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社
摘要: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環節,教師應挖掘電工基礎中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容,并進行有機整合與運用,提高學生電工技能,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政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基于此,本文對中職電工實訓教學課堂中的課程思政展開分析,并提出了與德育教育融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以及提升教師重視程度等舉措。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電工實訓;教學課堂
引言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重要觀點,這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格局。為實現這一目標,很多學校都開始對課程思政展開構建,同時通過不斷挖掘不同學科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制度,充分實現理論知識與課程價值的有機結合。因此,有必要不斷加強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為提升電工實訓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1中職電工實訓課程是發展課程思政的關鍵要素
1.1職業素養
電工實訓課堂中的職業素養體現在各個方面,例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是否可以將相關的操作工具擺放整齊就是職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因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對剝削導線產生的線頭及時清理,有效保證工位上的清潔;保證工具箱內部的工具要擺放整齊,在穿好工作服之后才可以來到工位上進行后續的操作。
1.2環保意識
堅持節約優先的生產方式不僅體現了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在實際開展電工實訓的過程中,所有的項目都會存在一定的消耗,其中主要的耗材包括電線、扎帶以及螺絲等方面,因此要引導學生加強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有效避免更多的電工耗材浪費,進而可以在保證用電安全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材料的循環利用,進一步加強學生節約意識與環保意識的培養。
2中職院校電工電子教學現狀
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遵循“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偏重于理論的教學,忽略了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所以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改變傳統固有的思維模式。通過教學改革來指導教學方式,獲得超越原來教學效率的教學新模式,激發學生對電工電子技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課堂上,老師的思維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進行知識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了解電工電子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緊跟社會發展需求,將教學創新的目標鎖定在適應社會發展方向的點上并且開創出學生愿意聽、聽得懂、想要聽的教學新方式進行授課。反觀當下,中職院校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授課方式和教師的思維模式與預期的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對授課方式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和研究。
3中職電工實訓教學課堂中發展課程思政的路徑分析
3.1建立明確的課堂標準
建立明確的課堂標準是開展電工實訓課程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從而有效起到推動課堂進程、評價學生學習成果以及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開展電工實訓的過程中,應有效結合教學的實際特點與思政教育內涵,以相應的專業理論為基礎完成電工實訓課程標準的制定,并通過后續的討論與驗證。明確的課堂標準應將安全用電操作、職業操守以及環保意識等多方面內容包含其中,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
3.2加強職業素養考核
在項目式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專業的抽考方法引入其中,對于項目操作中的各類違規操作予以指出和扣分。例如出現短路與儀器操作失誤的時候應予以適當扣分,而出現安全事故則直接計為0分。與此同時,對于考核的具體內容也要進行合理分配,保證職業素養、工藝規范、項目功能等環節的占比科學合理,從而促使課程思政與教學體系的有效融合。
3.3培養安全意識
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最主要是集中于用電安全的培養上,同時保證學生的各項操作可以有效符合操作規范,提升對工位環境保護與耗材節約等環節的重視程度。由教師完成任務布置與正確操作示范也是培養學生電工實訓課程安全意識的重要手段,學生在操作之前需要由教師加以示范,學生在了解其基本步驟之后才會進行實際操作,有效完成相應項目的安裝與調試。除此以外,還需要在保證用電安全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操作技能的規范化與精準化,進而為課程思政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培養安全意識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最主要是集中于用電安全的培養上,同時保證學生的各項操作可以有效符合操作規范,提升對工位環境保護與耗材節約等環節的重視程度。由教師完成任務布置與正確操作示范也是培養學生電工實訓課程安全意識的重要手段,學生在操作之前需要由教師加以示范,學生在了解其基本步驟之后才會進行實際操作,有效完成相應項目的安裝與調試。
參考文獻:
[1]劉春.“大思政”視域下“電工技術”課程思政的探索[J].科教文匯,2020(35):108.
[2]呂華.MOOC在中職電工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職業,2018(23):89.
[3]羅雪紅.中職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