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


【摘要】目的:探討全麻患者行麻醉蘇醒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階段,收治的擬行全麻手術患者60例,以信封隨機化分組模式,1:1原則納入30例為對照組,3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行基礎護理,觀察組行麻醉蘇醒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流動力學水平(舒張壓、收縮壓)以及術后和術后半日的VAS、BCS評分。結果:兩組護理前血壓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舒張壓、收縮壓指標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間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和術后半日,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BCS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形成具有差異性(P<0.05)。結論:麻醉蘇醒護理應用于全麻患者中,能夠改善穩定血流動力學水平,同時降低疼痛反應。
【關鍵詞】全麻手術;麻醉蘇醒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0-068-02
前言
全身麻醉是外科手術中常應用的一種麻醉方法,鎮痛效果明顯,在臨床中得到大量應用[1]。但是有相關數據佐證,患者在全麻蘇醒的階段,會因麻醉藥效反應,導致蘇醒期躁動,蘇醒延遲甚至是呼吸障礙等并發癥發生,導致恢復時間延長,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所以麻醉蘇醒階段實施科學的護理,具有十分關鍵的價值,因此本文納入60例擬行麻醉手術患者,評定麻醉蘇醒護理的重要意義。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共接收擬行全麻手術患者60例,通過信封隨機化分組法,均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
觀察組中,男女比17:13,年齡區間39~83歲,平均(52.00±9.59)歲,手術時間(182.47±9.85)分鐘;對照組中,男女比19:11,年齡區間41~81歲,平均(52.02±9.56)歲,手術時間(182.50±9.89)分鐘。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①行全麻手術;②全程配合治療,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服用鎮痛和鎮靜藥物;②不耐受受體激動劑;③雙腔氣管置入困難;④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麻醉蘇醒護理,具體方法為:①術前指導,手術前告知病情,治療方法和注意要點,講解麻醉方法、可能存在的感覺狀態以及預期麻醉效果;②蘇醒期躁動干預,麻醉誘導前注射有0.5g/kg右美托咪定,誘導前10分鐘靜脈推注0.06mg/kg咪達唑侖,在床上增加防護欄,防止躁動脫落;③蘇醒延遲護理,細致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麻醉藥物和手術時間,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行熱水袋加溫,防止體溫過低;④血液循系統護理,在血液容量充足的情況下行降壓處理,進行給氧,保持血液中的血氧飽和度>95.00%。
1.3 觀察標準
統計兩組舒張壓、收縮壓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和舒適度量表(BCS)評分記錄患者的疼痛和舒適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60例患者數據行SPSS17.0軟件處理,兩組血流動力學水平、VAS和BCS評分比較用(均數±標準差)表達,執行T檢驗,P<0.05證實有差異性。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血流動力學水平分析
表1:兩組護理前血壓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舒張壓、收縮壓指標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間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不同階段的VAS和BCS評分比較
表2結果證實,術后和術后半日,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BCS高于對照組,組間形成具有差異性(P<0.05)。
3 討論
全身麻醉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程度和麻醉師注入藥物的劑量濃度,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性。但注入藥物劑量較大,會導致系統毒性反應的發生,但如麻醉藥物劑量不足,將無法達到鎮靜和鎮痛效果。全麻蘇醒期,主要是患者在麻醉藥物停止應用后的半小時到手術完成后的時間,在全麻蘇醒期的首要階段,患者麻醉深度逐漸減弱,意識和感覺逐漸恢復;在麻醉的第二階段,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在麻醉的第三階段,患者可以自主咳嗽;在麻醉的第四階段,藥性逐漸消退,患者恢復清醒。
本文結果證實,護理后,兩組舒張壓、收縮壓指標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和術后半日,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BCS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形成具有差異性(P<0.05)。所以對全身麻醉患者行麻醉蘇醒護理的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麻醉蘇醒護理應用于全麻患者中,有助于患者疼痛的降低,舒適度的改善,這對于臨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文麗.探討麻醉護理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復室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7):179.
[2]黃陳紅,胡曉焱,肖春橋,等.護理配合模式下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病人實施麻醉介入緊急氣管插管術的效果[J].全科護理,2020,18(8):947-949.
[3]曹娜芬,王鄭,俞南南.麻醉蘇醒護理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躁動、低體溫的影響[J].中國醫刊,2020,55(3):3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