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沛寶
【摘 要】在當前新時代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應當將轉化學困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階段,部分學生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產生一定的自卑感、逆反心理等,其是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致使學困生的形成。為此,作為班主任應當發揮其直接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的身份作用,采取有效的轉化策略,通過關注學困生的情感、發現其優勢和特長、注重心理疏導、加強引導、聯合學校和家庭建立學困生檔案等,實現學困生的轉化,促進初中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初中;班主任;學困生;轉化策略
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新一輪改革,要求初中學生全面發展,在具備良好知識儲備的同時,樹立正確、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道德品質。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由于初中學生的身心不斷發展,呈現出一些負面心理,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難以提升自身學習成績,并產生不良的道德思想,影響其未來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班主任應當在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結合學困生的特點、形成原因等,制定有效的轉化策略,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培育優秀中學生。
1.學困生的主要特點
在初中教育階段,學困生的存在較為普遍。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應當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待每一位學生,注重觀察和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為制定有效的轉化策略提供基礎。而通常情況下,學困生分為兩種主要類型,一是智力型學困生,即是智力水平與正常學生存在一定差距,對學習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記憶和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影響學習效果。二是非智力型學困生,主要因素是興趣、意志、情感、動機、習慣、性格等相對較差。這一類學困生是新時期下,最為普遍的類型。即是學習成績好和差的學生之間,在于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進取精神等差異性,在智力水平方面則十分薄弱。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困生的顯著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則是自卑感較強。學困生因各方面較差而會經常受到教師批評、同學嘲笑、家長訓斥等,促使其在心理上產生了較大的阻礙,自認為低人一等,從而就會自暴自棄。其次是逆反心理較強。由于初中生此時的身心發展進入到關鍵階段,正是獨立思維和個性心理形成的時期,大多數學生想要擺脫學校、家長的束縛,就會產生逆反和對抗意識。比如認為違反紀律是“勇敢”、聽老師和家長的話是“懦弱”、向老師反映情況是“背叛”等。在人際關系中其更重感情,但在日常道德行為中出現不統一的現象。由此可以看出學困生所表現出的特點,與學校、家庭乃至社會都存在一定的聯系。班主任在開展轉化工作時,需以此為基礎,深入探究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更好的制定轉化策略。
2.新時代初中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2.1 班主任要關注學困生的情感
根據上述學困生的特點和形成原因,發現學困生的出現多是在情感和心理上存在問題而導致的。因此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需要進一步關注學困生的情感,在重視其學習現狀的基礎上,加強對學困生的關心和關愛。尤其在新時期下,班主任要轉變傳統思想,強化對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重視程度,關注和掌握班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在實踐中則是要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自始至終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關心愛護學困生,其是實現有效轉化的重要基礎。所以班主任首先要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時與學困生進行情感交流,了解學生存在的困難和困惑,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實踐工作中,可定期開展師生交流主題班會,營造平等、自由的情感交流氛圍,并鼓勵學生簡述自身經歷,了解學困生的情感需求。為開展轉化工作提供依據,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2.2 善于發現學困生的優勢和特長
學困生作為個體,其具有自身的獨特特征。雖然其學習成績較差,但仍存在諸多優勢和閃光點。班主任在平時管理工作和教學中,應當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深入挖掘學困生的潛在能力,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比如部分學生的文化知識掌握能力較差,不過在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天賦,班主任要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明確提出其存在的缺點,但也要肯定學困生的優點和潛力,鼓勵學困生樹立自信和進取心,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所以教師要從全面、整體的高度上,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將缺點和優點相結合,幫助學困生尋找自我價值,克服自卑心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重拾自信。比如教師可鼓勵喜愛繪畫的學困生參與班級板報的制作,在團隊合作中發揮自我價值,樹立學習自信心。再比如對運動能力較好的學困生,可鼓勵其參與班級、學校、城市舉辦的運動會,展現學生的特長,要讓學生在心理上肯定自己。然后班主任再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引導學困生增加在學習中的投入,將發展特長和興趣的上進心滲透到知識學習中,實現有效轉化學困生。
2.3注重對學困生的心理疏導
