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艷
摘? 要:目的? 探究規范化癌痛護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的改善。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機隨機方式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規范化癌痛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心理狀態評分、疼痛程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中,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SAS)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疼痛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晚期癌痛患者而言,給予其規范化癌痛護理效果尤為顯著,且能夠使其焦慮和抑郁狀態得到改善,減輕癌痛程度。
關鍵詞:規范化癌痛護理;晚期癌痛;生活質量;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096-03
晚期癌痛通常伴有十分復雜的慢性疼痛表現,癌痛不僅增加患者機體痛苦,還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并且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時間,使其生活質量水平降低[1]。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進行治療,不但能夠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高,而且能延長生存時間。故此,有效評估癌痛是治療的關鍵。規范化癌痛護理是緩解癌痛的有效護理方式,其通過評估患者癌痛程度,并進行針對性治療,以達到緩解疼痛目的[2]。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規范化癌痛護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具體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機隨機方式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3.51±2.21)歲;疾病類型:肺癌18例、乳腺癌12例、肝癌4例、腸癌4例、胃癌2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53.68±2.54)歲;疾病類型:肺癌19例、乳腺癌11例、肝癌4例、腸癌4例、胃癌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晚期腫瘤癌痛患者經影像學以及病理檢查確診[3];②預計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上;③能夠準確表達自己意愿,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①合并原發性精神障礙、癡呆;②伴有嚴重臟器功能減退和衰竭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鎮痛護理:患者和家屬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以熱情態度迎接,并告知其院內環境相關知識,指導其合理飲食和用藥,并告知其護理期間的注意事項,使其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
觀察組采用規范化癌痛護理:①疼痛評估。成立癌痛評估小組,與患者的訴求以及主觀因素結合,評估患者疼痛情況,選擇(FACT-C)量表實施評估,從患者疼痛直至規范化護理半小時后作為評估時間,并對評估結果進行詳細記錄。②癌痛護理。將癌痛評估護理記錄單進行完善,并告知主管醫生疼痛評分情況,與結果結合,制訂治療方案。對于存在劇烈疼痛者,按照三階梯鎮痛原則指導患者進行合理和科學用藥,同時在患者更換藥物時,需積極評估其疼痛情況,并結合患者感興趣話題,與其進行積極交談,使其能夠轉移注意力,如聊天、聽音樂等,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而對于疼痛程度較輕者,可采用指導患者正確呼吸和音樂療法,進行放松治療。③心理護理。首先給每位患者建立一份心理健康檔案,并給予其針對性、專業的心理疏導,同時告知患者有關病情相關知識,如治療方案、藥物的不良反應、病情和預后等,消除患者顧慮,減輕心理壓力,維持平穩心境,避免因恐懼和藥物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1.4? 觀察指標
在患者護理后,評估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包括生活質量評分、焦慮和抑郁評分、疼痛程度和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自評量表進行評分,一共包括四個維度,即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社會功能以及軀體功能,評分標準為0~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心理狀態用兩個量表實施評估,即漢密爾頓焦慮量表(SAS)、漢密爾頓抑郁量表(SDS),該量表的臨界值為5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越低。疼痛程度和疼痛評分:選用視覺模擬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實施評估,用0~10分表示無痛~劇烈疼痛,其中無痛為0分,劇烈疼痛為10分,若患者分數越高,疼痛則表示越嚴重;輕度疼痛得分為0~3分、中度疼痛得分為4~7分、重度疼痛得分為8~10分。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觀察組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輕度疼痛占比82.50%、中度疼痛占比15.00%、重度疼痛占比2.50%均優于對照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環境的改變,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不斷增高,而癌痛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癥狀[4-6],其主要是由于人體鄰近血管、軟組織、骨組織、內臟、神經、淋巴管等受到癌細胞的浸潤或侵犯,并且壓迫或刺激人體神經所致[7]。隨著癌痛患者不斷增加,癌痛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并倡導患者在無痛中度過最后的時光。癌性疼痛通常持續且劇烈,并且患者無法忍受,可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并且可導致患者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甚至出現自殺傾向[8]。
國外研究表明,多數醫護工作者缺乏對于癌痛專科管理的認知,并且無法正確認識癌痛,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疼痛得到改善。規范化癌痛護理主要是結合患者心理特點和疼痛程度所制定的一種護理[9]。首先,護理人員不僅給予患者規范化鎮痛治療,并予以松弛療法相輔,能夠使患者疼痛程度得以減輕,建立患者治療自信心,提高依從性;其次,醫護人員應保證自身儀容儀表,并在護理中保持親和力,從而拉近護患距離,消除患者顧慮,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以利于減輕疼痛[10]。本研究顯示,患者經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的各項指標水平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規范化癌痛護理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規范化癌痛護理能夠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維持平穩心境,消除負面情緒。觀察組護理后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規范化癌痛護理的優勢,并且表明規范化癌痛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機體疼痛程度得到緩解,并且減輕機體疼痛感。
綜上所述,對于晚期癌痛患者而言,給予規范化癌痛護理效果尤為顯著,其能夠使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胡婷婷,任紅艷,徐曉霞,等.規范化疼痛評估及同伴教育在癌痛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6):799-803.
[2]彭娜,柯世莉,邱昊.全方位疼痛管理模式應用于建立癌痛規范化示范病房的臨床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3):356-358.
[3]安徽省腫瘤質量控制中心癌痛專家組.安徽省癌癥疼痛診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J].安徽醫藥,2020,24(5):1041-1047.
[4]饒錕.規范化疼痛護理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及對疼痛狀態和心理應激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2):229-231.
[5]谷培棟.晚期癌痛患者應用靜脈自控鎮痛效果的研究[J].河北醫藥,2020,42(3):441-443,447.
[6]劉春艷,羅慧,葛倩,等.多學科團隊合作模式在中重度癌痛護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2):253-256.
[7]張立俠,趙伍忠,潘廣芹.循證式規范化無痛隨訪對提高癌痛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命質量的效果[J].廣東醫學,2020,41(20):2106-2109.
[8]于文華,楊紅,陸宇晗,等.美國疼痛協會患者結局問卷跨文化調適及在癌痛患者中的信效度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5):331-336.
[9]張晨宇,劉波,孫長亮,等.多角度藥學服務對癌痛患者口服阿片類藥物用藥依從性、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2):2077-2079.
[10]魏旋,王新林,許婷,等.規范化癌痛護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臨床體會[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23):4280-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