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竹陽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地位也有了顯著提升,國家提出“文化自信”的新理念。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漢語言文學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中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在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漢語言文學教學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對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有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教師要始終把學生作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理念貫徹到教學中去。此外,教師在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時候,可以加以引導,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并且讓學生主動去學習積累知識。將對于漢語言文化的感悟更加深化,從而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重要性
漢語言文學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使其在更深層次領略中華文明絢爛風采,加深對中國文學作品的深刻認識與理解,尤其是能夠通過培養和提升學生鑒賞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夠突破對某一文學作品的限制,能夠以多個不同角度解析文學作品,進而獲得更深層次、更為豐富的文學理解能力與文學積累。而這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才能達到多元化深入理解水平,這就必須提高審美教育系統化培訓,使審美教育突破課堂限制的同時提高審美教育連貫性。對此,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審美教育體系,更好地給予學生審美啟發與審美熏陶,使其審美標準不斷提高,文學作品的閱讀、賞析水平不斷提高。寫作是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在素材積累與表達能力方面有著較高要求,通過閱讀可以實現寫作素材有效積累,使學生思想不斷得到啟發,提高學生表達水平,由此可見隨著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提升,其寫作能力也得到培養提升。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同的理解與審美水平,會產生不同的感悟,審美能力越高,對于作品中情感表達的領悟也就更為充分,對于作品中不同角色情感理解更為到位,自然也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內涵。簡而言之,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夠引導學生提高對美的深入領悟與對作品內涵的深刻理解,以及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培養和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較為傳統
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較為傳統,教師都是以教材為依托來進行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的拓展內容不多,導致課堂內容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當下學生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的,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網絡學習資源,這些互聯網內容相比于課堂教學內容來說更加生動形象,更具有吸引力。若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依然將教材內容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學材料,那就會失去一定優勢。
(2)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高校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都是依托教材來進行,而教材的內容較為局限,所涉及的內容也不夠豐富。對于漢語言文學課程來說,所涉及的科目眾多,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尤其是在新生的互聯網信息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所應用的路徑和領域更加多樣化。但在傳統的專業課程教材中,并沒有涉及這些內容,教師也沒有將專業課程與當下的互聯網信息相結合,導致專業課程教學仍然局限于教材內,沒有進行進一步拓展。
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實施對策
(1)培養和提升興趣,激發主觀能動性
學生主動接受審美教育,其關鍵在于激發其學習興趣,進而能夠使學生更為積極地探索文學作品的深層的、美的蘊意,充分體會文學作品的美。所以,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于審美教育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實際教學前需對學生興趣點有著較為準確的調查把握,結合興趣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設計,確保學生能夠從中獲得審美教學的較深影響。當代大學生具備十分顯著的個性特點,思想自我、思維開放、好奇心旺盛等,基于這些個性特點,采用引導式教學方式取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能夠獲得更為顯著的審美教育效果。對此,教師也應注重教學方向調整,提高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的有效結合,加強對多媒體、微課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更好地為學生展示漢語言文學學習魅力,提高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提高作品鑒賞的主觀性。此外,教師還可有效應用游戲教學、競賽教學等方式對學生學習思路進行有效引導,開發其在漢語言文學作品學習方面的智力模式,提高其審美能力。
(2)運用多媒體資源
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可以通過計算機播放視頻、動畫、圖片、音頻等多類多媒體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時一定要積極探索,主動尋找更加豐富的輔教教學的多媒體資源,并通過恰當的形式在課堂當中展現,使之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有效資源。同時在課后延展階段,教師也要積極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課后自學的有效平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打破傳統教學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是枯燥的這類印象。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既可以通過教師在網絡中收集應用,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自主開發。為了更好地配合教學內容,建議教師自行開發針對教材的系列微課。針對于高校學生的系列微課的設計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接受情況,時長盡量控制在5~10分鐘,最多不可超過15分鐘。每一節課應針對一個主題或內容進行精煉、準確、清晰的闡述。同時微課在視頻設計方面也要盡量精美,有利于吸引學生觀看興趣。
結束語
綜述可知,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審美教育有著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表達水平的重要方式。然而就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而言,其審美教育實施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對此,要求教師必須加深對審美教育的理解,進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實現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學習鑒賞能力,提升其審美水平與能力。
參考文獻
[1]葉玲.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外閱讀指導[J].決策探索(下),2020(04):61.
[2]趙新,喬岳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