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在高校當中對優秀人才的培養。而在中外合作辦學理念下,高校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在中外合作辦學高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展開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育資源引進不足、忽視人才培養主體、教學模式相對單一等。本文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此不斷提高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中外合作;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
引言
將中外合作辦學新型教學模式應用到高校教學活動當中,對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高校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因此,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將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應用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當中,不僅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還為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思路。
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開展重要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目的是為培養出更多符合中外合作企業的人才,不斷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首先,根據社會和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人才提出的需求,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并凸顯開放性和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在校園當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符合未來國際化對人才的需求。其次,高校將教師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充分發揮教師在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當中的重要作用。并將人才培養目標轉化成一定的教學成果,提高高校開展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效率和質量。
二、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資源引進不足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在中外合作辦學期期間對學生展開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因教師自身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有待提升,并未意識到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教育資源進行引進和豐富。傳統的教育資源,無法培養學生掌握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二)忽視人才培養主體
高校開展教學,其根本任務是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但大部分高校教學當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在課堂當中屬于被動體。而教師未積極了解和掌握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在課堂中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導致高校開展的人才培養可能培養出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人才效率較低。
(三)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目前,雖然高校重視對學生展開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培養,但高校教學理念相對陳舊,并未意識到將中外合作辦學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當中,也為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仍為教學主導,學生在課堂中被動的學習和實踐,其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提升過慢。
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中外合作辦學理念,是以國家提出的政策為目標,在高校當中以中外合作辦學理念為基礎,對學生展開教學。而高校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的經費來源是學生的學費和社會捐款等費用。高校在對學生展開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引入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在校園當中學習到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高校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并為學生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錄入到網絡教學平臺當中,引導學生自主到網絡平臺當中進行學習,選擇符合自身發展和感興趣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和實踐。并在對學生展開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應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不僅能有效解決畢業后存在的就業問題,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重視人才培養主體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而高校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根據中外合作辦學理念,對學生展開教育教學,并時刻圍繞中外辦學這一育人宗旨,將中外合作辦學與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有機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在人才培養模式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彌補傳統人才培養教育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實踐時間,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尋找到自身發展方向。而教師在對學生展開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應充分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力。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課堂教學一分為二,使之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課堂當中邊學知識邊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養成終身自主學習理念,以此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三)革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中外合作辦學理念下,高校應意識到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對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因此,高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向,充分發揮出中外辦學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當中的育人優勢。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學生展開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出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和氛圍。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課堂當中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好習慣,進而不斷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水平和專業素養的提升。此外,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學習到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的專業知識和技巧。而教師重視在課堂當中引導學生自主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當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還能使學生與其他學生展開相互合作,這對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地位的不斷提升,高校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應以中外合作辦學為導向,對學生展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并及時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調整,以此更加高效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具備國際秩序和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英,周本胡.中外合作辦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研究[J].才智,2019(24):120.
[2]孫方坦,畢常穎.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綠色科技,2019(17):271-272+291.
[3]趙毅.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黨建工作新載體建設[J].教育評論,2018(06):49-52.
作者簡介:于峰,1984.12,男,漢族,河南鄭州人,鄭州西亞斯學院,國際交流處,工商管理碩士,講師,從事國際教育項目管理、教育學研究。
鄭州西亞斯學院科研項目校級課題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20-Y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