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 何進
摘要: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支撐,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積極心理學中“二十四種優秀品質”的核心含義,通過個別訪談、問卷調查、問卷修訂及教育實驗等研究方法,搭建小學低中高段學生 “千人千事學生成長地圖” 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指標。對學校761名學生采取前后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 24個子維度上的后測均分在3.40~4.20之間,高于測試前;對于開展了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體系教育實踐活動的先行班級,24個子維度得分均高于未開展評價體系的班級。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學生成長地圖;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35-0071-04
一、引言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優勢與幸福的一門心理學分支學科,從誕生至今已歷經了二十幾年的發展,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核心在于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挖掘人的潛力并獲得良好生活。
當前,素質教育成為教育主流,而心理素質又是個人素質的核心成分。小學低年級是個體一生成長的重要奠定期,這個時期形成的優良品質如自信、樂觀、執著、寬容等將為學生一生的成功打下夯實的基礎。因此,在這一階段培養與塑造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
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辦學特色。過去幾年中,我們堅持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為教育理念進行探索,形成了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但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過程中,“評價”已成為制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發展和突破的瓶頸與短板。
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方式較為多元,但采用的多為現象描述性質的非心理學問卷,不能科學測評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規律和階段性水平。如果能夠將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六大美德二十四種優秀品質”進行概念分解,在此基礎上建構符合小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的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體系,并進一步據此設計出具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塑造教育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現有教育應用實踐中評價環節的不足。
二、研究內容及思路
(一)搭建積極心理品質行為指標體系
根據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二十四種優秀品質”的核心含義,分低中高三個年齡段,確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指標,并不斷匹配與完善相應的行為考核點“千人千事學生成長地圖”,逐步完成積極心理品質評價體系的構建。
(二)確定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點
開展學生心理品質發展現狀調查,進行數據分析,排序獲得學校積極心理品質前三名(top3)、班級積極心理品質前三名(top3)、個人積極心理品質前三名(top3)。將三組top3結合,得出每個學生的九大品質發展點,作為每個學生六年中品質培養的主要內容,然后每學年再增加1個自選品質,即每年“9+1”(指定加自選)形成“十項積極心理品質”。成立校級“積極心理品質學院”,引導和培養學生修習“積極小公民證書”。
(三)建設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體系
采取多級評分制,開展師評、生評、自評、家長評,對學生的十項品質進行過程性評價,累計積分,每個學期向學生頒發學段完成證書,畢業時頒發“積極小公民證書”。
三、研究成果
(一)認識性成果
所謂積極品質和人格指的是個體能在生活中不斷主動追求幸福并時時體驗到這種幸福,同時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幸福的理論,因此,積極品質的發展和人格的形成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人格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個體內化外在活動的結果,也就是說,積極人格可以通過增強積極體驗來習得。因此,積極情緒體驗是積極品質的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
綜上,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及積極人格形成的軌跡應該是: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行為→特有的性格特征→積極心理品質→積極人格形成。增加積極體驗有利于個體形成積極人格,而積極人格的形成促進獲得更多積極體驗。這一過程中,外在環境系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因此,積極系統的構建是支持積極情緒體驗獲得的保障。見圖1。
情緒發生的模式為:當客觀事物作用于我們時,我們便對其與自己的需要、預期之間的關系進行認知評價,這種評價受到知識經驗、思想方法、信念和價值觀等的影響,以及外部誘導、勸說的影響。認知評價的結果決定了情緒的強度、種類、性質、水平,以及是消極還是積極。見圖2。
積極情緒體驗和提升認知水平密不可分,而認知水平的發展和外界環境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創造一個有利于個體產生積極體驗,有利于個體形成積極品質的外部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二)指標體系的建立及結構
1.指標體系的內涵
評價,是為主體的決策提供的一種依據。而指標體系,則指的是在評價過程中,使用多個指標來進行綜合評價的工具和方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需要較長的研究過程,包括文獻綜合分析、指標體系設計、指標體系的內容效度認證、指標體系的維度(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等權重系數的確立、指標體系的信效度檢測等五大研究步驟。
2.指標體系的設計方法
通常評價都離不開評價的目標。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把目標分解為一些可測量或可觀察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以保證評價的可操作性。
3.指標的權重設置方法
本研究中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已經確定,需要對二級指標行為的表現進行分析。本文在建立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采用加權平均法對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指標進行分析。
4.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
(1) 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確立
本研究按照Peterson等提出的積極行為分類評價系統,將人類的長處和美德分別以“智慧、勇氣、仁慈、公正、節制、超越”六項美德及其二十四個子維度進行表述和解讀。
一級指標為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慈、公正、克制、超越六大維度;二級指標有二十四個子維度。見表1。
(2) 三級指標的確立
