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泉
摘要:目前,在中小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中,勞育仍是阻礙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另外,因為現階段家庭當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導致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過度溺愛,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對勞動沒有正確的認知。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加強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以此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本文對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意義與對策思考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關鍵詞: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及對策
1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義
其實,勞動教育并不是今天才受到重視的。多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說過不要勞動教育,只是在一定的時期勞動教育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教育從起源到今天,一直是與生產勞動緊密聯系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發展的普遍規律,讓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定量生產勞動,同時對他們進行智育、體育和綜合技術教育,不僅是提高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也是改造舊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方法。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一直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教育方針。毛澤東同志從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教育的意義上闡述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性,提出從中國實際出發,實施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一系列主張。鄧小平同志總結新中國成立后的多年歷史經驗,指出要從實際出發,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不斷有所創新。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深刻領會到,教育和勞動總是不可分割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勞動過程本身就是教育過程,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不斷增強新的體驗,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勞動創造了并不斷創新著教育的內容,同時對教育內容的科學性進行著實踐驗證。教育是勞動中獲取經驗的不斷總結和有效傳播,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勞動(腦力勞動)。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抓住“勞”可以說是牽住了“牛鼻子”。勞可樹德。在勞動中增強學生勞動體驗,讓學生體會勞動成果來之不易,體會勞動偉大、勞動光榮的情感,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勞可增智。學生在勞動中,可以獲取真知,這是彌足珍貴的,學生對于實踐中獲取的直接知識往往會理解得更加深入,記憶得更加深刻。勞可健體。對學生來說,勞動可以強健體魄,效果也更直接。勞可育美。勞動過程、勞動成果,都無不呈現出自然之美與和諧之物化之美,學生勞動過程中體會到的“美”,更真實,更生動。在勞動教育中,綜合育人價值將得到更好體現。
2針對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實施的對策
2.1壯大專業師資團隊,引進專業勞動教育設備
首先,中小學應構建專業的勞動教育教師團隊,需要面向社會大眾招聘專業性強及素質高的專職勞動教育教師,并向企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勞動教育教師。其次,將專職兼職勞動教育教師集中,針對全校教師進行勞動教育的培訓,全面提升每位教師的勞動理念、勞動意識,進而提高勞動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最后,學校應鼓勵教師進行勞動教育保險的購買,并針對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會發生的緊急事故制定相應的風險防控明細,進而全面保證學生的安危。
2.2建設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勞動場所
中小學應強化對勞動教育的籌劃協調,并構建勞動教育聯合會議章程,不僅要將相關的教育部門進行整合,還要將勞動教育在課堂中的作用最大化發揮。同時,學校在進行實際勞動教育實踐教學中,可以涉及生態系統、工業產業、農業發展、科技方面等多個領域,進而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勞動實踐基地。另外,城鄉的中小學可以進行相互交流學習,不僅可以將城鄉的資源進行整合,促進城鄉中小學的資源互補,還可以全面實現城鄉勞動教育基地的資源共享,進而讓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勞動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
2.3制定勞動教育方案,建立完整的勞動教育系統
中小學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制定相應的勞動教育方案,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制定相應的勞動價值觀制度、勞動素養及勞動能力目標,并將其整合建立完整的勞動教育系統,以此不僅可以指導教師勞動教育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幫助教師細化勞動課程的安排與任務目標,進而更好地規范勞動教育教學課堂。另外,中小學應結合學情構建合理且可實施性強的評價系統,并通過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質量、勞動能力、勞動方法進行科學全面的評測。
2.4加大學校督查力度,促使勞動教育全面落實
中小學應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監督系統,并通過定期抽查學校組織的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的方式進行監督,且向大眾公開其結果。同時,將監督結果作為對學校以及主要負責人考核的獎懲根據,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相關領導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還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勞動教育的教學形式化和勞動教育課程被其他學科占用的情況。
2.5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勞動氛圍
中小學應面向社會大眾加大對勞動教育知識的宣傳,并通過微信家長群、釘釘家長群、家長會等方式向家長講授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讓家長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理念,并幫助家長對孩子在勞動教育的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知。同時,家長可以結合孩子自身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特點安排相應的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使自身的勞動能力提升,以此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勞動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進而更高效地學習勞動教育。除此之外,學校還應激勵學生進行勞動方面詩歌的創作,并宣揚以勞動為榮的經典事跡和人物,以此不僅可以發揚勞動光榮,還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勞動教育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學生身心更好地發展。
3結束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該強化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萬科舉.淺析新時代下中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反思與優化[J].文理導航(中旬),2021(07):85-86.
[2]李燕玉.培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實踐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06):63-65.
[3]許程姝,鄔志輝.農村文化資本與文化生產——基于農村兒童“差別優勢”的理論構型[J].教育學報,2021,17(03):144-153.
[4]樊小梅.談勞動教育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路徑[J].教師,2021(18):59-60.
[5]秦瑕,段亞男.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學分制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觀察,2021,10(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