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民眾對民生新聞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因此,電視民生新聞必須積極探索發展新途徑,以此實現自身的進步。本文在闡述當前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發展機遇、存在的困境以及產生發展困境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8-0204-03
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對于傳統電視媒體而言,新媒體不僅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也帶來了許多難題。電視民生新聞需要及時掌握發展機會,轉變自身發展理念,從而促使自身更好地發展[1]。當前,很多電視民生新聞因為媒體環境的變化,受到極大的沖擊,又因無法適應新的環境,發展受到限制。2019年,75%以上的城市電視臺民生新聞節目收視率都在下滑。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不管是在傳播速度方面還是在和用戶的互動交流方面,呈現的效果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所以,找到應對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機遇
(一)電視民生新聞選題更加廣泛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收視率不斷下降,行業內部從業人員開始對電視民生新聞進行新的探索,同時在電視民生新聞中利用更多新的資源[2]。從新聞選題來看,目前很多電視民生新聞都利用了新媒體資源,使選題更加廣泛。在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中,由于題材相對零散和瑣碎,所以體現出平民化傾向。從新聞分類角度來看,電視民生新聞涉及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新媒體的出現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來源更加豐富,并且對電視民生新聞的選題方式產生了刺激,更多的選題角度出現。同時,由于新媒體本身具有強大傳播力,電視民生新聞能夠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實現發展和進步。
(二)電視民生新聞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
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形式從原來的單線傳播逐漸轉變成為更加多樣化的傳播樣式。這是因為新媒體使電視民生新聞有了更加豐富的傳播渠道,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又使不同觀眾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同時,電視民生新聞對新媒體的應用培養了民眾觀看民生新聞的習慣,民眾可以通過手機或掌上電腦,自主觀看自己喜歡的新聞節目并對民生新聞進行評論等[3]。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使用戶從被動接收新聞轉變為自主尋找新聞。另外,電視民生新聞的新媒體傳播方式也保障了新聞的時效性。用戶可以通過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二維碼、官方微博賬號以及微信公眾號等關注電視民生新聞的各種動態,真正意義上實現電視民生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
(三)電視民生新聞的伴隨性得到增強
新媒體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在新媒體的支撐下,電視民生新聞也有了更強的伴隨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進入每一個家庭。以往用戶需要將自己手機中所保存的新聞素材發給電視臺,然后電視臺將其制作成新聞播放出來。而在新媒體時代,用戶存儲的新聞素材不再需要傳輸給電視臺,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傳輸到視頻網站上[4]。此時,電視媒體就可以通過視頻網站獲得新的新聞素材,制作出更多的新聞,還可以通過手機中的民生新聞APP,對新聞進行伴隨式的跟蹤報道。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面臨的困境
從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并且這些問題的產生和新媒體緊密相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廣告宣傳所占篇幅過多
當前,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廣告成為各種媒介獲得收益的重要方式。同時,用戶本身的注意力成為一種重要資源。廣告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經濟生產方式,還是媒介機構重要的盈利模式,對電視民生新聞來說也是如此[5]。目前,電視民生新聞中不僅有冠名植入廣告,還有口播臺詞植入廣告以及形象植入廣告等。例如,在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的主播室內,就有廣告商的實物產品或者標志,電視節目下方往往還有滾動條展示廣告。但是,大量的廣告會導致用戶在觀看新聞節目的過程中產生厭惡心理,部分用戶甚至因為廣告過多而不再觀看這一節目。同時,廣告所占篇幅過多還會導致用戶產生懷疑心理,即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要功能產生懷疑,從而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本身的權威性不斷降低。
(二)重復報道
新媒體的發展導致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方式發生改變,電視已不再是主要的報道渠道。同時,在媒介環境變化的沖擊下,用戶對民生新聞報道產生了更加豐富和多樣的認知需求。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創新,以此期望自身實現轉型發展,但是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轉型發展的同時,由于沒有嚴格把關新聞生產,出現了新聞重復報道的問題[6]。例如,當前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通過新媒體進行報道的過程中,會直接從電視節目中截取一個片段或全部搬運過來,這就導致了重復報道的問題出現。同時,還有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直接從其他網站或其他節目中搜集信息,再將這些信息糅合到自己的節目中,最終導致新聞報道反復出現。從當前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在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以及抖音等平臺上報道的內容都是對電視節目的復制[7]。
