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成
【摘要】在初中教育體系中,數(shù)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探究分析等學習能力的重任.與小學數(shù)學相比,初中數(shù)學的內容更加復雜,更加抽象.由于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扎實的數(shù)學基礎,所以某些學生可能會無法有效適應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節(jié)奏,這便導致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對于大多數(shù)中學數(shù)學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都非常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若想有效增強教學效果,首先需要拉近師生關系.本文從“愛滿天下”教育理念出發(fā),探討該理念融入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意義與策略.
【關鍵詞】愛滿天下;初中數(shù)學;教學
引?言
“愛滿天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愛”,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摯的感情與學生交流,以此拉近師生距離,營造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當教師取得了學生的信任之后,學生自然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時刻謹記“愛滿天下”教育理念,用最真摯的感情、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以此推進教學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一、基于陶行知愛滿天下理念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意義
在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中,某些教師會比較關注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這會給中等生、后進生帶來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擁有“愛滿天下”的情懷,拉近師生距離.“愛滿天下”教育理念來自于我國知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真諦為“愛”.“愛滿天下”理念也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不同,“愛滿天下”提倡用愛去感化學生,用鼓勵式語氣展開教學.初中數(shù)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非常明顯,所以教師要堅持“一視同仁”的教學原則,用愛去感化后進生、中等生,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讓“愛滿天下”理念順利落實.
二、基于陶行知愛滿天下理念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策略
(一)放下自身權威,拉近師生距離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出現(xiàn)“師生缺乏有效交流互動”的情況.初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識,他們正處于成長叛逆期,如果教師不愿意放下自身權威,那么必然會令師生關系越來越生疏.“愛滿天下”教育理念的一大核心內容是“關愛學生的心理”,因此教師要用平等和諧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以此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當師生之間形成友好和諧的關系之后,學習氛圍將會變得更加活躍、融洽,這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以八年級上冊第13章第1節(jié)“軸對稱”為例,正式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第58頁圖13.1-1引入教學.在此期間,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我們看看書本上的這些圖片,如臉譜、交通工具,是不是都有共同的特點?”相信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直接回答道“這些圖片都是對稱的”.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入“軸對稱圖形”的相關概念.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事物都與軸對稱有關.接下來,看誰能說出更多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物體.”借助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環(huán)節(jié)”轉變?yōu)椤坝螒蚪虒W環(huán)節(jié)”,這無疑可以大大活躍課堂氛圍.總之,教師要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師生關系,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關懷學生情感,注意心靈溝通
“愛滿天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愛”,這是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源泉.只有用真誠的態(tài)度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學生才會放下內心的抵觸思想,教學活動才會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關懷學生的情感,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之后,他們的學習動力才會被激發(fā)出來.隨后,學生便會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這樣才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總而言之,教師要學會關懷學生的內心情感,用最自然、最真摯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互動,以此增進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每名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有所不同,某些學生天生善于言語,某些學生相對內向自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內心情感,這樣才有利于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例如,在教學第11章第1節(jié)“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之時,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征,然后教師結合第2頁的思考題展開教學.在此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如何根據(jù)邊的關系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隨后,教師讓學生回答之前的討論結果.大多數(shù)性格外向的學生都會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而不善言語的學生可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所以,教師要多關注相對內向的學生,鼓勵他們開口表達內心的想法.下課之后,教師還要及時詢問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是否掌握了上課學習的內容”.總之,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內心情感,令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
(三)注重鼓勵教學,為其樹立信心
每名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各不相同,這便會導致每個學生之間存有一定的差距.對于某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由于遲遲無法感受到成功的體驗,所以便會對數(shù)學學科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原則,尊重每一名學生之間的差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學生,以此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最終幫助他們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同時,教師要注重“鼓勵教學”,這是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的關鍵.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謹記“愛滿天下”教育理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體驗,為他們樹立學習信心.
以九年級上冊第23章第1節(jié)“圖形的旋轉”為例,正式上課的時候,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圖形的旋轉”,并且讓他們明確“圖形旋轉”的相關知識點.結束基本的概念教學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練習第60頁的“探究題”.在此期間,教師要帶領學生去深入分析圖23.1-3,并且成功找出問題答案.10分鐘左右,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停止探究,并且試著去回答本題涉及的問題:“線段OA與OA′有什么關系?”不過,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準確找到最終的答案.如果某些學生回答錯誤,那么教師同樣要給予鼓勵,切莫使用不耐煩的語氣與學生交流,因為這樣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方法,用鼓勵性的語言推動學生前進,而不是用“批評式語氣”打擊學生的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帶領學生進步
教學的一大目的是讓學生取得好成績,并且讓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愛滿天下”教育理念的一大核心內容就是“關懷”,以此讓學生感受溫暖與“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尤為關注學生的差異,特別是班級中的后進生、中等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并沒有被放棄”.每名學生的認知能力、數(shù)學基礎水平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計劃、策略,這樣才有利于將教學效果最大化,最終帶領全班學生共同成長進步.
以七年級上冊第2章第2節(jié)“整式的加減”為例,在教學之前,教師要針對每名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掌握“去括號法則的運用方法”;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要求他們“概括推導去括號法則”,并且能夠借助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正式教學的時候,教師也要針對每名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班上的優(yōu)等生,教師要讓他們自主探究新知;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主要引導他們去認識“整數(shù)的加減法”,并且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進入“隨堂練習”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同樣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習題,這樣才有利于將教學效果最大化,以此帶領學生共同進步.
三、結束語
在初中教學中滲透“愛滿天下”教育理念時,教師要做到“關懷學生、鼓勵學生”,以此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愛”.同時,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學生,這樣才有利于帶動學生共同進步.總之,教師要時刻謹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將“愛滿天下”理念滲透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參考文獻】
[1]王瑩.淺析“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7(15):98-99.
[2]傅曉霞.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踐行魅力課堂——體驗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的生活味[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7(8):61-62.
[3]湯清霞.探究“小先生制”與初中數(shù)學網絡教學過程的有效結合[J].重慶陶研文史,2020(1):73-75.
[4]湯昆.多彩生活、多重作用——初中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4):0186-0187.
[5]楊石波.當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設置的現(xiàn)狀及思考[J].教師,2018(33):67-68.
[6]黃海清.“生活教育論”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20(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