體分析,需要教師為學生呈現相應案例,科普各種病癥可能表現的臨床癥狀。在教師設計案例過程中,首先應該清楚知道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案例實踐。比如,教師可以提出案例:某男性幼兒患者,5歲,異物卡住呼吸道,如何進行急救。學生針對此案例對人體模型進行實際操作,教師觀察學生實操時的手勢,抱握的位置,撞背的力度等,觀察是否標準,并給出指導性意見后再次邀請學生進行實操,確保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實踐操作流程完全正確。
(四)進行行為實踐評價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使用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點就是在基礎護理實踐結束后的行為評價。教師公平合理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優點,彌補自身不足,通過先對學生進行操作過程中規范過程進行夸獎,在對不規范過程進行正確指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護理基礎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也能使學生正視自身缺點并加以改正。實踐的參與者不止有教師和單個學生,學生除了接受教師給予的評價外,還應該進行組內成員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自評。通過組內成員互評與輟學生自評,讓學生發現其他學生的優缺點,依照自身情況,學習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對于他人身上的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進行實踐評價是行動導向教學法使用的升華環節,不僅能夠善意提醒學生發現自身不足,還能通過夸獎調動學生的實踐學習積極性。
三、總結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畢業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療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際應用中,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并在實踐中做好“指引者”的角色,教師應就此進行深入研究,有效地展開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柴哲.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綜合實訓教學的應用與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4):191+195.
[2]石文靜.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下的高職內科護理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9):93-94.
[3]周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