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優勢,而為了促進二者高質量結合,文章主要探究了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在明確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課堂滲透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
一、 引言
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指導下,學校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同時也要通過德育教育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小學階段德育教育要通過課程教學,以系統的理論講解方式,使學生掌握思政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并引導學生不斷實踐。學科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結合,既能提高學校教育背景下德育組織效果,同時也豐富了學科教學內容。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形成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識,也要掌握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式。
二、 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基礎性學習科目,而語文學習既與學生的人文素質、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密切相關,同時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也至關重要。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既承擔著基礎語文知識的教學任務,同時也要在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道德素養的培養。
而分析小學語文的學科特性可以發現,其所使用到的教材文本有著人文性、思想性,同時也蘊含著與道德品質相關的學習內容,利用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既有著學科知識上的相關性,同時也有著人才教育培養方向上的一致性。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通過語文學科知識與德育教育內容的融合,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小學階段德育教育可以通過對學生身心發展基礎階段的把握,既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使學生以更好的狀態參與未來的生活學習。除了開展道德品質課堂教學之外,也要通過其他學科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滲透來進行小學階段持續性、全過程的德育教育,通過學校德育教育的氛圍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對于個人的行為進行調整,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也在人格不斷健全的前提下更好的發展。
通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而通過學校教育氛圍下道德教育環境的創設也可以使學生成長為講文明、有禮貌、有素質的社會建設人才。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既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面對當前德育教育所提出的多樣化教育手段,小學語文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可以通過德育教育目標與語文教育目標的互相補充。
三、 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方向,既有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也有利于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當前小學語文在開展德育滲透時,由于教學理念、教學經驗等的影響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明確要在教學實踐中融入德育教育,但其并未把握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目標上的一致性。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實踐更多是對于語文知識的講解,德育內容的滲透較少,教師對于德育內容理解不夠具體、不夠深入,也影響了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導致了德育滲透流于形式,難以提升學生道德品質。
其次,在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教師教學觀念不夠先進,這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強調語文成績,在該種應試教育思想下教師在課堂上更加強調基礎知識的講解。面對宏觀教育內容的教學要求,部分教師既沒有深入探究語文學科與德育內容之間的相關性,也忽視了德育教育內容的融入。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為了保障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教師不重視德育教育,他們較少開展滲透實踐,同時也不重視對于教學經驗的總結,在課堂設計方面,他們也并未有意識地對德育滲透方法進行創新與優化,導致了德育滲透效果不佳,難以滿足德育教育的要求。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既要從思想上重視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同時也要積極開展課堂上的滲透實踐,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及時調整、不斷優化滲透策略,保障二者融合質量,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具體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
利用語文課堂開展德育滲透要把握語文教學的目標,在對德育內容進行融入時,要重視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聯系,通過語文教材中德育內容的提取,在挖掘語文教材德育內容的基礎上,以語文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與道德品質的同步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主題,而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對于文本進行深入探究,可以利用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主題的機會開展德育教育,以文本閱讀過程中的思想升華,來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單個文本開展閱讀理解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學生不能全面把握背景知識影響了文本閱讀理解的質量,而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可以增加與教材文本相關的德育故事,對于文本的形象與情節進行豐富,以正向積極的德育故事使學生感受正能量,使學生體味文章表現的精神品質與高尚情操。
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知識的融合要挖掘語文文本中的德育細節。面對語文文本具有豐富思想內涵的特征,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文本的內涵進行深入的解讀。引導學生對文本細節進行閱讀與感悟,體會文本表達的感情之美,也通過情感體驗與日常生活感受之間的聯系,創設體驗情境,使學生深入理解人與人、人與國家、人與自然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把握教育階段
小學語文進行德育教育內容的滲透要把握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征,而一到六年級學生的思考能力、認知水平也在不斷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身心發展特征,進行差異化德育內容的選擇與德育滲透的組織。
新課改強調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而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教師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通過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需求、學習特征進行把握,在針對性階段性課堂設計的基礎上,保障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差異化德育內容的滲透。低年級小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較為有限,同時學生的社會體驗也不夠豐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文的基礎學習以識字和拼音教學為主,在該階段對學生開展德育滲透,要把握教學的核心與重點,通過對漢字形體美的講解來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同時也體會漢字背后的文化特征。
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也要循序漸進增加德育教育滲透內容的深度。在該階段,學生知識理解能力不斷發展,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于文本開展閱讀時,要主動通過創設情境、課堂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探究文本背后的精神內涵,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最后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其知識理解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社會體驗也在不斷地豐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教育相關文本的解讀,使學生對于祖國的發展、革命先輩的精神品質進行學習與認知,也在教師的德育教育引導下,使學生不斷的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使他們領會先進人物、優秀人物的精神品質,并不斷地在社會生活中加以實踐。
(三)組織德育實踐
語文的實踐性、工具性特征也使得語文教師要主動探究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既要立足于課堂知識學習進行德育教育滲透,也要通過語文課外活動中德育教育的組織來培養學生精神品質。
傳統的語文教學存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思維難以得到訓練等教學問題,而通過課外實踐的教學方式,學生既可以對于語文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也可以通過與德育內容相關的語文學習主題的探討,主動收集整理德育資料,并不斷深化對于德育內容的認識。
首先,在課前語文學習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具有德育內容學習任務布置的,來引導學生自主的對于語文知識進行探究,使其在把握文本相關知識、對于文本內容進行大致了解的過程中,既完成預習工作也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內容的學習。該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理解的不斷深化。
其次,在學校教育環境下也可以組織語文主題的實踐活動,通過演講比賽、朗誦比賽、寫作比賽等方式,使學生對于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深化,同時也在德育相關的主題引導下,使學生對于德育內容進行搜集與整理。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既可以充實自身,也可以深化認識,提升綜合素養。
最后,語文的教學實踐活動也強調課外閱讀的組織,因此在德育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性閱讀項目的設置,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文本的德育內容進行探究,這樣既可深化學生對于文本精神品質、思想內涵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
五、 結語
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組織要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而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也要把握不同的語文教學場景,營造德育教育氛圍。面對當前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存在的流于形式、教學理念不夠先進等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課堂開展德育滲透的必要性,也要采用深入挖掘教材的滲透方式,以語文教材中德育內容的提取來提高二者的融合質量。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不同的德育滲透內容提高德育滲透效果。最后,教師要采用組織德育實踐的方式,以語文實踐中德育內容的滲透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總之,語文教師既要持續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也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優化滲透方式。
參考文獻:
[1]馮磊.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羅會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257.
[3]朱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1):249.
[4]程艷芳,張海元.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
作者簡介:張莉,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公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