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視頻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方式,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形式,也為學生感知生活與教學的關聯提供了契機。但是,由于網絡上的數學微視頻數量繁多,如果不加篩選與整合很難適應實際的教學需求。因此,靈活地選取微視頻來輔助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善于在結合生活案例的同時積極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微視頻引導切實適應學生發展。此外,鼓勵學生自主制作微視頻,也可以在完善教學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新舊知識? 銜接策略? 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網絡微視頻種類繁多,魚龍混雜,低質的視頻一方面在很多并不深刻的認識中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干擾了正常的學習;另一方面又因為過于強調視頻的技術和選擇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生活情境為導向,選取恰當的微視頻去喚醒學生的原有經驗,讓教學與生活切實構建聯系的同時也較好地豐富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感知,才能切實激活微視頻策略指導下的數學學習。
一、靈活選取微視頻素材,與生活案例相結合
對于微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選擇不同的課堂切入。如果是為了激活課堂,就可以在教學導入的環節插入微視頻;如果是為了推動教學,就可以在重難點的突破中選擇運用微視頻;如果是為了作為課堂小結,也可以將微視頻運用在課堂內外的延展中。但是,無論微視頻的用途究竟是什么,都要注意靈活選材,并且與生活案例緊密相連。這樣不僅能夠避免微視頻過多帶來的選擇混亂,還可以讓學生最大化地將數學與生活構建關聯。例如在學習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民幣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看出靈活選材對教學的有益推助。
本部分教學主要想讓學生在認識元、角、分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在靈活解決問題的同時感知元、角、分間的進率,從而增強學生使用人民幣的實際能力。如果單從網絡資源來看,這部分的微視頻可謂多如牛毛。可是,就其質量來說也參差不齊。比如說微視頻中展示的人民幣是否和現行版本一致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對人民幣的感知。因此,靈活選取微視頻素材就要切實與生活案例緊密相連,讓學生的數學所學也正是生活所用,從而讓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可以“學以致用”。
二、善于創設生活化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借助微視頻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希望可以給學生創造出更加生動的生活化情境。所以,在這種觀點的支撐下將微視頻的重心定義在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上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數學知識有效地與實際相連。恰當的生活化情境更容易引發小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思考,從而在感知數學知識內涵的同時也加深對生活的思考。這一點,在學習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充分體現。
二年級的學生空間觀念并不是非常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讓學生能夠正確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且具體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就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方位,創設出具體的生活化情境更容易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視頻制作的時候,就要關注在視頻中的場景設置,讓學生更充分地感知八個方位。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選擇錄制電子地圖中的“街景”地圖,即在選定一個具體的位置后,可以呈現出四周的實際場景,再進一步地引導學生確定具體的方位,增強整體上對方向的感知。
三、把握學生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制作微視頻
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當下,積極倡導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微視頻激活課堂,歸根結底還是在認可學生中心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發展。所以,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制作微視頻,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還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不斷進行學習反思,以期切實提升自我素養。例如在學習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多彩的分數條》時,就能夠明確主動制作微視頻的有用之處。
本次教學通過有趣的“分數條”游戲讓學生在充分感知分數的表示方法之余,也建立起學生對分數大小的判斷能力,從而在鍛煉分數思維的同時,也切實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用表示“1”的白色紙條制作多彩的分數條,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分數。事實上,要想實現這種教學效果,也可以結合著多媒體制作,用微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學生可以運用相應的辦公軟件建立對應分數的色塊,在不改變單位“1”的情況下也較好地區分出“幾分之一”的大小,再將其制作成完整的微視頻進行展示。
總而言之,以生活情境為指向的小學數學微視頻制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切實將數學與生活構建關聯,還可以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在鼓勵學生主動制作微視頻的同時切實提升綜合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娟娟.小學數學“測量”的內容本質分析和教學建議[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9(03).
[2] 虞曉笛.綜合中溝通 實踐中成長——關于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幾點教學建議[J].考試周刊,20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