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要:高職教育中,物理在基礎性學科中,是一門與社會科學最密切相關的課程;做好物理課程的教學引導,靈活開展創新教育,在課堂上融入更多的新穎元素,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擴展當前的學習思維,還有利于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這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對學生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適應并融入社會具有顯著意義。同時,這又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物理教學,創新能力
引言:物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基礎性,且在高職階段的文化課程中,物理在知識綜合性、思維靈活性、操作實踐性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要求,且許多物理知識需要通過實驗操作來驗證和掌握,由此,在高職物理教學中,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最大化的拓展物理學科的優勢,讓學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素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一、高職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1、高職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欠缺,學習主動性有待提升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下,職業教育的招生人數不斷提升;許多高職院校為了擴大招生規模,滿足招生任務,普遍降低入學門檻,進而造成大量生源質量下滑;在綜合素質和基礎技能比較薄弱的情況下,給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也造成了較大的難度。其次,相當一部分高職生是高考失利后的落榜者,這類學生具有普遍學習基礎薄弱,在基礎知識學習中缺乏良好的思考習慣;物理學科又具有獨特的抽象性,學生在面對難度系數較大的知識學習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這也是高職物理課堂上學生主動性低下的主要原因。
2、高職教育對物理教學的重視度有待提升
職業教育中,不少教育工作者片面的認為高職是為社會培養職業人才的場所,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掌握的好壞對學生的就業情況影響不大,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才最重要。這種片面的理念產生了重實踐、輕文化學習的弊端;物理學科中涵蓋諸多的定律和生活定理,做好物理學科的教學引導又是輔助學生就業、提升學生的技能應用水平的基礎。且物理學科的知識點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掌握中還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樂于思索、敢于實踐的態度,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高職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優化教學途徑,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物理課堂上,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是創新教育開始的起點;只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現狀、生活經驗、職業興趣愛好、技能水平、物理知識基礎等多方面元素,從而根據學生的多方面元素綜合打造一套適應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創新教育途徑,才能實現物理知識中創新元素的綜合整合和充分挖掘。首先,老師可以借助學生接觸的生活規律,進行物理教學的啟發式教育;例如在光學知識的學習中,老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常見的反射、折射等現象,并且借助現代媒介元素,將光的折射、反射等圖像在屏幕上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學生在分析探索、貼合生活的過程中,便實現了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
2、引導學生培養觀察能力,規正創新思維能力
物理教學中,觀察能力是學習探索知識、創新學習的前提;由此,物理教學中,應規范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的觀察與思考,必要時,還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生活化元素,努力提升學生所學內容與學生現有經驗的相似程度,讓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感覺中,化解對物理知識的抽象性,提升觀察和探索的有效性。其次,老師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靈活應用現代社會熱點、物理領域新成就、物理新技術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在電學知識的學習中,由開關漏電的事故案例可以引入現代新興的可控制硅開關,可以顯著降低事故發生頻率,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感知物理知識的有效性和現代科技的先進性。
3、營造活躍、和諧的物理課堂氛圍
氛圍是引導學習的有利元素;在良好氣氛的指引下,學習的主動性才會得以提升。過去的物理課堂上,部分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采取威嚴的教學思路;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只能默默的接受知識,即使產生一定的疑惑和質疑,也缺少交流和探索的機會來分析自己的疑問。在活躍的氛圍下,有助于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充當起課堂的主導者,借助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等途徑,學生在思想交換、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顯著拉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距離,且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提供了質疑、思考的機會,輔助學生提升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4、強化實驗教學,喚起學生的操作興趣
物理的實踐操作性較強,多年的高職物理教學實踐發現,職業教育中的物理知識大多是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實現的,在物理教學中,同樣應重視實驗教學環節,通過規范性的引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探索真理。例如在壓強和浮力的學習中,老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制作不同的木塊、鐵塊,觀察在水中的狀態,再結合教材中的公式,進而全面理解并消化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提高高職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和學生積極性[J]. 杜宏娥.? 科技風. 2017(15)
[2]高職院校物理有效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及其對策探究[J]. 金鑫.?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