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目的:探討尿路感染診斷中采用尿常規檢測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50例尿路感染患者為觀察組,同期選擇6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參與研究,均實施尿常規檢測,統計兩組檢查結果和患者白細胞、細菌檢出陽性率。結果:(1)檢查結果:觀察組急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患者白細胞計數、細菌計數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且觀察組亞硝酸鹽均顯示為(+)。(2)陽性率:觀察組白細胞(98.67%,148/150)、細菌(100.00%,150/150)陽性率高于對照組的1.67%(1/60)、0.00%,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常規檢測在尿路感染診斷中效果顯著,既可縮短其診療所需時間,亦可為后續治療提供豐富依據,值得借鑒及參考。
【關鍵詞】尿常規檢測;尿路感染;診斷;白細胞計數;細菌計數
尿路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引起尿路感染性疾病,以尿頻、尿急、尿痛、腰痛、發熱等為臨床癥狀,病情嚴重時可出現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2]。尿路感染又稱泌尿系統感染,是尿路上皮對細菌侵入導致的炎癥反應,通常伴隨有菌尿和膿尿,尿路感染根據感染部位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據兩次感染之間的關系可分為孤立或散發性感染和復發性感染,后者又可分為再感染和細菌持續存在[3];根據感染發作時的尿路狀態又可分為單純性尿路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及尿膿毒血癥。尿路感染常多發于女性,尤其多發于性生活活躍期及絕經后女性。尿路感染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多見于性生活相對活躍的人群及絕經后女性,為避免感染持續加重需及時進行治療[4]。研究發現,借助科學、有效地診斷方案可及早發現其病情,并對疾病類型、臨床表現進行客觀分析,深入掌握其疾病進展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豐富參考,近年隨著醫療技術發展診斷尿路感染方式逐漸增多,但尿常規檢驗因操作簡單、檢出率高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為深入了解其臨床價值,本文遴選起始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間的210例受檢者研究尿路感染診斷中采用尿常規檢測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50例尿路感染患者為觀察組,同期選擇6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參與研究。觀察組,男41例,女109例,年齡27歲~65歲,平均年齡(45.25±10.11)歲,疾病類型:急性腎盂腎炎60例、慢性腎盂腎炎40例、膀胱炎50例;對照組,男20例,女40例,年齡27歲~66歲,平均年齡(45.21±10.22)歲,上述一般資料組間對比不存在差異,具有較高的對比價值。數據統計(P>0.05)。
納入標準:①存在不同程度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者,需要進行尿常規檢測者;②存在發熱、血尿者;③依從性較高者;④臨床資料齊全者。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丟失者,不配合及基礎疾病不清者;②意識及認知障礙者,無法有效配合研究者;③嚴重臟器組織損傷者,或者嚴重感染性或免疫系統疾病者;④近期進行抗生素治療者。
1.2 方法
納入研究210例受檢者均接受尿常規檢測,采集其中斷尿液10ml為標本,將其放置在無菌試管內,為確保檢查結果準確性,在尿液采集前醫務人員需為其講解采集過程中注意事項,并盡量采集清晨中段晨尿,女性在尿液采集中需盡量避開月經期,在全面清潔外陰后采集標本。尿液采集完畢立即送檢,統一使用前自動尿液分析儀進行分析,醫務人員各項操作需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并使用雙筒光學顯微鏡觀察其細菌含量、白細胞計數。
1.3 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白細胞計數、細胞計數、亞硝酸鹽檢出情況。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通過近曲小管時絕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僅為30mg/24h~130mg/24h。
(2)分析兩組白細胞、細菌陽性率,比較其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檢出情況比較
觀察組急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患者白細胞計數、細菌計數均高于對照組相應指標值,且觀察組亞硝酸鹽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而對照組為陰性,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白細胞、細菌檢出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白細胞(98.67%,148/150)、細菌(100.00%,150/150)陽性率高于對照組的1.67%(1/60)、0.00%,可見觀察組對白細胞、細菌檢測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尿路感染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其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機體健康,亦可降低其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尿路感染發病早期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與全身性感染疾病臨床表現基本一致,導致診斷及篩查難度較大,為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準確診斷疾病需積極尋求科學、全面的診斷方案[5-6]。