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三鳳
摘要:語文作業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但在“雙減”政策下,語文課堂作業的設計和實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對“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的減負增效作業創新提出設計方案,希望能幫助語文教師更好地設計語文課堂作業,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業創新 “雙減” 口語交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雙減”政策下,國家大力倡導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作業形式上要創新,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脫出來,真正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口語交際作業,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如何讓學生從被動的寫作業變成主動的預習和復習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這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
一、作業設計重形式創新,突出多樣性
“雙減”之后,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對知識的學習和認知。
(一)聽
新課標指出:“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從根本上說,聽力作業沒有固定的形式,但一般比較適合在課堂教學上完成。例如,在學習現代詩《秋晚的江上》時,教師可播放范文音頻,讓學生緊閉雙眼,伴隨音頻,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感情,在音頻播放完時說出自己想象的畫面和感受。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多聽一些與語文口語交際相關的內容,這可以極大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他們的語感,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說
新課標指出:“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對學生來說,減輕負擔是減輕家庭作業的負擔。因此,我們可以布置“演講”的家庭作業,這就要求學生與家人一起復述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并以講故事的語氣展示他們所學的內容。這樣,不僅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學生的成就感也得到提升。在這個“演講”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將大大提高。
二、作業設計重因材施教,突顯層次性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全面思考。多元智能理論承認學生的客觀差異的存在,在教育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應該具體地了解每個學生,根據學情了解學生的優缺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并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材施教,加強作業的層次性。
例如,學完《盤古開天地》這篇文時,可以根據學情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1.基礎題,把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閱讀課外書中的神話故事,也可以講給家人聽。2.提升題,學了課文,你想對盤古說些什么?請用“盤古,我想對你說……”的形式來說一說,寫一寫。3.拓展題,以“《盤古開天地》給我的啟示”為主題,寫一段話。這樣分層設計的作業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能力得到發展,交流中取長補短,突顯層次性。
三、作業設計重形式靈活,拓展趣味性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全面減輕學生負擔,加強素質教育的發展,讓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語文課堂作業的實施中,要做到這樣。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成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表演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角色和角色的特點。例如,在學習口語交際《安慰》之后,學生們可以排練課文的情節、扮演角色(①被安慰者:小峰、小麗和小冰;②安慰者)。這些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這些步驟的同時,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創造各種角色,更好地掌握口語交際《安慰》這一主題想要表達的內容。
四、作業設計重課外拓展,強化實踐性
“課外拓展”不僅限于家庭,更應該與社會息息相關。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事物多姿多彩,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口語交際實踐能力培養,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如:去游樂場、給孩子報興趣班、帶孩子參加表演活動等,都能鍛煉他們的口語交流水平。
在游樂場,家長可以陪同孩子到售票廳,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想玩的娛樂項目,并且親自買票,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也讓孩子認識錢幣的面值,一舉兩得。
在興趣班,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都很相似,自然有了互相交流的話題。另外,參加各項活動可以讓孩子從小就感受這種站在舞臺中央的感覺,增強自信心,長大之后無論是到任何地方都不會怯場。
五、作業設計重生活實際,提升效率性
口語交際課堂以培育學生表達能力、鍛煉語言應用能力以及學習交際準則為授課重點,教育工作最終的落腳點,需引導學生與他人融洽相處中,盡快為今后適應社會生活打好基礎。為更好地發揮口語交際實踐性,教師應重視口語交際作業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幫助學生能夠了解語文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也能學會通過認真觀察,尋找更好鍛煉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
例如進行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我美麗的校園”作為口語交際實踐作業,請學生爭做講解員,讓學生向家長或朋友講解學校的優美景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通過對學校認真觀察,從地理位置、建筑內容、講解順序、文化特色等不同方向出發,設計內容豐富的講解稿件,通過文字的組織與優美語言的運用,再帶領家人或朋友參觀學校并進行講解,這樣能有效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下的今天,語文課堂不斷發生變化,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改變傳統的機械學習,不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施中,要給孩子們盡可能多的自我空間,讓他們不斷探索、發現、感受和實踐。如何使小學生在語文教學口語交際中更具創新性,是語文教師需要長期研究的問題。今后,我們要不斷創新和探索,實現語文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阿妮爾.讓孩子輕松扎實學語文[N]. 江蘇教育報,2021-10-22(001).
[2] 陳蔚林.優化作業設計 ?減輕學生負擔[N]. 海南日報,2021-10-12(A06).
[3] 鄭周明.“雙減”之下,文學閱讀、語文教育如何共振?[N]. 文學報,2021-09-23(002).
[4] 陶婧,李江敏.“雙減”落地 南昌迎來不一樣的新學期[N]. 南昌日報,2021-08-30(001).
[5] 沈怡然.馬丁:“雙減”政策之后,素質教育恰逢其時[N]. 經濟觀察報,2021-08-16(003).
2021年始興縣中小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