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張興剛 張碧會 陸蓮 楊生 李仁鑫 陸宇惠



摘要:按照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任務的要求,摸清會澤中藥材資源,使其有計劃開發利用和保護,并為醫藥、食品及其他工業生產部門提供持續穩定的原料來源。通過現場調查、路線調查、田野調查、野外調查取樣相結合。調查了51個樣地,255個樣方套,1530個樣方,完成率達96%,覆蓋會澤縣9個鄉鎮。采集到藥用植物臘葉標本613號4020份,藥材樣品74份;藥用植物種子43份;通過鑒定和查證有明確藥用功效的植物有102科289屬433種;拍攝到藥用植物照片和普查工作照片約5000張。調查到重點藥材82種。會澤縣中藥材具有很大的開發潛質,值得發掘及開發。
關鍵詞:云南會澤;中藥材資源現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12-0059-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政府先后3次組織了3次大型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根據國務院〔2009〕22號文件精神,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部署,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始陸續展開了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會澤縣于2018年3月5日正式啟動開展中藥普查工作,通過為期1年半的工作,截止2019年8月31日,對全縣23個鄉(鎮)范圍內51個樣地的中藥資源進行普查。筆者為此項目的參與者,根據項目要求開展了相關普查,對會澤中藥資源、中藥材種植進行了梳理及分析思考;對會澤中醫材種植的思路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會澤中藥材普查
1.1 一般情況 會澤縣,地處滇東北高原,烏蒙山主峰地段。隸屬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03°03′~103°55′、北緯25°48′~27°04′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威寧縣,南與沾益縣、尋甸縣毗鄰,西接東川區、巧家縣,北與魯甸縣接壤。境內東西最大橫距84 km,南北最大縱距138 km,國土面積5854 km2。縣城,海拔2120 m,距曲靖市區140 km,距省會昆明200 km。
1.2 方法、對象
1.2.1 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現場調查、路線調查、田野調查、野外調查取樣相結合)
1.2.1.1 文獻法 在會澤縣檔案館就中藥材查詢了會澤縣志、衛生志、林業志等書籍而了解會澤歷史上中藥材的種植情況。會澤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全縣的種植情況。
1.2.1.2 調查 現場調查、路線調查、田野調查、野外調查取樣相結合
1.2.2 調查對象 本次普查主要針對藥用植物,暫未開展動物和礦物的調查。
1.3 調查情況
1.3.1 野生藥用植物種類 黃芩、石韋、金錢草、天南星、半夏、千里光、石松、小紅參、川續斷、黃草烏、何首烏、桑葉、紫丹參、薤白、側柏葉、柏子仁、馬蹄香、車前子、薄荷、夏枯草、葛根、卷柏、女貞子等。其中調查發現最具有特色的品種有千針萬線草、小黑藥、獨角蓮,九股牛等。
1.3.2 種植藥用植物種類 種植品種有24種左右,其中草烏、川烏、當歸、金鐵鎖種植規模均在3000畝以上;重樓、黨參、金銀花、半夏、白術、白芨、柴胡、續斷、雪上一支蒿、木香等都具有一定規模。2019年全縣種植以草烏川烏、當歸、金鐵鎖、白芨、重樓、木香、金銀花、藥用牡丹等為主的中藥材3.3萬畝。
1.3.3 大宗藥材 大宗藥材指屬于全國重點調查藥材品種,而且在本縣境內分布較廣,蘊藏量較大的中藥材。
1.3.4 珍稀名貴藥材 本次普查沒有調查到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名貴藥材指資源稀少、價格昂貴,早在國內外享有勝名的一些中草藥品種。如:龍膽、重樓、何首烏、黃精、當歸、杜仲、燈盞花(野生)、續斷、山珠半夏、小紅參、金蕎麥、桔梗、紫丹參、金鐵鎖、草血竭、滇獨活、白芨、紫萁貫眾、卷柏、薏苡仁、藍花參、懷牛膝、草血竭、蜘蛛香(馬蹄香)、川牛膝等。現列舉會澤縣幾種重要的珍稀名貴藥材。
1.4 中藥資源分布情況 根據會澤縣地形地勢、森林植被、氣候類型、藥材分布特點等因素會澤縣藥用植物資源的分布劃分為三個水平分布區和三個垂直分布帶。詳見表4、表5。
2 存在的問題
2.1 野生資源嚴重枯竭 由于濫砍濫伐,毀林開荒,致使植被破壞較嚴重,加上無節制的采挖藥材,使很多中藥材瀕臨滅絕,如野生重樓、金鐵鎖、白及等,亟待出臺相關保護措施。
2.2 基地規模發展不夠 種植分散,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從調查了解到,中藥材在種植相對面積較大的鄉鎮,藥農種植仍然存在比較分散,集中連片少,集約化程度較低的情況。
雖然今年已有7家定制藥園,其會澤林下種植有限公司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種植規模及技術皆上了一個臺階。但全縣總體情況仍是技術水平不高,規范化生產嚴重不足。中藥材的種植和田間管理難度大,不能在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等關鍵環節實行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化操作,中藥材種植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2.3 龍頭企業帶動力不足 目前,僅有一家制藥企業,該公司一年收購生產的藥材量較小,加工生產規模小,開發的系列產品少,難以滿足市場的發展需要;全縣沒有一個龍頭企業帶動發展;還沒有品牌培育,藥農僅靠道聽途說來選擇種植,地方特色品種的發展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
沒有生產加工企業,科研開發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力差,因此造成了農民信息不靈,種植品種不對路,種植技術差,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上得不到有效保障,種植規模小、品種雜、效益差、抗風險能力弱,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1]。
3 思考及建議
3.1 會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藥材資源[2-4] 會澤地處滇東北高原,烏蒙山主峰地段。其地勢西高東低,南起北伏,由西向東呈階梯狀遞減。最高峰海拔4017 m,最低處為小江與金沙江交匯處,海拔695 m。構成了植被、生物藥材立體分布別具一格的特點。
3.2 會澤屬于農業為主的大縣適宜種植中藥材 會澤山區海拔高生態環境未受破壞2000 m以上海拔占50%。涼山地區地廣人稀,自然生態環境好,土地、勞力豐富。年平均溫度低無污染,光照充足、白天吸收的營養物質多晚上分解少,植物的體內積累多,中藥材有效成分含量較高,藥效好價值高[2-4]。非常適宜種植中藥材。
3.3 思考及建議 加大野生資源的保護開發力度。逐步建成滇東北高海拔地區適生藥材仿野生種植[5]示范區:該示范區建成后能提供優質的種子供各鄉鎮以山地、荒地為主,肥力尚可,水源豐富,海拔約適宜的地種植藥材。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會澤中醫藥文化樣板。
會澤是人口大縣,盡管脫貧,但后續的保穩工作仍很嚴峻。現經鑒定和查證有明確藥用功效的植物有425種。調查到重點藥材82種。加快道地藥材基地建設,促進特色中藥材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快發展現代中藥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陸宇惠.云南省會澤縣2016年中藥材種植狀況初探[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7,38(3):108-109.
[2]會澤衛生志編纂委員會.會澤衛生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123-124.
[3]會澤林業志編纂委員會.會澤林業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30-31.
[4]會澤縣志編纂委員會.會澤縣志1986-2000[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544-516.
[5]陳士林,肖培根.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導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240-241.
(收稿日期: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