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近年診斷尿路感染的方式逐漸增多,例如尿干化學分析、尿沉渣分析、中段尿培養等,常規診斷多選擇尿培養方式對尿路感染進行診斷,但長期實踐發現尿培養檢查所需時間較長[7],約2天~4天,且檢查結果易受多種客觀因素影響,為不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間需借助其他檢驗方式進行診斷,旨在加強其陽性檢出率,因此尿常規檢驗被應用于臨床。與尿培養方式相比尿常規檢驗不僅操作簡單、價格便宜且可在短時間內分析出待檢尿液中的細菌總數、紅細胞、白細胞計數等,為臨床醫師診斷提供豐富數據,且為確保數據準確性,醫務人員在尿常規檢驗中可借助顯微鏡進行檢查,以便客觀、準確判斷尿液標本中白細胞計數,提高診斷準確率。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患者白細胞計數、細菌計數均高于對照組相應指標值,且觀察組亞硝酸鹽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而對照組為陰性,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尿常規檢驗在尿路感染診斷中可行性較高,分析:研究發現不同位置尿路感染患者其細菌計數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診斷過程中需結合其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進行準確診斷,確保檢查結果準確性,例如膀胱炎患者多存在尿痛、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征,導致機體尿白細胞含量增加,通過尿細菌培養檢查證實為陽性可進行明確診斷;針對急性腎盂腎炎者在檢查過程中可將局部或全身癥狀與臨床體征相結合,通過尿常規檢查若發現白細胞計數增加可進行明確診斷;慢性腎盂腎炎者雖不存在上述癥狀,但尿濃縮能力削減,導致患者產生低熱表現,因此可診斷中可結合受試者既往病史進行診斷。
尿常規檢查醫學檢驗“三大常規”項目之一,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對于某些全身性病變以及身體其他臟器影響尿液改變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膽疾患、流行性出血熱等的診斷[8],同時,尿液的化驗檢查還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通過此項檢查可以判斷相應的病征。雖屬于一種快速、經濟的檢查方案,在檢查中需規避滴蟲、酵母菌、小圓上皮細胞、結晶等對檢查結果的影響,以確保檢查結果準確率,為臨床提供可靠參考[9-10]。
綜上所述,尿常規檢測在尿路感染診斷中準確率較高,醫師可根據白細胞計數、細菌計數等準確評估患者病情,而后展開針對性治療,但基于本次研究方案設計較為簡單、納入樣本數量有限,通過對比雖可證實尿常規檢測診斷準確率,但未對該方案診斷效能、與金標準一致性進行對比,亦無法規避研究偏畸性,鑒于此后期需優化研究設計方案,通過多指標、大數據對比為臨床診斷尿路感染提供更高參考,本研究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深入探究,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杜震,喬廬東,平浩,等.上尿路結石治療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特點和治療策略[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20,41(4):272-276.
[2] Jalloul R J,Agu I,J Laney,et al.Predi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Benign Hysterectomy Performed at a Teaching County Hospital: Can We Improve Our Infection Rate[J].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2020,27(7):137-138.
[3] 馬瑞,王家麟,吳夢軍,等.關節置換后假體周圍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與治療周期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1,25(3):380-385.
[4] 劉曉舟.尿常規檢測在尿路感染診斷中的價值及對預后療效、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8):45-47.
[5] 杜穎,馮景,楊傳信,等.尿常規及尿液定量分析參數在早期尿路感染經驗性用藥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2020,5(10):86-88.
[6] Khalid M.Comparison of chromogenic (HiCrom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gar) medium with cysteine lactose electrolyte deficient Agar in a resource-limited set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and Basic Medical Research,2021,11(1):9.
[7] 吳麗芳,陳翔,胡型忠,等.UF-1000i尿沉渣分析儀與尿液干化學分析儀聯合運用在判斷尿路感染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10):2403-2404.
[8] Young P E,Diaz G J,Kalariya R N,et al.Comparison of the time required for manual(visually read) and semi-automated POCT urinalysis and pregnancy testing with associat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 transcription errors-ScienceDirect[J].Clinica Chimica Acta,2020(504):60-63.
[9] 佟奎鴻,趙毅.尿常規檢驗在尿路感染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4):122-123.
[10] 孟薇.微生物檢驗在尿路感染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21,28(4):47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