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歷史新課標規定,以歷史學科教學為基礎,使學生產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核心素養和重要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體現育人的價值。文章內容結合部編版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為例”的教學設計,探討核心素養下的歷史課程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新課標
一、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 課程目標
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和鞏固統一的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秦末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的原因。
(二)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歷史學是一定歷史觀指導下的敘述和闡釋人類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的學科。探尋歷史真相、認識歷史規律是歷史學重要的社會功能。中學歷史課程承擔著歷史學的教育功能,在探索歷史規律的過程中,不但要拓展歷史思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更要發揮中學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能夠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是歷史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綜合表現。
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以“秦統一”為設計的立足點,緊密圍繞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通過采用自主預習、先學后教、學案教學法、史料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努力試圖把“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生成、素養為魂、樹人為本”這幾個已經被口號化的基本教學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去,為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和必備品格提供材料、創設情境、搭建平臺。
(三)課程內容分析
本課為《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的內容。它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內容上承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下接大一統局面更加鞏固的《西漢與東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這一課時描述的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代。在春秋戰國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不斷發展,民族融合和華夏認同不斷加強的基礎上,秦完成統一,建立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體制;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是在漢承秦制的基礎上,對封建制度和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本課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概念、歷史人物,均長期影響中國政治、文化的走向,意義重大。
本課時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秦的統一;第二,秦朝的暴政;第三,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
本課內容梳理:第一子目,秦的統一。內容要點是秦滅六國,確立中央集
權體制和鞏固統一的措施。秦統一全國,需要從軍事層面的統一、制度層面的統一、經濟文化層面的統一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教材分析了秦統一的主客觀條件,特別介紹秦國數代君王的勵精圖治,廣納賢才,變法創新,秦國的這種文化值得研究;其次,教材介紹了秦的統一過程,教學時可以簡略處理;秦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是重點,需要運用多種史料,幫助學生更全面、更直觀地再現歷史。
第二子目,秦朝的暴政。這一目教材用三段文字來敘述,分量較重,并配了文獻和文物圖片,目的是讓學生在情感、態度方面受到教育;第三子目,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這部分敘述較簡,可以簡單介紹即可。本課較為全面地講述了秦朝統一到秦朝滅亡的全過程,重在認識秦朝時期政治、民族、經濟、文化的特點,明確中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初步建立的時代特征。在內容的邏輯上,秦統一的主客觀條件具備,最終完成統一;秦的統一及秦的制度建設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秦的執政出現了問題,導致了秦末農民起義,秦二世而亡。
本課內容豐富、充實而且課時較緊張,因此在整體設計本課教學過程和課時分配上,都應突出重點,詳略得當。選擇重點要圍繞秦的“統一”特別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一核心主題展開。本課主題則蘊藏于三大板塊的字里行間,不管是統一的條件,還是鞏固統一的措施,還是速亡的教訓,都是中華民族大一統格局起步時代的遺產。 秦朝的統一連同其鞏固統一的舉措在中國古代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秦一統天下以后,中國大一統的國家格局就已經深深烙進華夏民族的骨子里,自此以后的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也有過分裂和混亂,但最終總能歸于一統,這與秦統一的歷史影響不無關系。
二、結束語
教學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在課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時要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其次,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塑造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將教材上的知識轉化為學習能力。在完善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削弱,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規定更高了,講課也將不再像以往那樣自己一個人講,而要以關于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計劃,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活躍課堂。課程教學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并補充教材內容。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不僅需要歷史教師提高知識儲備量,而且還需要教師具備一定活動策劃能力。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規劃課題《基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YQZK24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錢凱.構建高中歷史教學新體系———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
[2]馬喬莉.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