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菊
摘要:在小學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因為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所以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實際對學生組織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分層教學,先對學生分層,再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應有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充分地發展。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科學地分層并實施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呢?
關鍵詞:分層? 授課? 練習? 輔導?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數學新課標提出:“教師的教學必須從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個性差異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既要統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小學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因為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所以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實際對學生組織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分層教學,先對學生分層,再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應有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充分地發展。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科學地分層并實施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呢?我采用了以下分層施教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分層學生
我發現,小學數學課本上的有些基礎性、概念性的知識對于班上特優生來說,簡直是太簡單了,他們稍稍看一下就懂了;優等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中等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老師適當的點撥或同學間的相互幫助,也能順利掌握;最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自學和同學間的相互幫助來學懂新知識,需要老師花更多的時間講解。鑒于以上發現,我根據全班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智力諸方面的情況,把學生平分成四個層次。再每層次選出一人湊成四人為一小組,依學習能力依次編上1、2、3、4號,1號為組長。1、4號同桌,2、3號同桌。在學習基礎性、概念性的知識時就對他們區別對待,安排他們采取不同的方式學習,并布置不同的學習要求。
二、分層授課
上課時,對于同一教學內容,我會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他們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對于第一、二層次的學生我讓他們先自學,課上可以進行獨立探索并進行長時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邁向更加廣闊的知識海洋。對于第三、四層次的學生我采取新授課的形式引導他們學習。在練習時以第二、三層次的學生為主線,追求精講、精練的教學方式,關注書本內的習題及例題的處理,將重點放在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等方面。對于第一層次學生,我采取少講解、多做拓展練習的方式,重在培養他們獨立的學習能力,關注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及探知能力。對于第四層次學生,我將起點放得較低,給他們講解一些基礎性的、淺顯的知識點,并多做強化練習,讓他們將書本內的基礎知識了解透徹一些,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這樣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才能逐漸跟進。
三、分層練習
對于小學數學的作業布置,我們大多數老師都是布置教材上與例題相對應的練習,或者是配套練習冊上相對應的內容,全班學生都做這樣相同的作業。這卻導致了優等生覺得太簡單,出現感覺“沒吃飽”的現象,后進生又覺得有些題太難,出現“吃不了”的現象。這樣我們就培養不出拔尖的學生,更彌補不了后進生知識的缺漏。基于學生的學情差異,我將作業分成淺、中、難三個不同層次。淺層次的練習用來單純的記憶和機械模仿,中層次的練習用來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難層次的練習用來引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第三、四層次學生必須完成淺、中層次題,第二層次學生可挑戰難層次題,第一層次學生完成中、難層次題。這樣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學有余力那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這樣就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四、分層輔導
由于多種原因,學生個體存在著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差異,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等,都使學生在各個方面存在著各自的優勢和缺點,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此我們教師就要去幫助那些優秀的學生更優秀、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困難迎頭趕上,對他們分層輔導。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我常在課堂上輔導他們,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他們自學,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大膽地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時適當安排相關的課外知識讓他們學習,使他們在熟練掌握課內知識的同時擴大知識面,盡量滿足優秀生的求知欲望;對第二、三層次學生采用個別輔導的方法,讓他們優先發言、優先板演,優先批改他們的作業,發現問題就及時輔導;對于第四層次學困生的輔導我多采用課后輔導,一有時間就叫他們來了解課堂基礎知識掌握怎么樣,當面批改他們的作業,精批細改,發現錯誤及時給他們講解,課堂上偶爾也適時適當創造些他們可以表現的題目,讓他們也動動腦,動動口,動動手,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使他們愛上數學。
五、分層評價
老師的鼓勵是學生更好學習的動力,所以我們要重視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及時的給予肯定及表揚。但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能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距的。因此我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進步的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成效的一個基準,給各層次達標學生給予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學生向高層次努力,讓所有學生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這樣也能鼓勵到更多學生。
以上是我分層教學的實踐做法,供大家探討研究。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只有分層教學才能讓各層次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在探索中獲取成功,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精神,參與學習過程,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的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尊重,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