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洹洹
摘要:隨著“應試主義”的大旗轟然倒下,學生再也不是單純的考試機器,學習過程也不再是僅僅為了“知其然”,教育正在朝著相關主管部門及廣大社會群眾所期待的“素質轉變”發展。針對這個問題,作為初中英語教師的我們應該主動摒棄原始的教育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地完成英語學科的轉型升級,讓知識學習與素質培養共存互惠。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我認為,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地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帶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以素養滲透帶動學科教育的轉型升級,讓英語學習再也不是簡單的語言教育。鑒于此,本文將以學科核心素養滲透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升策略作為研究重點,結合我實踐教學經驗展開相關設計論證,希望對廣大初中英語教育同仁有所幫助,才疏學淺撰文唐突,如有不實之處歡迎指正交流。
關鍵詞:初中英語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回顧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作為任課教師的我們總會在課堂中發現幾個不注意聽講甚至帶有些許“倦意”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成績盡然不太理想。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這些學生的英語成績較差并且對英語學科學習提不起興趣,最后影響他們日后的學習發展呢?答案較為簡單,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從根本上來說,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盡然部分初中英語教師會在課堂教學中添加一定的“趣化元素”,但是這種操作似乎對全部學生難以起效,教學方式的單一和“古老”,讓學生們難以接受,久而久之,英語學科學習的疲勞性和無趣性堆積,這些學生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與正確的方法,逐步淪落為學困生或者說“后進生”。
一、交流情境創設助力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作為英語學科的任課教師及相關研究者,我們常常對學生說“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科,既然是語言就得多用多講,不怕講錯就怕不開口,不怕發音不標準,就怕不進行及時糾正,針對英語學科只有學習、運用和開口三者合一才能學的優秀。”并且,傳統的初中英語學科常常以教師作為課堂主體,一節英語課四十分鐘之間,能夠聽到的大都是教師自身在課堂中不斷地進行發言,學生的英語表達僅能夠用“只言片語”來形容,失去了課堂表達的機會的學生如有在課下進行“英語交流”常常會讓一些學生顯得較為“另類”。因此,學生們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脫困無望”,針對這個問題,結合當前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現狀,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為他們進行交流情境創設,以情境帶動助力表達能力培養及提升。
例如:我以“That why I like do it”為主題,在課堂討論時間內組織了一次小型茶話會,引導學生根據我的句型提示,以“speak in English”為主開展課堂討論,并在黑板上寫出:“I like to…… Because,it can let me……”等簡單句型。討論過程中班里的一位學生說道:I like writing. Because,it can make me calm down and remember what happened today. I want to be a writer and write all kinds of stories.這位學生的發言后,我追問到: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to achieve that?學生回答到:I will read more books, and then keep writing diaries and taking notes every day.
借助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感覺開口表達出自己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在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也鞏固了學生的已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英語表達素養,還可以為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二、課堂提問多元強化英語思維品質建設
初中英語學習,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外,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注重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的建設及強化,如果把英語表達能力提升看作為學生們進行英語學習后已經“知其然”,那么英語思維品質建設及強化就是他們的“知其所以然”。這里的差別主要就是語言表達可以借助課本上原有的對話,而英語思維品質需要學生的內秀分析,書本及教師能給的幫助極為匱乏。依我所見,我們不妨利用課堂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提問方式,將課堂提問進行多元化發展,借助多元化的問題激活學生的英語思考意識,以質的轉變激活及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從而幫助他們動態看待英語問題,整體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科思辨素養。
例如:我常常會為學生們播放一些適合他們的英文歌曲,例如《Firefly》和《Proud Of You》等等。在播放完《Firefly》后,我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為學生們播放了本歌的歌詞,讓他們從歌詞中找到與平時英語學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借此拓展他們的學習思維。有的學生說:歌詞中很多句子感覺和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不太一樣,有的句子感覺是錯誤的。我告訴他:有時候英文歌詞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不一樣,是因為或省略一些單詞或者加入一些語氣詞,同時還有一些句子成分的前置和后置,所以你會感覺不一樣。并且,英語還分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兩種,我們所學的是美式英語,相較而言較為口語化和實用化。學生們聽了連連點頭。
三、英語常識生活化助力英語文化品格提升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種,它的到來從一定程度來說拉近了我們國家與世界各國的距離,幫助我們國家的相關企業及政府部門更好的與他國進行交流從而拉近關系。但,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都清楚,那就是語言的到來伴隨著的就是其文化的融入,外來文化融入就會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一定的擾亂,甚至是破壞原有的文化習俗。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洋節日成為了年青一代所追捧的“潮流”,包含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步融入到我們的生活。針對這個問題及現象,作為英語學科教師的我們應該主動出擊,通過恰當的方式對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及時糾正,在包容外來語言所帶來的文化侵入的同時,引導學生看清中西文化的異同點,在確保學生英語文化品格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擦亮他們的文化眼睛。
例如:在教學完《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單元的閱讀文章后,我結合之前所教學的“Spring Festival”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們展開了一次“中西節日文化大比拼”的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拓展活動中,我問到:Which festival is similar to Christmas in China?學生們紛紛回答到:Spring Festival.我繼續追問:那么“Chirstmas”這天都有哪些文化習俗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進行回答。學生們紛紛說:裝扮“christmas tree”,互贈“Christmas gift”,還有同學們最喜歡的“make a snowman”。聽到學生們的回答后,我繼續發問:那么,哪些東西可以代表我們國家傳統的“Spring Festival”呢?學生們紛紛說到:Dumplings、炮竹(Firecrackers)、壓歲錢(Lucky money)。還有一位學生說道:磕頭。我則糾正到應該說“New year's greetings”。聽完學生的回答后,我提出了一個較為“突兀”的問題,那就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中西方節日在我國的融合。學生們思考了一下回答說:我們應該尊重西方文化,但是也要固守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學習他們的長處,比如感恩、團聚和莊重,也要將我們“中國紅”的文化帶向全世界。我聽了非常欣慰。
總而言之,作為新時代的初中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以素質教育作為課堂教學的準繩,讓學科核心素養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來,以素養的培養及強化帶動課堂教學方式及面貌的深刻轉變,借助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看清初中英語學科的實質,以恰當的交流情境創設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鼓勵他們多說、多學、多糾正,讓英語真正成為生活語言,從而激發學習熱情;以多元化的課堂提問方式助力學生的英語思維創設,讓英語學習的“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目標不再是空談;語言的學習代表的文化的接納,中西文化的不同需要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進行課堂強調與歸納,只有如此學生們才能看清英語的實質,在傳統文化不受落寞的基礎上更好地接納其他文化,從而確保自身全面發展不是空談。
參考文獻
[1]余芳.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1):44-45.
[2]史文運.初中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97.
[3]李彩霞.基于核心素養環境下的初中英語聽說課實踐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34):133-135.
[4]羅峰輝.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