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互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首先相關行業面臨較大的安全風險隱患,并且相關行業在當前還存在經營秩序混亂的狀況,同時由于監督機制不全面,使得該行業的運轉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和管控。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國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明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提高相關行業的準入門檻,同時相關金融機構以及金融行業也需要構建成熟、完善的金融服務品牌以及相應的金融產品。本文對互聯網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運行;對策;分析
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依托相應的網絡資源來提高相關行業的發展維度和廣度,在此過程中我國應當采取頂層設計策略,從多個維度、多個方向對當前互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對相關工作作出科學合理的管控,確保互聯網金融安全、穩定地運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安全風險問題分析
互聯網金融運行需要緊緊依托網絡資源以及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無論是相關產業的發展模式還是運行機制均存在相應的欠缺,國際金融產業借助計算機網絡以及相應的通信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但同時也面臨著相應的風險隱患。具體來說,在當前互聯網絡環境中所存在的安全威脅主要是以電腦病毒以及釣魚網站兩類為主,由這兩類因素而導致的互聯網金融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諸如用戶的密碼、賬戶被木馬病毒所獲取或被相應的釣魚網站所記錄,從而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其次,當前我國現有的各項先進的軟硬件網絡設施均引自于國外,也就是說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硬件層面以及軟件層面不具備主動權,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相應的軟硬件設施無法穩定有效地運轉,從而造成巨大的金融經濟損失。因此,為了應對上述所講解到的互聯網金融隱患因素,我國當前需要進一步提升各類軟硬件設施技術水平,實現對操作系統、計算機硬件、軟件的自主研發和制造,擺脫國外對我國所實施的技術封鎖和技術限制,使得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更加安全、穩定、可靠,此外在金融安全管理領域,我國還應當沿用統一化、標準化的管控技術,對相關行業進行標準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
(二)經營秩序混亂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不具備較長的發展時間,因此我國在相關行業還缺乏長期穩定的技術沉淀以及管理沉淀,從而使得相關行業的從業者以及主管人員不具備豐富且可借鑒的工作管理經驗,各大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也在進行著各自的發展探索,通過不斷地嘗試來對當今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以及經營管理形式、業務類型、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和探討,同時也在為遏制金融風險尋求相應的管控手段。
金融企業要想在復雜的互聯網環境中取得相應的發展突破,首先需要迅速地應對并解決相應的金融安全威脅,并且以合法、合規經營為目的在現有的金融市場金融環境中維護該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在當今數字化、信息化時代,任何違規機構所存在的違規經營現象均會造成相關行業的其他人員做出管理誤判,從而產生極為嚴重的連鎖反應事件,當前我國現有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制還存在相應的欠缺,且對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太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所存在的風險隱患以及安全管理問題往往集中在非法集資以及支持犯罪行為或相關活動層面上,我國應當及時應對相應的互聯網金融經營秩序混亂的局面,從國家層面上開展頂層設計制定成熟完善、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結合科學指導、科學管控探尋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監管體系不健全
上文講解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依托互聯網資源實現了經營管理網絡化、數字化,因此互聯網金融業具備互聯網行業的基本特征,其具備相應的虛擬性、科技性以及無邊界性,因此對其實施精細化、定向化的管理工作具備較大的難度,尤其是在當今P2P互聯網借貸發展經營模式下,相關機構所開展的工作還未得到相應的監督管控,大部分金融公司以及P2P公司只能夠通過相應的行業道德來約束自身的行為,但是由于從事該行業人員自身素質良莠不齊,使得相關行業在缺乏成熟穩定、建立健全的監督體系下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具體來說,當前我國P2P行業存在發展極度畸形的狀況,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借助高倍杠桿來獲取非法利益,同時還存在從事高利貸業務的狀況。此外,P2P平臺也缺乏對相應資金的有效管控,從而衍生出諸如洗錢以及犯罪監管的漏洞。總之在監管真空的大環境下P2P運營模式存在極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很容易誤導投資人,使得相應的平臺機構出現爛賬、壞賬的風險,從而損害廣大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二、互聯網金融運行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構建網絡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管理平臺
