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彬
【摘要】本文基于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結合學科特點,通過準備好學習課前學習微課等資源;明確好課程的目標及重難點;導演好課堂這臺“戲”,學生是主演,教師是主導,分配好各環節的時間;指導好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開展“四好”課內翻轉教學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ITtools平臺;“四好”教學模式;課內翻轉;初中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化工具的普及以及各類輔助教學軟件及APP的出現,課堂教學模式及課堂組織方式發生了改變。信息技術學科作為各學科的先驅,但又局限于學科特點,在教育改革、創新教育的要求下,結合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利用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平臺探究出不同的信息技術課內翻轉教學模式。
一、現狀分析
目前,信息技術課程已經納入了中考考核科目,但大多數學生始終抱著上信息技術課程是一種可以上網、可以玩游戲等的活動課的心態,上課時總是“提醒”教師快點講完,然后讓他們上網。他們關心的是可不可以上網而不是是否已經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當前,信息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講解—演示—操作”。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學習的,是模仿教師完成作品的“機器”,是被灌注知識的“容器”,而學生則把計算機當成一種玩具,而不是一種工具使用。而且如果教學模式不做改變的話,那么在這條路上就會越走越遠。
二、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
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是一個將教師、學生、課堂教學三種模塊集中于一體的教學輔助平臺。由溫嶺二中陳斌等教師開發的一款網絡教學輔助平臺(以下簡稱ITtools平臺)。ITtools平臺教師管理部分包括系統設置、課程管理、成績管理三大功能,具有強大的課程開發功能,如,作品提交、作品互評、學生互動、課堂調查、課堂測試、在線搶答、成果展示、學情監控、小組討論、各類操作題自動批閱等功能。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求添加相應功能模塊來定制自己的課堂。同時,還具備跟蹤評價、綜合評價、資源共享等特點。該平臺代碼是免費的,能夠輕松搭建起一個功能完善的教學平臺。
三、“四好”課內翻轉教學模式
課內翻轉,即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一節課內完成,在一節課內讓學生“先學”,教師“后教”。“四好”課內翻轉教學模式是指準備好、明確好、導演好、指導好,簡稱“四好”教學模式。
準備好,是指準備好ITtools平臺,以任務驅動引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對每個知識點,準備好學習任務單,準備好學生“先學”的微課、課堂測試等資源。準備資料時,不僅要注意知識點間的關聯性,同時也要注意知識點的層次性。一節課能夠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充分的準備工作是基礎。
明確好,是指和學生明確課程的目標及重難點。美國教育家布盧姆(B.S Bloom)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明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導演好,是指學生是主演,教師是主導。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導演好課堂這臺“戲”,分配好各環節的時間,主導好小組合作,主導好學生的評價,讓學生看似個性化的學習能夠有序開展。
指導好,是指指導好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學習活動的展開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通過指導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達到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目標,使得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合作學習往往也會流于形式。簡單的說,教師要像導游一樣為學生的合作提供引導與反饋。
四、教學實踐過程
以下結合課例《補間動畫的制作》來具體闡述。
1.前期條件準備:安裝好ITtools平臺服務器,學生只需要通過IE就可以訪問服務器,設置好教師教學模塊和學生學習模塊,設置好學生登陸平臺的帳號和密碼,并且指導學生學會熟練使用ITtools平臺。
2.資源準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劃分為基礎知識和提升突破知識兩部分。根據知識點制作精簡微課,設置好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準備好完成任務的相關素材,給不同情況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與指導。在ITtools平臺設置好學生學習模塊及課堂檢測。
3.課中
(1)觀看微課
依據“先學后教”原則,學生根據教師推送的微課先對本節課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一進教室主動帶上耳機進行自主學習,初步掌握本堂課內容。
(2)課堂檢測
經過自主學習,教師發送課堂檢測的開考命令,學生完成課堂檢測。教師通過檢測來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通過平臺采集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得到學生課堂檢測的具體分析情況以及各題回答情況。教師以此進行課堂分析講解、歸納總結。
(3)任務操作
依據“講少多練”和“任務層次化”原則,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任務自主探究完成操作。如遇到困難,可以翻閱前面的資料或選擇重看微課,也可以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教師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小組或學生,解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4)小組討論
根據“就近”原則,按每組六人進行分組,調整優中差生在各小組的比例,各組選定小組長和擬定組名,增強各小組的榮譽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這不僅促進各小組的合作與競爭,也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達到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的目的;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充分利用到學習中。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共同完成拓展任務。如遇到困難,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也可以通過ITtools平臺里師生答疑來尋求教師的幫助。
(5)作品提交
經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基本上都能夠迅速完成任務,通過ITtools平臺進行作品提交,以供同學互評和教師點評。
(6)作品互評
學生提交完自己的作品后,那么可以通過作品互評去賞析別同學的作品及評價,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7)教師點評總結
通過作品點評,給每位學生完成的作品進行評分、評語,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完成欠佳的學生,演示共同的問題,以達到全面消化。
4.課后
把完成得好的作品推選為精華作品,以供其他班學生參考借鑒。這也有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基于ITtools平臺進行信息技術課程課內翻轉,先學后教,講少練多,學知培能。通過“四好”模式,首先,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有一定的提升,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找到成就感,特別是一些后進生,他們往往在信息技術課上有更多的優越感。其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不再只是模仿教師去完成作品,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再次,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主講轉變為主導,導演好每一環節。同時,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好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實現了高效課堂。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