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惠
【摘要】在實際的小學寫作教學中,發現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來說,還處于小學階段,學生閱讀書目不多、語言表達也比較欠缺。本文研究在寫作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就地取材,從語文教材入手,將“讀”課文與“寫”作文結合一起——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從設計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目標、挖掘教材中讀寫結合資源、中高年級隨文批注等方面入手,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寫作,讓其成為訓練學生寫作的一個可行方式。
【關鍵詞】寫作教學;課文;讀寫結合
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內涵,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一、 讀寫結合寫作教學模式
讀寫結合這一詞語對于教育者來說并不陌生,近些年來教育界的學者們也都在研究,發現“讀”與“寫”之間的聯系。最為典型是丁有寬所提出的“讀寫結合”作文教學模式。他經過40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一套獨有看法的作文教學模式。其中有關于記敘文寫作五十法則是他針對小學語文教材里面出現的所有記敘文,從文章的段落布局、篇章結構、寫作順序等方面歸納出來的。通過對于課文的寫法的深入研究,課堂上注重練寫,以一篇典型課文帶多篇同類課文,從課文中學習文章開頭和結尾等途徑,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這些便是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部分體現。
二、 目前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教學現狀
(一)課堂讀寫結合落實不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筆者觀察發現,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除了設置了很多激發孩子豐富想象力的單元作文之外,課文后面的習題還涉及了很多小練筆。但在課堂中,教師可能更多地是針對“讀”這一方面,對于“寫”這一方面就因為時間關系而匆匆略過,未能更好地實現“讀寫結合”,沒能從日常語文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 對教材剖析、利用不足
2020年1月17日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專題會議上,秦文君委員針對現在學生寫作的情況,強調寫作和閱讀必須結合起來。有些教師在教授習作時,把習作和本單元的作文割裂了,沒有結合單元課文作為范例,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整合,指導學生從中找到寫作的金鑰匙,也達不到新課標中所提及的“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學生在習作課上并沒有真正的有所收獲,也是造成現在學生“抄作文”現象比較多的原因。
三、讀寫結合式寫作教學策略
著名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讀與寫是有聯系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密切注意兩者的配合。”
(一)設計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目標
在課堂中要達到讀寫結合的效果,就要設計更加明確細化的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目標,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滲透寫作教學。既要立足閱讀,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和方法,又要通過寫作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將閱讀目標和寫作目標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這兩方面的能力。
(二)挖掘教材中讀寫結合資源
上文中提到部編版教材中的課文多是名家的佳作,正是指導學生讀寫結合的范例。教師應該善于捕捉課文中的練筆點作為范例,讀完、感悟完之后,針對這一些有助于提高學生習作的訓練點進行指導。借鑒課文的寫法是打開讀寫結合的通道,這樣子將“讀”與“寫”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學生的習作水平將得以提高,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1.關注單元主題,明確教學思路
筆者翻閱了三到六年級的部編版語文教材,發現每個單元的導讀語中都確定了單元主題,并且上下學期、中高學段之間都體現著階段性。教師在對于教材的處理上,就可以根據每個單元主題的不同,有所側重地進行習作教學的滲透。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該單元導讀語為“奔跑,飛舞;駐足,凝望。可愛的動物,我們的好朋友”,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注意對本單元課文《貓》《母雞》《白鵝》的整合,在上閱讀課的時候,注意體會作家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特別是這幾篇文章中都用到了“眀貶實褒”的寫法。
2.精選課文,巧挖角度
整個單元目標明確后,教師可以利用該單元的優秀課文,引導學生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在課堂上有所側重地進行讀寫結合訓練。
(1)仿寫作順序
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中高年級有部分學生的習作基本上都是“流水文”,想到什么寫什么,寫作順序比較混亂。教師指導學生時要在語言表達的時候注意言之有序。
語文書中也有很多范例,可以讓教師用來指導學生,比如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的,游覽的經過清晰明了,可以根據課文梳理出一條路線圖。又比如部編版教材中三年級下冊中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寫出了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
(2) 仿結構
仿結構可先從段落結構開始仿寫,然后仿寫文章結構。 如:仿寫總分結構段落,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當中的總分段落結構就是一個可訓練點。
從整篇文章結構方面來看,以部編版教材四下語文第15課豐子愷先生的《白鵝》為例,這篇課文先總結白鵝——高傲的性格,再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這些方面來分述文中第一段那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這樣總分的結構和當中過渡句也是可以讓學生多讀,以讀促寫。
(3)仿表達方法
多讀書、多積累,才能寫出好文章。學生應該要有一本摘抄本,去記錄下閱讀時候碰到的好詞好句,包括用詞遣句、描寫方法、修辭手法等。
比如《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當中,句子優美,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的運用顯得文章語言格外生動。
以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四單元為例,教授本單元時應先引導學生領會課文中對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再結合練筆。比如本單元課文《軍神》中通過對沃克醫生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可以體會他被劉伯承的勇氣所震撼,又能感受他心疼病人的心情。這種描寫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通過課文,讀寫結合,借鑒課文寫法,學生在運用這些描寫方法去體現人物的內心時,更加明晰了。
(三)中高年級隨文批注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書中第六單元的其中一個單元目標就是學會做批注。如:圈畫中心句、圈出關鍵詞、概括小標題、寫感受……學生長期堅持下去,慢慢地自己就有了對課文的賞析能力與評價能力。這也有利于學生閱讀后學有所得,有助于學習遷移,提高寫作水平。
讀寫結合,能夠讓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上升到更好的水平。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潛心研究,巧妙地利用教材,挖掘當中的讀寫結合資源,把握好讀寫結合的時機,目標明確、講究策略,設計好并指導好練筆,注重中高年級學生的隨文批注,讓學生“妙筆生花”,最終也會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5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9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J].江蘇師范學報,1978(3):7.
[4]丁有寬.丁有寬讀寫結合教學案例與經驗[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
[5]李柰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6]楊敏.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7]金鵬莉.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