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以“數學閱讀”為著力點,探討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選取具有充分數學元素的中國古代詩詞,以期讓學生體會其中數學意象,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興趣;數學閱讀
一、研究背景
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有四年級和八年級的數學學科。廣州市也參加了這次測試,根據監測中心下發的數據資料,廣州市小學數學學科總體情況良好,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地區學業成績校際間差距大;有“較多地區”監測數據反映出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高、自信心不強”等問題。
二、什么是學習興趣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我國的至圣先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都是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多方面闡述。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習行為正常開展的內在驅動力,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創造力,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三、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以其較強的應用性、實用性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與此同時,由于其邏輯性強、抽象度高而導致學生學習相對枯燥,加之學習主體年齡較小,抽象思維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學習興趣較為底下的突出問題。
四、對于問題的嘗試解決方案
個人認為,為了有效的培養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應立足于數學學習的每一環節,充分調動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每一要素。特別可以選取數學游戲、數學閱讀、數學魔術等元素進入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注重數學課堂的繼承和創新的融合。本文主要從數學閱讀方面對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加以培養。
五、數學閱讀課實錄
前不久我給學生上了一節數學閱讀課,閱讀課材料選自于中國古代詩詞,《蒙學詩》《望廬山瀑布》《題<百鳥歸巢圖>》等。古人創作的詩詞來源于生活之中,而數學也來源于生活之中,這就導致了兩者勢必會相互交融。挖掘出兩者的共同點,是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著力點,通過對現有數學閱讀方面的教學理論進行充分研讀,加以改造創新,提煉出一套新的可以切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案例一】 出示宋代哲學家、易學家邵雍的《蒙學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之花。
【案例二】出示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同學們,《蒙學詩》和《望廬山瀑布》,通篇采用大量的數字描寫,使用簡單的數字營造出了意味深遠的意境圖,令人回味無窮,同學們能講一講這兩首詩里所描寫的意境大概是什么樣子嗎?
師:《蒙學詩》這首五言絕句把“一”到“十”的數字嵌入詩中,使用了最為簡單的數學數字,組合成一幅靜美如畫的山村風景圖,質樸素淡,但卻意境深遠。《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描寫,輕松使用了“三”和“九”兩個數字,“三千尺”一筆揮灑,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寫的即為生動,既寫出了山之陡峭,又寫出了水流之急。“落九天”更是動用大幅想象,使用“九重天”這一夸張描述,使得全篇夸張又自然,親切又生動,從而震起全篇。“三”和“九”兩個數字應用巧妙,使得全篇描述生動起來,惟妙惟肖。
【案例三】出示《題<百鳥歸巢圖>》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師:這首詩是在畫作《百鳥歸巢》上的題詩,請同學們朗讀一下這首詩,思考一下詩中的“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與“百鳥”有什么關系,這是對于“百鳥”的描寫嗎?有一百只鳥嗎?還是只有八只鳥?請同學們思考一下。
師:很明顯,這首詩既然是題《百鳥歸巢》圖,那么肯定就不是“八只鳥”那么簡單,如果說是百鳥的話,天生一只又一只,很明顯這只有兩只,而三四五六七八只,顯而易見,簡單相加并不能達到百鳥的效果,如果是“三個四”“五個六”“七個八”呢?
3×4+5×6+7×8=98
很明顯,加上先前的兩只,正好是100只。
【案例四】在數字1,2,3,4,5每兩個數之間填寫運算符號,使其結果為20。請同學們大膽猜測與計算。
師:分析,因為已知條件中的5個數比較小,且最大數只有5,而最后結果是20,所以可以考慮通過“+”“×”運算來滿足要求,下面一一嘗試列舉:(“—”“/”運算暫時不考慮)
嘗試一(算式中只出現“+”):顯然1+2+3+4+5=15,不符合運算要求。
嘗試二(算式中只出現“×”):顯然1×2×3×4×5=120,顯然也不符合運算要求。
嘗試三(算式中出現“”+“×”混合運算)1+2+3×4+5=20,符合要求。
故正確填法為:1+2+3×4+5=20.
【案例四】
1.引導學生再讀古詩,品味其中數學道理。
2.繼續品讀有數字的古詩,體會其中數學哲理。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3.全課總結,品味本課。
數學閱讀是一個對語言文字、數學符號等感知和認讀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猜想、假設、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通過今天這節數學閱讀課讓我想到,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多時候并不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弱,而是缺少正確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法,更是缺少了從數學的角度去閱讀。在這節課中,借助《百鳥歸巢圖》這首古詩,通過帶領大家閱讀古詩、發現古詩中藏起來的數學秘密,當學生明白百鳥歸巢圖中的奧妙時,學生也收獲了此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品讀古詩,體會古代詩詞中的數學味道,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之緊密,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探究的心理進入下一步的學習之中,可以收貨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尋找數學閱讀與學生之間共鳴的同時,也要注意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繼而分析和解決問題,從兒童讓學生獲得強大的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也收獲了寶貴的數學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可是如何才能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呢?這首先對教師提出了一個考驗,這要求我們教師選取的教學材料不可以太過于晦澀難懂,要有“親民感”,學生稍加以理解便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數學意象,《蒙學詩》恰好可以達到這種教學要求,簡單的數字鋪描,就描述生動的意象環境,當學生體會到這種意象的時候,學習興趣也隨之而來。
參考文獻:
[1] 竇軍霞.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121.
[2] 紀曉靜.讓閱讀之花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綻放[J].基礎教育研究,2020(18):19-20.
[3] 楊麗琴.讓“閱讀”成為小學數學教與學的新方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9):124.
[4] 劉國英.淺談小學低段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64.
[5] 郭學勤.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J].教育界,2021(08):65-66.
[6] 俞飛丹.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設計及課堂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1(15):79-80.
[7]駱志峰.以情入境,情景交融——淺析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運用探究[J].天津教育,2021(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