本研究對積極心理品質行為的特點、影響因素等進行分析,結合積極心理品質的特點、我國小學生的現實狀況和指標體系的使用場合,以及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和易讀性,得出評價指標體系。確立后的二級指標是概括性的,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還需要結合遠程網絡教學的實際要求,將各二級指標進行更為具體的劃分,形成三級指標。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師生訪談:整個問卷共包含31個題項。問卷調查開始前,我們先通過個別訪談的形式,從學校各個年級分別抽取5名學生,共30名,以及10位教師,了解他們心中最能代表二十四項心理品質的具體行為表現。
教師問卷:問卷共發放91份,回收91份,回收率100%。篩選出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為87.9%。將在線平臺獲得的數據導出,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的指標體系結構
根據對上述指標的細分,我們通過訪談、問卷的形式,形成指標體系。以創造力品質指標為例,如表2所示。
(三)指標體系的使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因此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幫助學生在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中不斷反思,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自主學習和發展。所以我們設置了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三種方式。
我們通過概念分解及調查研究的方式構建“積極心理品質行為指標”,通過學校top3+育人目標top3+班級調查+學生個體top1的形式組成“學生個性化品質培育地圖”,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即自評、同學評、家長評、師評等完成評價體系考核。例如,在“堅持”這個積極品質下,有一個行為指標是“注意力集中,有恒心,能完成作業或交代的工作”,評價方式則由教師、小組長、家長共同完成考核。先由教師或家長在任務完成的同學作業本封面畫上☆,如果集滿相應的個數,則到小組長(學生)處獲得相應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等印章以獲得相應的學分。最后引導和培養學生修習“千人千事學生成長地圖”上其他項目,修得相應學分。最后獲得“積極小公民證書”,才能從“品質學院”畢業。
四、課題研究成效
(一)學生成長
1.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761名學生填寫問卷,將作答時間不足10分鐘的樣本設為“沒有認真作答”并刪除,對剩余的750份有效數據進行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看出,參測學生的總均分為3.88,在六大維度上的均分在3.72~3.99之間,說明參測學生認為問卷描述的內容總體上與自身“比較像”,參測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總體上處于中上水平。
前測中,學生在二十四個子維度上的均分在3.36~4.17之間,說明學生認為各個子維度描述的內容與自身狀況的符合程度介于“有些像我”和“比較像我”之間。
后測中,學生在二十四個子維度上的均分在3.40~4.20之間,說明學生認為各個子維度描述的內容與自身狀況的符合程度介于“有些像我”和“比較像我”之間,且高于測試前。開展了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行為評價體系教育實踐活動的先行班級二十四個子維度得分均高于未開展評價體系的班級。
2.學生發展樣態
在學校搭建的多種展示平臺上,例如在班級活動、集體朝會、錦馨達人秀、畢業季、心理劇等活動現場,學生能大膽地展示自己,表達自己,以更自信、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健康發展。學生逐漸呈現出陽光自信的學習、生活樣態,更加愿意參與,樂于展示。
(二)教師變化
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學校班主任了解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善于運用積極心理的理念和評價方法開展班級活動。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說,教師成為心育者,成為自我心理的調適者,并且能激發積極的心理潛能,提升自我成長能力。
(三)學校變化
學校在前期心育積淀之下,通過課題的開展和積極心育的實踐,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四川省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并積極承辦成都市心理健康特色學校交流展示活動,多次接待省內外如簡陽、樂山等地區老師來訪交流學習。
通過課題的深入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路徑逐步清晰,我們稱之為“構建綠色生態支持系統 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心育特色項目的發展方向也更加明確:將心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逐步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心”的格局。讓心育成為學校的文化符號:我們的校園應該是充滿陽光的,快樂的;我們的教育活動應該是關注積極生活的,觸及師生心靈的;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互相尊重的;我們的干群關系應該是和諧共生,互相理解的;我們的家校溝通應該是飽含同理心,互相支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每一朵花兒都能順其自然地綻放出自己的色彩,每一個孩子都能因良好品行改進自我生活狀態,進而影響他人”。
參考文獻
[1]Seligman, Csikszentmihalyi.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5-14.
[2]官群,孟萬金.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4):71-77.
[3]孟萬金,官群.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8):71-77.
[4]張沖,孟萬金.中國教師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2):58-63.
[5]吳九君,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693-1695.
[6]高永金,張瑜,傅納.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標志[J],心理學探新,2015,35(4):360-366.
[7]張倩.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他評問卷編制及信效度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6):692-694.
[8]段文杰,李婷婷,張永紅. 優勢價值行動問卷及其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32(2):205-208.
[9]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10]黃希庭.壓力、應對與幸福進取者[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3):1-6.
[11]任俊,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5):354.
[12]溫娟娟,鄭雪,張靈.國外樂觀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1):129-133.
[13]趙山,王瑞,何思彤,等.教學改革試驗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升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6(2):49-51.
[14]余曉玲,孫燕,王新波.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內容的序列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9(12):71-77.
[15]馬曉亮.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內涵與途徑[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2):28-32.
[16]單志艷.小學低年級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20-23.
編輯/張國憲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