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提問,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利于實現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旨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提問? ?小學語文? ?運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門教學藝術。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提問,他認為“人力之所以勝天,就在于人樂于提問”。
一、意義提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意義提問,是指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因為學生只有在提問中有所思考,學習這一過程才會真正意義上的發生,也才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尋求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意義提問,讓提出的問題具有價值,能夠啟發學生。
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教師可以采用意義提問:①文中的兩次賽馬,為什么同樣的馬卻有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②孫臏是怎樣想出這樣的策略?同學們能在文中找到相關的依據嗎?③關于孫臏,同學們認為他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品質嗎?談談你的看法。雖然教師設計的問題只有三個,但每個問題都需要學生經過自主思考才能得出答案。
二、梯度提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前精心設計提問,讓提出的問題具有內在邏輯性,最好可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吸收的知識具有體系結構,而不是散亂無章的知識碎片。
如在教學《將相和》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認真地梳理文章脈絡,然后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問題,使得課堂提問具有內在邏輯性。教師不妨這樣設計梯度提問:①題目中的“將”是誰,“相”是誰,“和”又是什么意思?②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用一句話概括?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精讀文章,再設計以下幾個梯度提問:①文中包含了幾個歷史小故事?②請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大意。③找出每個小故事中描寫刻畫的藺相如言行舉止的句子,分析他的人物特點。④分析廉頗的心路變化過程,廉頗具有什么樣的人物性格特點?⑤廉頗和藺相如你更喜歡誰?⑥你認為他們身上有沒有共同點?⑦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嗎?⑧文章的題目叫《將相和》,你認為將相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師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
三、多維提問,延展學生的知識結構
為了解決學生在應試體制下“唯分數”“唯答案”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提問的策略,不應該再執著于追求標準化的教條答案,而是要學會解放學生的思維,改變過去單一角度的提問,通過多維度、多角度、立體化提問,活躍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應有的生命活力。
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可以按照作者的角度設計問題:①文中父親、姐姐、哥哥、我對花生分別有怎樣的評價?②父親為什么要將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呢?③同學們最認同誰的看法呢?為什么?④父親僅僅是在說花生嗎?父親的話想要表達什么呢?通過這樣提問,學生可以深刻領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白作者是想告誡學生,做人要像花生一樣,不能僅僅只追求體面,這對他人沒有好處,也沒有價值。但是,如果教師局限于這一教學思路,容易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生命活力。其實,教師可以反其意而行,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文章,設計提問:①你認為桃子、石榴、蘋果有沒有它們可愛的地方?②在除了花生之外的植物身上,你還能想到其他植物身上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嗎?這樣一來,反其道而行地設計問題,拓寬了提問的維度,不僅有利于學生克服思維定式,還可以延展學生的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結語
總而言之,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專業素養,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提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郝本信.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和方法[J].教育觀察,2017(24).
[2]龐翠芳.靈活設置,激活提問——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簡析[J].學周刊,2019(17).
(作者單位:江西省鉛山縣城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