(三)敘事策略碎片化和娛樂化現象嚴重
無論處于怎樣的時代,以人為本都是電視民生新聞的本質。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敘事策略出現了偏差,如敘事方法偏向于故事化,在時事評論方面偏向于個性化,新聞報道內容偏向碎片化、娛樂化等。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官方微博報道的內容碎片化[8]。微博是一種以用戶關系為基礎,進行信息傳播和分享的社交媒體,對信息篇幅有限制,因此微博本身就具有碎片化特點,微博上的內容自然也具有碎片化特點。盡管碎片化的內容更方便用戶觀看,但會導致用戶漏掉一些重要內容,使民生新聞內容深度不足,信息過于平淡。其次,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會在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新聞報道,而這些平臺本身就具有輕松、幽默的特點,導致民生新聞報道也具有這樣的特點,趨向于娛樂化。
三、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陷入發展困境的原因
(一)傳播環境娛樂化
民生新聞中的內容主要來自民眾的日常生活,關注的是民眾本身的生活狀況。但是電視民生新聞并不是完全獨立運行和發展的,其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對于民生新聞來說,是否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對自身進行調整對于其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9]。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媒介環境產生了變化,原本的公眾話語趨向于娛樂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社會為了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逐漸出現泛娛樂化傾向,這一點在很多新媒體平臺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例如,在各種微信公眾號中,關于民生發展的事件不會引起民眾的關注,而那些八卦新聞總是會引起民眾的關注以及討論。
(二)主題類型大同小異
電視民生新聞具有十分突出的地域性,這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視角被縮小。電視民生新聞的受眾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居民,其是民生新聞的主要觀看群體。但是隨著民生新聞節目和新媒體平臺的融合,民生新聞的觀看對象發生改變,不再局限于當地的受眾,而是擴大到了全國。在這樣的新媒體環境下,很多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來源還是局限在當地,盡管這能使民生新聞節目保持一定的地域性優勢,但由于新聞來源渠道的限制,新聞主題類型基本一致,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新聞內容不足、信息匱乏等問題。因此,新聞來源有限是限制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媒介社會責任缺失
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新聞傳播速度加快、傳播范圍擴大。民生新聞節目是受眾和媒體交流的橋梁,受眾能夠看到怎樣的新聞內容主要取決于媒介會報道怎樣的內容。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聞被各種娛樂化的信息湮沒。事實上,主流媒體本身需要對信息的發布進行把控,從而為民眾提供更多真實和客觀的新聞內容。但是當前很多媒體本身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監督作用,媒介的主體職能錯位,社會責任缺失,出現了很多娛樂化和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內容,進而對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四、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策略
筆者對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困境以及出現這些困境的原因進行探析,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以促進電視民生新聞發展和進步。
(一)媒體方面
首先,媒體需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引領民生新聞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幫助新聞媒體更好地學習,促使電視民生新聞體現出民眾的精神需求。第一,民生是民生新聞的主要內容,因此電視民生新聞使用的報道方式不能過于呆板和生硬,要體現出人文關懷[10]。同時,針對當前媒介商業化氣息濃厚的問題,需要加強自身的監督、認知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使電視民生新聞始終遵循民生本質。第二,電視民生新聞媒體需要對自身進行強化,從而突出自身的個性,避免出現新聞內容復制和照搬的問題。同時還要深入百姓生活,報道更多正能量的新聞。第三,媒體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對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進行正確引領,促使電視民生新聞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其次,媒體需要實現新聞來源渠道的共享,使新聞主題類型多元化。在通常情況下,電視民生新聞會受到地域的限制,很多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局限于某個地區。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視民生新聞的來源更加廣泛,媒體可以廣撒網,拓寬自身的新聞來源渠道,這不僅可以使新聞主題類型多元化,還能使電視民生新聞民本化。
(二)從業者方面
