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倉
【摘要】在初中階段教學工作改革優化背景下,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雖然針對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制定了教學計劃,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在教學中教師無法將現代化教學方式應用起來,使得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下降.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呢?本文就對以上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一些個人意見.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
隨著教育事業現代化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是將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當成了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總結與思考.所以,在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就開始針對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進而為學生未來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身綜合能力與素質.
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重要性
(一)減小初中數學初期學習難度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思想觀念意識仍處在形成階段,并且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問題思考與解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問題思考與解答能力,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以保證教學工作質量與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并降低初中階段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壓力[1].
(二)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當學生步入初中學習階段后,其接觸的課程種類越來越豐富,導致其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極易出現抵觸情緒,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生思維方式存在缺陷.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進而有效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同時保證學生在進行其他學科學習時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避免學生出現因為無法有效改變思想觀念意識而放棄某一學科學習的問題.
(三)為高中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初中階段課程學習的目的,就是為更高年級也就是高中課程學習打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保證學生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并在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將其靈活應用起來.這樣,課程教學工作質量就會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正確看待所學課程,避免學生因為課程內容的局限性產生抵觸情緒,最終為學生未來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二、中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現狀
雖然在當前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各中學已經開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現代化方式來引導學生,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改革制度落實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改革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還會導致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下滑.我們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希望廣大高中教師在改革過程中能夠結合這些問題制定出優化方案.
(一)教師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不夠重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正利用現代化方式去引導學生,但是教師的課堂引導問題設計卻存在問題,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針對教學難點與重點設計問題,并且很多提問環節都是為知識點引導做準備,當學生回答了問題后,教師就會引出相應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記憶.長此以往,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就會受到影響,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因為長時間記憶知識點而產生抵觸情緒;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就開始制定相應課后習題,使得學生在整個知識學習過程中根本就無法進行深入思考,也就更不要提產生創新思維了,最終阻礙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2].
(二)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積極性不高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不同于小學階段,初中數學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抽象知識,并且這些知識還具有極強的關聯性,這就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厭學傾向,還有部分學生會陷入尋找合理學習方法的窘境中.再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導致教師的課程教學工作出現方面性錯誤,即教學想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一直利用傳統方式去引導學生,最終嚴重影響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以保證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工作能夠相輔相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了解數學課程學習的趣味性[3].
(三)教材內容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近年來,雖然我國提出了教育改革計劃,并且相關改革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是對其進行深入總結分析后能夠看到很多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教材內容問題.由于教材內容的優化需要總結分析后才能出現在課堂中,所以在改革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即教師教學方式已經改變,但是教材內容還局限在原有的框架內,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教材內容無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最終嚴重影響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養成,使得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下滑,教育改革工作也流于表面.
三、中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路徑
(一)教師主動創新教學方法
在當前教育事業現代化發展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轉而利用更加現代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使學生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有效提升[4].例如,教師在進行“軸對稱現象”這一知識點教學時,就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整理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小知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生活與所學知識的關聯;還可以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自行總結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現象,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主動進行思維發散,同時學生可以提出更加新穎的問題,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對于初中生來說,從小學步入初中階段其學習壓力會明顯增加,若是此時教師再利用傳統方式去引導學生,就會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產生課程抵觸情緒[5].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說教師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知識點教學時,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引導模式的方法來激勵學生,在教學前教師先不要向學生簡述所學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班級中找一些學生自己認為是立體圖形的物品,并讓學生講述為什么覺得這個物品是立體圖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課堂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探索到數學課程學習的樂趣所在,進一步拉近師生距離.
(三)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
我國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重點關注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理解所學知識,并根據所學知識探索出不同的問題,以及解題方式[6].例如,教師在進行“平行線的證明”單元中“為什么要證明”這一知識點教學時,需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在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引導學生接受需要利用實驗證明這一問題,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向教師提問,如“為什么要利用這樣的實驗方式去證明”“利用其他方式還可以證明嗎”等問題.只有學生向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才代表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所學知識,并且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改變學生思想觀念存在的問題,即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只依賴教師給出的答案,而不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長此以往,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就會得到有效提升,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
(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好奇心進行保護與培養,雖然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成熟的思想觀念意識,但是教師若要培養并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就需要在教學中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即不要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提出的一些簡單問題而忽視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結合這一問題幫助學生引發其他問題思考.例如,教師在進行“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知識點教學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引導問題,比如“無論你們怎么說,只要你們告訴我多邊形的邊數,老師就能告訴你所有角的度數總和”.通過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表現出感興趣并且向教師問“為什么”后,教師就可以將相關知識理論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并研究不同的計算方式.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總結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當前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利用怎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同時了解到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養成可以為教學工作有效開展帶來怎樣的幫助.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不僅可以利用我們提出的教學引導方式,還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以及學生性格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最終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并為學生未來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明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8(1):42.
[2]童衛紅.初中數學教學創新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2):105-106.
[3]張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初探[J].信息周刊,2019(5):350.
[4]柴趁.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碼設計(下),2019(12):34.
[5]張玉紅.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外交流,2019,26(26):115.
[6]李春起.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好家長,2019(4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