學困生的形成多是心理因素而導致的,所以班主任應當在班級管理和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其的心理疏導,消除學生的心理戒備,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減弱學生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要及時與學困生進行交流溝通,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習困難的原因、未來的規劃等。然后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理論說服和親身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疏導,發揮班主任的“育人”作用。比如班主任可通過向學困生講述自身經歷,如班主任可簡述自己在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等階段的心境變化、成就、遺憾、目標等,從中引出道理,能夠更深刻、更親切的教育學困生,促使其產生自我轉化的渴望,培養進取精神和自信心,推動學困生的轉化發展。同時在新時期下,挫折教育方式盛行,特別是在新課標提倡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背景下,班主任應當注重對學困生的學習心理疏導,比如學生遭遇學習難題時,班主任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鉆研、請教同學、老師等方式,也可組織建立學習小組,對學習成績好與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對等分組,實現互幫互助,以獲得正確的解答。引導學困生不能自怨自艾,要培養勇于發問、不懈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及時疏導學困生存在的怯懦心理、對教師的恐懼心理、學習自卑心理等,并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關愛和鼓勵學困生戰勝困難和挫折,激發其學習潛能,以樹立良好的學習意識、觀念、習慣等。
2.4加強對學困生的引導
初中班主任在轉化學困生的同時,應當加強引導,提高學困生的道德覺悟和進取心,增強學生的是非觀念,明確自身角色定位。所以班主任要采用正面引導的方式,要通過道理感染學生的情感,并結合實際案例和榜樣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并建立公平、公正的獎罰制度,對學困生產生積極影響。比如當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要改善以往的批評教育,應當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傾聽學生的訴說和想法,明確其需要和愿望,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并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促使學生知錯就改,糾正自身的不良習慣和行為。在引導過程中,班主任可采用榜樣教育的方式,即在班級內樹立典型,將學習成績較好、學習進步較大、品德素質好的學生作為學習標兵,引導學生學習先進,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同時也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或社會熱點問題開展主題班會,通過小組討論、兩方辯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提高自律和自控能力,為學困生轉化奠定基礎。
2.5聯合學校和家庭建立學困生檔案
由于學困生的形成與學校和家庭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在轉化工作中,初中班主任應當結合每位學困生的不同情況建立檔案,記錄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特征、在校學習情況、在家生活狀態等,以此為依據為學困生制定針對性的轉化策略和目標。同時班主任要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掌握學困生的各方面信息,完善轉化工作內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對班級學困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比如學困生的人數、各自的家庭狀況、學習情況、心理情緒、性格特征等,可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直接了解,或從家長、其他同學等間接了解,形成學困生檔案。其次,組織學生成立學困生考核小組,以此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其競爭意識,為成功轉化提供良好的活動載體。再次,開展豐富多樣的知識競賽、特長活動等,促使學困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更好的融入到班級集體中,推動轉化作用的發展。最后,班主任要與學校和家庭達成共識并開展合作,引導家長對學困生加強監督和鼓勵,約束學生的不良習慣和行為,并積極開展家校課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春游、運動會、文藝演出、文化競賽等,增強學困生與家長、與教師的情感交流,從心理層面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現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成效得到有效提升。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學困生轉化工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學困生的特點,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角度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針對學困生存在的自卑感、逆反心理、不良習慣和行為等,提出有效的轉化策略,及時關注學困生的情感、發現其優勢和特長、注重心理疏導、加強是非引導、聯合學校和家庭建立學困生檔案等,以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提高學習能力,推動初中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慎鋒,張美娟,王蓓,牛艷麗.農村初中學困生轉化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8,20(04):200.
[2]楊光.基于心理干預下的初中學困生轉化策略[J].數碼設計(上),2020,9(1):253-254.
[3]羅繼文,王金梅.談初中教育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問題[J].讀與寫,2020,17(10):35.
[4]林德嬌.初中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讀與寫,2019,16(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