首先,新聞從業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操守,對新聞內容進行嚴格把控。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信息豐富而復雜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新聞從業者容易被外界所誘惑,從而導致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下降,不能夠反映出真實情況[11],因此必須重視從業者的職業操守。第一,從業者本身必須嚴格遵守職業準則,重視自身的職業操守,從而通過民生新聞報道幫助受眾塑造價值觀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第二,從業者還需要始終牢記為民眾發聲的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自身和民眾的交流互動,從而實現對民生新聞內容的嚴格把關。例如,在報道民生新聞的過程中,即使涉及相關單位,從業者也需要遵守職業準則,真實報道新聞。
其次,新聞從業者還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展現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發生變化。隨著人們的生活追求的變化,各種新興行業誕生,因此民生新聞報道也會高頻率出現這些行業的新聞,但是這樣會導致民生新聞類型過于單一,從而使民眾感到疲勞。因此,民生新聞從業者必須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在新聞報道中充分展現民生。第一,新聞從業者需要以實際為基礎,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從而更好地拓展民生新聞的邊界,并凸顯欄目特色,使新聞內容更加多樣和豐富。第二,新聞從業者需要對新聞進行篩選,關注不同群體,使自身的新聞眼光更加長遠。第三,在實際報道中,要多報道適合民眾的新聞,從而實現從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轉變。
(三)受眾方面
首先,需要對受眾本身的話語權進行拓展,構建出文化共同體。電視民生新聞和民眾之間有天然的聯系。民生新聞不能夠離開民眾而存在,其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要堅持以受眾為中心的原則,深入民眾生活,還原民眾真實的生活狀態[12]。第一,電視民生新聞媒體以及從業者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入民眾生活,如街道、社區以及家庭等,使受眾更好地感受生活,使受眾產生更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第二,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和其他新媒體平臺、客戶端等進行合作,從原來的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傳播,從而加強和受眾的交流互動,進而強化受眾的話語權,使受眾能夠將自己的聲音發出去,增強其文化自信,最終構建出文化共同體。
其次,需要轉變模式,建立新的民生文化。新媒體的發展使民眾爆料更加便捷,不少受眾熱衷于對新聞事件進行圍觀。要想使電視民生新聞走出發展困境,必須使受眾改變這樣的圍觀模式,將自己的角色從圍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提升自身文化素養,以共享的心態看待新聞事件,從而形成良好的民生文化。
五、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節目不僅面臨發展機遇,也面臨各種挑戰和困境。因此,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電視新聞節目需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不斷創新。具體來看,電視民生新聞需要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面對發展困境,不斷優化自身,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新聞節目,從而在愈發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參考文獻:
[1] 程勛,劉杉.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J].記者搖籃,2019(1):53-54.
[2] 余超.淺析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J].記者搖籃,2019(2):19-20.
[3] 袁小桃.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9(3):91-93.
[4] 李明杰.基于“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思路研究[J].戲劇之家,2019(25):82-83.
[5] 李曼曼.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J].傳媒論壇,2019,2(20):32-33.
[6] 陳熙.新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9(21):66-68.
[7] 蔡子澎.新媒體短視頻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的應對措施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1):33-35.
[8] 張薇.新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8(15):29-30.
[9] 崔國棟.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新媒體研究,2016,2(22):60-61.
[10] 吳東梅.電視民生新聞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得到有效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7,3(5):153-154.
[11] 陳慶順.基于“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7,8(7):165-166.
[12] 梁科.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變革與發展策略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6):187.
作者簡介:莊杰(1983—),女,陜西寶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理論與業務、媒介傳播、影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