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
摘要:針對自媒體行業企業中對自媒體運營崗位的需求,建議開設高職電商自媒體運營課程。根據注重質量、明確目標、對接需求和加強評價等原則構建自媒體運營課程。
關鍵詞:自媒體運營 課程構建 教學質量 校企合作
自媒體運營課程研究評述
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生活購物的習慣。同時,自媒體營銷對傳統網絡營銷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各大電商平臺以及相關產業都在積極的適應自媒體營銷。通過對一些中小電商企業的調研發現,自媒體運營崗位和自媒體運營能力在目前和未來都會有持續的需求。
雖然針對自媒體運營崗位有潛在的需求,但是通過對相關文獻的調研發現,大部分針對自媒體相關的研究,側重于將自媒體作為一種手段來構建其他課程,或者以自媒體時代作為大背景,對課程構建進行調整。真正針對自媒體運營課程構建的研究文章還沒有。因此,研究自媒體運營課程的構建十分必要。
自媒體運營課程構建原則
明確培養目標
實現學生的成功就業只是基礎,需要以職業發展為價值取向,終生成長為培養目標。另外,課程構建需要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目標。其中,價值目標尤為重要,所以課程思政需要融入到課程的構建中。明確樹立正確的目標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
對接崗位需求
企業對自媒體運營崗位的人才需求是本課程構建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課程的構建需要達到企業的標準。因此,課程構建需要包括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勝任相關崗位。
加強教學評估
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差異性較大,普通高中和中職學生的基礎不同,特長也不同,不能簡單的通過期末考試衡量學生。需要引入更多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評價方式,幫助老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發揮所長。
自媒體運營課程構建策略
教師與時俱進,引入企業導師
師資
遴選企業資深營銷師與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組建團隊,互相學習,有機整合。高校教師擅長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卻缺乏行業一線實踐經驗。因此,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踐,逐漸形成“雙師型”教學團隊。同時,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擔任講師,參與到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在學生進行實習實踐時,采用“學徒制”,更好的指導學生工作以及職業規劃。
教材
依據自媒體運營領域工作一線的運營、直播、后期等職業崗位要求,通過對相關企業的崗位職責和技術能力分析,構建內容豐富和技術先進的教材。同時,依據崗位實際操作流程和工作任務,制定活頁式實踐工作手冊,并緊跟自媒體行業發展,不斷更新。
平臺
建設網絡課程平臺,通過課前學習、課中優化和課后拓展等任務,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應用所學。另外,為了加強職業技能的培養,打造自媒體實訓室,基于典型崗位工作任務流程,配套建設自媒體實訓基地。
無痕課程思政,促進終生成長
高職生活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準備階段。為了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學生需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身心、具備是非對錯的判別能力。傳統的課程思政課對于學生來說枯燥無味,收效甚微;穿插在課程環節中的課程思政需要與教學內容相聯系。需要在教學各個環節滲透課程思政,傳承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工匠精神,強化職業素養,實現“專業+思政”雙融合發展。一般可以通過課程的項目載體和課前導入等手段實現無痕課程思政。通過課程思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畢業后在社會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發展自身。
校企合作共培,創建“三真”體系
尋找自媒體運營合作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整合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幫助學生構建真場景、真任務、真流程的三真實學習體系。在企業真實電子商務流程、作業、設備應用的基礎上,共同商定典型項目和典型任務;依據不同的項目任務在實際工作場景的應用,改造教室;依據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工作技能和技術,開發教材內容;依據典型產品,貼近職業崗位需求,融入企業生產關鍵技術和標準形成教學設計方案,基于工作過程編制教案;依據電子商務作業活動領域內行業標準,與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應用合作,按照企業的需求培養各類具備專業作業能力的人才,并直接為周邊的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創設技術應用中心。
多元評價體系,實施增值評價
依托平臺,打造多元評價體系,包括過程評價、綜合評價和增值評價等。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專家評價、平臺評價、自我評價等實現多元全程評價。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線文檔等實現評價的實時化、透明化,及時生成數據,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調整教學策略,精準施教。課前自主學習主要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以系統評價為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教師、企業專家等,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每個任務設置明確的評價標準,通過系統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專家評價等,對課前自學任務、課中學習任務、課后拓展任務的完成情況實施全過程評價,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能力形成及素質養成。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系統評價、學生在線文檔評價、企業專家現場評價等,實現課程評價結果即時化、可視化,通過評價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精準施教,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實施全程化,評價結果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