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等相關核心要素中可以看出在設置金融產品的過程中需要深度挖掘客戶的實際需求,完成對產品的定向化制備,并且再將對應的金融產品交由信用度較高的運行機構來進行銷售運維。在此過程中,在構建金融產品的工作期間,設計師應當充分尊重客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從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角度進行分析和考量,用戶和產品之間的匹配度越高則金融產品的銷售將變得更加全面、可靠,但是要實現對金融產品的有效設置和設計,需要依托大量的數據資料以及基礎文件,而結合相應的互聯網平臺以及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相應的金融機構完成對不同品牌產品的有效選取和設置,充分考量投資人員的匯聚目標之后,再對相應的產品進行優化改善,為用戶提供更加良好且全面的金融服務。總之,通過相應的總結分析可以看出,借助互聯網平臺以及對應的服務平臺構建體系化、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完成對金融產品的制備,結合消費者以及相關人群的消費特征實現對金融產品的創新、創造。
而對應的金融產品設計平臺需要結合多個管理模塊,例如產品語言、仿真演練、模型制作、金融元產品,相應的服務板塊均面向金融產品設計師進行開發、開放的。具體來說,相應的金融元產品庫包含大量的產品核心要素,例如債券、基金,并且對于元產品的屬性定義也相對較為細致、全面;之后再通過分析模型相應的設計人員將元產品的屬性進行再次確認和解析,以此來創新現有的金融產品內在結構;此外,再融合模型、精確的數據庫以及相應的算法,為金融產品后續的創造設計提供更多的理論知識,經過長期穩定有效的討論、組合完成對金融知識單元的有效搭接和構造,并且朝著當代投資管理的方向,面向科學、系統、組合化方向進行發展壯大。
總之,在互聯網背景下對金融產品以及相應的服務管理平臺的構建應當緊緊依托網絡化的特征,從中進行不斷地開拓創新,無論是金融產品的設計方式,還是服務平臺的管理模塊,其都應當面向目標群體來得到進一步的設置和優化。
(二)開發多元化產品的經營管理模式
誰的當前基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革新,諸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在社交網絡體系、通信網絡體系中均得到了有效地應用,在我國現有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不同的金融創新都具備其內在的價值和特征,從當前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格局上可以看出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可大體上劃分為六種運營模式,首先是第三方支付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等其次便是網絡借貸平臺諸如P2P,再者是相應的眾籌模式,而隨著金融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相應的金融機構也在面向網絡化、信息化方向進行發展轉換,衍生出諸如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金融等運營模式。隨著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革新,在當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大量的小微企業以及創新型企業所具備的融資渠道將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解決了大量企業的經營問題。
結合多元化的產品經營模式能夠顯著地降低互聯網金融運行過程中由于結構單一而存在的發展受阻的狀況,提高了整個金融行業的穩定性,為社會提供穩定、持續的資金支持,同時也進一步將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劃在了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范圍內。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力度
為了使得互聯網金融的運行更加具備規范性和標準性,能夠對其中各種風險隱患進行嚴格管控,我國首先應當制定建立健全的互聯網金融法律,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參照依據,具體來說相關工作涉及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需要確定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所需要承擔的工作職責,明確其在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中的權責范圍,其次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入行門檻且要求金融服務方提供必要的從業資格,規范其業務管理范圍,再者我國還需要保護公眾的信息安全。
在完成法律層面上的設置之后則需要建立分層監管機制,采取從上至下分級管控的策略,明確每個層級監管機構的工作管理范圍,并且加大對當前現有的金融業務模式以及運作機理的監督管控,加大對相關監管技術的投入力度,捕捉相關行業的發展方向保障行業運行安全,最后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資質認證,對金融主體、從業者以及從業機構的資質進行審查。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時期互聯網金融運行過程中,應當明確相應的經營發展目標,我國應當對相關行業的發展方向、運行機制進行合理的管控調解,從多個層面、多個方向來對其中所存在的運行風險隱患進行合理管控,將其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以此來提高相關行業的發展維度和廣度,并且充分以用戶的資金安全作為相關行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引入高新技術,助力相關行業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陳華, 李國峰. 互聯網金融:理性認識與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 2021(2014-5):77-79.
[2]韓影, 伍孟林. 欠發達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以安徽宿州市為例[J]. 現代商業, 2019, No.547(30):100-101.
[3]唐銘苛. 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現代商業, 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