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嬋
摘要:童謠是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素養的培養及發展而言,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開展低段童謠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做好把握,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童謠的閱讀學習中,切實、有效地提升童謠閱讀教學的效果及質量。本文探討了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低段童謠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希望能夠為低段童謠閱讀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及指引。
關鍵詞:群文閱讀;低段童謠;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對童謠的功能及作用進行把握,使低段小學生在參與童謠閱讀學習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童謠語言的優美,為低段小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童謠是兒童文學中的一種重要作品,在進行童謠閱讀教學時,要關注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童謠激發小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興趣,開拓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視野,對低段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和發展。因此,重視童謠教學引導,成為當前低段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必須把握的重要內容。
一、立足童謠之趣,激發學習興趣
從群文閱讀教學視角出發,對低段童謠進行閱讀教學指導時,教師要以小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中心,關注低段小學生的實際學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低段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童謠閱讀學習及思考當中,使童謠閱讀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得以提升[1]。群文閱讀與童謠閱讀教學的結合,要讓小學生感受到童謠閱讀學習之趣,適應低段小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小學生在童謠閱讀時,保持高漲的興趣,在閱讀中進行學習、思考、感悟,提升閱讀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使低段童謠閱讀教學更加高效、高質[2]。
例如,在進行童謠閱讀教學指導時,對于童謠趣味性的把握,教師要對童謠這種文體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做好針對性的引導。如聯系童謠的趣味性視角來看,包括了童真之趣、想象之趣、形式之趣、哲理之趣,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要從不同的視角,對童謠的閱讀內容做好選擇,做好有效地區分,使低段小學生針對性的進行閱讀學習。如以形式之趣為例,教師可以選擇《瞌睡蟲》、《戰爭交響曲》、《我給小雞》等文章,組織小學生對童謠的形式做好閱讀和把握,并對文中直觀的形象進行感知和體驗,讓小學生感受童謠閱讀無窮無盡的趣味性。又如聯系哲理之趣,選擇《山和孩子的對話》、《不快樂的想法》等文章,使小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對文章中體現出的道理進行感知。通過把握童謠之趣,使低段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童謠閱讀學習及思考當中,發揮童謠閱讀教學的功能及作用,深化教學效果,以此來促進低段小學生的成長及發展。
二、感受意境之美,發展學生個性
童謠中無一不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不同童謠體現出了不同的意境。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指導時,教師要注重把握小學生的個性,引導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童謠閱讀中,沉浸在童謠意境之美,對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做好培養和發展。從群文閱讀教學視角入手,引導小學生感受童謠意境之美,使低段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得到深入地發展,使小學生不單單感受童謠的語言文字之美,更能夠對文中體現出的優美意境進行感知,獲得更加美妙的閱讀體驗[3]。
例如,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低段小學生的閱讀量得到了豐富和拓展,使低段小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海洋中盡情的遨游。教師在引導時,可以結合童謠的想象之美、形象之美、語言之美,深刻的感受閱讀意境,強化童謠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如在閱讀《夢》、《感謝》等童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借助于圖片、視頻資料進行引導,通過直觀的觀察,讓低段小學生感受童謠體現出的形象之美。又如在閱讀《天上的街市》、《大山是怎樣高起來的》等文章的時候,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讓小學生自由想象,感受童謠的想象之美。此外,在童謠閱讀中,對不同童謠進行閱讀,使低段小學生對語言修辭之美、文字之美進行感知和體驗,使低段小學生對童謠進行更加深刻地學習,把握低段小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促進低段小學生個性化成長及發展,讓童謠閱讀教學更加有效[4]。
三、培養創作能力,深化群文閱讀實效
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與童謠閱讀教學工作的結合,注重以廣闊的閱讀學習視野,使低段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有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有效地發揮低段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強化閱讀學習感受和體驗,使低段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養得到更好地培養及發展。在群文閱讀指導時,教師要讓小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感悟,指引小學生聯系閱讀學習進行大膽地創作,張揚低段小學生的個性,使童謠群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得到更好地提升[5]。
例如,群文閱讀與童謠閱讀教學結合時,教師要注重結合創作引導,使低段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創作,啟迪小學生的心靈感受,激發低段小學生的“詩想”,培養低段小學生進行童謠創作的興趣。如在閱讀《秋天的水》、《盤古開天地》等童謠的時候,組織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童謠進行改變,并進行組間的交流活動,使低段小學生感受童謠學習的快樂,使低段小學生沉浸在童謠的意境中,更加深刻的感受童謠的獨特魅力。
結束語:總之,在低段童謠閱讀教學引導時,教師要注重從群文閱讀教學視角入手,豐富童謠閱讀量,使低段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充分地發揮低段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低段小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思考,對童謠的魅力進行深刻感知。通過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指導,對低段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素養進行有效地培養,為低段小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及進步打下良好基礎,并增強低段小學生對童謠學習的感知和體驗,享受童謠的營養,欣賞童謠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劉超.淺談童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中國教師,2017(S1):36.
[2]朱靜.融入童謠的小學語文教學[J].求知導刊,2020(16):48-49.
[3]李莉.童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入途徑[J].語文天地,2019(18):73-74.
[4]吳玫玉.讓孩子們愛上書寫——小學語文低年級寫字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9(43):59.
[5]王旭穎.小學語文課堂與童謠相結合教學探究[J].生活教育,2018(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