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紅


摘? 要:目的? 探討細節護理在大面積燒傷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6月~2020年6月濟南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的大面積燒傷患者9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性護理,觀察組實施細節護理,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物品準備、儀器設備管理、病情觀察、器械護士配合度、巡回護士配合度及兩組患者低體溫的總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在物品準備、儀器設備管理、病情觀察、器械護士配合度、巡回護士配合度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的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細節護理在大面積燒傷患者手術過程中,能夠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質量、降低低體溫發生率。
關鍵詞:細節護理;大面積燒傷手術患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103-03
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救治患者的關鍵場所,是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醫療服務的水平反映了該機構的質量控制水平[1]。大面積燒傷患者因體液大量丟失加之極易合并吸入性損傷,易引發全身多器官性損傷、功能衰竭[2]。由于大面積燒傷患者手術存在突發性、特殊性等特點,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細節護理作為治療過程中的常見護理方式,已被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在提高手術患者的安全和滿意度方面效果顯著[4]。本研究將討論分析細節護理在大面積燒傷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20年6月濟南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的大面積燒傷患者9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6~50歲,平均年齡(38.23±4.33)歲。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7~51歲,平均年齡(39.43±3.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護理人員24名,對照組12名,男2名,女10名;年齡21~31歲,平均年齡(26.11±2.79)歲。觀察組12名,男3名,女9名;年齡22~30歲,平均年齡(26.88±2.17)歲;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濟南市第八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對于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屬于大面積燒傷,入院后確診,符合《中國燒傷專科手術分級評估方法專家共識(2019版)》[5];燒傷深度依據“三分四度”來評估;燒傷面積依據“中國新九分法”來評估;患者對此次治療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
排除標準:伴隨精神類疾病者;已經接受過治療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撤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性護理,包括術前訪視、患者心理支持、手術中護理配合及術后隨訪等。
觀察組:采取細節護理。①成立手術室大面積燒傷手術配合護理小組:護士長負責協調,組員包括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護士1名,組員通過查找相關文獻,制訂細節護理路徑,并對相關手術配合知識進行培訓,構建全面的護理計劃,對手術患者進行細致護理。②術前訪視:手術室護士是訪視的主導者,向手術患者及家屬提供術前教育、術后各類康復知識等相關信息。由高年資護士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社會支持狀況、心理狀態等提前制定訪視計劃和護理措施,運用設計研制的燒傷患者術前訪視宣傳單、微信網絡平臺等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相關的知識,并進行心理疏導。③手術交接:手術室護士、手術醫生共同運送患者,接送時嚴格執行手術患者交接制度,嚴格核查患者信息,對于意識不清、氣管切開的患者接送過程中防止發生墜床、受涼等。④術中護理:更為嚴格地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根據病歷仔細檢查患者所有信息,確認手術部位,麻醉前細心介紹手術間環境,通過播放輕音樂、與患者交談等多種護理措施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保護好患者的隱私,調節室溫在24~26℃,麻醉后對局部皮膚進行遮擋,減少皮膚暴露的總面積,使用液體加熱儀、保溫毯等措施降低低體溫發生率。⑤病情觀察:手術過程中持續監測血液的氧飽和度,對于使用翻身床的患者,嚴格注意呼吸道、靜脈通路的管理,盡量保持患者血壓和心率相對穩定。手術過程中注意尿液顏色、尿量及出血量觀察記錄,及時反饋給麻醉醫生。⑥術中儀器設備管理:加強組員教育與培訓,熟悉各種儀器的使用,熟練操作步驟,并做好相關儀器設備的護理與安全管理。⑦術后隨訪:按時對患者進行隨訪,通過床旁訪視、微信等網絡平臺推送手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并對患者及其親屬的各類疑問進行答復。
1.4? 觀察指標
手術醫生通過調查問卷對護理人員的物品準備、儀器設備管理、病情觀察、器械護士配合度、巡回護士配合度進行評分,每項滿分10分,總分50分,分數越高護理人員手術配合質量越優。分析干預前后護理人員手術配合質量情況。記錄患者低體溫發生次數,計算低體溫發生率。低體溫發生率=低體溫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χ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人員手術配合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人員在手術物品準備、儀器設備管理、病情觀察、器械護士、巡回護士配合度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低體溫發生率(37.80%)低于對照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大面積燒傷患者常因為意外事故引發疾病,病情進展迅速,治療難度很大[6]。另外,在出現大面積燒傷后,患者的身心壓力較大,大多難以接受自己的病情,對各項治療、護理的總依從性不夠理想,也無法盡早恢復。對此,臨床中不但要重視大面積燒傷患者相應的治療,還需要施予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常規性護理較為片面,沒有關注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情況,難以獲得良好的預后。大面積燒傷患者會出現燒傷位置的色素沉著、瘢痕,甚至會引發許多十分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負擔。細節護理是一種現代化護理方法,其已經在臨床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是優質護理的精細化體現,通過為患者提供無縫隙、全程的護理服務,規避了護理過程中的隨意特點,提升了護理質量與效率,增強了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有助于提高手術護理服務的效果與質量[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人員在手術物品準備、儀器設備管理、病情觀察、器械護士、巡回護士配合度方面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較之于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細節護理對于大面積燒傷手術患者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質量、降低低體溫發生率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應用效果和價值。
綜上所述,細節護理在大面積燒傷手術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有很大的實踐應用價值,能夠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質量、降低患者低體溫發生率,護理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穎祺,許秀紅,顧婷.手術室護理人員品管圈活動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手術室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影響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4):121,124.
[2]馮可,景福琴,李曉蕊,等.脈搏指示連續心排血量監測技術在大面積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6):421-425.
[3]姜秀玲.綜合氣道護理在大面積燒傷患者全麻術后康復期氣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3):177-179.
[4]吳靜.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19,(16):99.
[5]中國醫師協會燒傷科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中華燒傷雜志》編輯委員會,等.中國燒傷專科手術分級評估方法專家共識(2019版)[J].中華燒傷雜志,2019,35(11):769-771.
[6]周芳.細節護理在眼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5):165,167.
[7]國偉.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及評價[J].名醫,2019,1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