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炫華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推動國際化建設,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著力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中的影響力。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滲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教學,喚醒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提高學生對祖國的歸屬感,從而讓學生肩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為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奮斗。基于此,筆者立足于小學英語教學現狀,針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展開研究與論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傳統節日文化;核心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奮斗在教育一線的教師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引導學生要有肩負傳承和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覺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喚醒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標準,針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設計相對應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教師在讓學生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節日文化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傳承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在將來的英語交流中,傳播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并發揚光大。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的現狀
廣州市番禺區小學三至六年級英語選用的教材是廣州教科版英語教材。這一套教材曾于2018年修改,主要修改了教材中與外國節日文化相關的內容。例如:在三年級上冊Module 4 Family Unit 7 A picture of my family中,Jiamin的全家福中,grandpa由手持萬圣節南瓜燈修改為手持紅燈籠,grandma由頭戴萬圣節帽子修改為手持戲曲臉譜,father由手持外星人面具修改為手持美猴王臉譜,brother由頭戴萬圣節南瓜燈頭套修改為頭戴國產動漫黑貓警長頭套,照片背景由萬圣節南瓜燈修改為紅燈籠等;在四年級下冊Module 6 Celebrations中,Unit 12由原來的Christmas is coming修改為Mothers Day is coming;在六年級上冊Module 6 Festivals中,Unit 12由原來的Christmas修改為Other festivals in China,并介紹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和中秋節。
教師要結合教材,融匯傳統節日文化,在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本學年,我校英語科開展了“美麗番禺,走向世界”的專項課題,筆者認為,在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這一項課題對如何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引。科組教師在教材、教法等環節中出謀劃策,對一至六年級的教材做出了統一的梳理,按照原有教材,將年段分為了低、中、高三個年段,并按照年段教材中的重點話題、重點句型等,編寫“美麗番禺,走向世界”的口袋書,為日常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做好準備工作。文章引用的例子結合了“美麗番禺,走向世界”課題的課堂實錄,筆者力求結合實踐,向讀者分享更加有力的策略技巧。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的現實意義
我校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學生對新語言的學習總是帶著濃厚的新奇心,但隨著知識容量的加大、學習要求的提高,部分學生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部分學生甚至認為身處中國,學習英語沒有用處。因此開展滲透傳統節日文化的英語教學,能喚醒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傳統節日文化對于學生的意義非同一般,教師要抓住傳統節日文化與學生關系,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喚醒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為學生日后在英語交流中將傳統節日文化發揚光大打下堅實基礎。
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的實踐策略
(一)結合歌曲和繪本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歌曲導入,做好課堂準備。歌曲播放的時間也需要巧妙設置,不能一上課就漫無目的地唱歌,這將大大降低歌曲在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比如:在Module 6 Celebrations,Go! Go! Dragon Boat! 的繪本閱讀課中的導入環節里,教師可以先以Free Talk的形式進行提問: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當學生在回答過程中出現Dragon Boat Festival的時候,教師再順勢引出歌曲Dragon Boat Festival,這樣的導入方式更加自然,讓學生更加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唱完歌曲之后,教師再提問:What do we usually do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以此來復習歌曲中出現的端午節活動短語:balance eggs, make sachets, make rice dumplings, eat rice dumplings, have dragon boat races,為接下來的繪本閱讀做好準備。
利用繪本閱讀,梳理新知框架。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專家、教育部首批國培專家魯子問老師在《中國兒童分級閱讀高峰論壇》中提出: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閱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英語閱讀力是兒童英語教育的重心。閱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已知以及未知的世界。色彩豐富的繪本圖片能為學生帶來愉悅的視覺享受,有趣生動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繪本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是事半功倍的。比如:在Module 6 Celebrations的繪本閱讀課中,教師可以選擇愛智圖書的英文繪本Go! Go! Dragon Boat!故事主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與Module 6 Celebrations的模塊主題相吻合。繪本的圖畫色彩豐富,語言簡單,閱讀難度不大。其中,這一本繪本對端午節的介紹集中在習俗活動上,如:make rice dumplings, balance eggs, make sachets和row dragon boats。
(二)豐富研學任務,打造“融·樂”課堂
巧用研學案,為課堂的任務環節做好鋪墊。《番禺區“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要求,“研學案”是學生參與“研學后教”課堂的學習文本,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路線圖。學生通過研學案參與到課堂之中,學習目標明確,也能大大提高效率。比如:在Go! Go! Dragon Boat! 的繪本閱讀課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前研學,預習歌曲Dragon Boat Festival以及歌曲中的活動短語:balance eggs, make sachets, make rice dumplings, eat rice dumplings, have dragon boat races,為課堂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課中研學時,教師可以針對繪本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設計選擇填空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繪本后完成題目。這種閱讀形式不僅能大大加深學生對繪本故事的理解,而且能指引學生梳理出介紹節日的框架結構,為學生習得如何介紹傳統節日做好鋪墊。
“融·樂課堂”強化融合,打造樂學樣態。響應融合五育,融通技術,融匯四評,樂研、樂學、樂教、樂動、樂思、樂創的“融·樂”理念,課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多媒體技術深度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實行全方位的學生評價,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Go! Go! Dragon Boat!的繪本閱讀課中,教師可以運用希沃白板制作課件,其中的游戲模式能將課堂氣氛推至高潮。利用希沃游戲,讓學生進行小組比賽,比一比哪一個小組能更快地把所有關于端午節的短語找出來。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結束后即時顯示數據,直觀展示學生的用時和正確率,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在課中研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智慧學習卡,學生在完成題目后即時利用智慧學習卡輸送答案,答題完畢后,教師端即時顯示用時、正確率以及錯誤率較高的題目等數據。通過這一份數據總結,教師在評講題目的時候,能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中因材施教。
(三)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標指出,現今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合作以及實踐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大,閱讀技能和策略尚不成熟。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年齡特點,結合番禺區教研室小學英語科提出的“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和小組合作開展教學。比如:在Go! Go! Dragon Boat! 的繪本閱讀課中,教師可以重在培養學生讀圖、猜測、提問、開放性思維表達。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逐步形成閱讀品格。教師還需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內化新知,嘗試開口讀、開口說。
四、結語
在小學英語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能喚醒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讓學生肩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為發揚光大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奮斗。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將會成為新時代有目標、有理想的愛國青年,為我國在國際中取得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繼續奮斗,從而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諸立言.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0(12).
[2]魯子問.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01).
[3]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