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才
摘要:作業設計形式多種多樣,有效的作業設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作業的設計能夠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水平。作業的設計可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通過書面形式進行呈現,起到對課堂知識的內化與拓展,進一步完成教學的目標。針對具體的學生,才能發揮最佳訓練效果。有效的作業設計是“減負增效”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32
一、立足實際,開設“自選超市”作業。
作業設計內容面較廣,在教學中只有遵循學生身心健康和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立足實際大膽創新作業的設計,創設“作業”超市,根據學生需要進行質與量的實踐。作業的創新設計必須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我們教師面對不同層次、個體差異、學習習慣不同學生,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從學生的實情出發,尊重個體差異,設置“作業”超市,根據學情分層練習。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將作業布置成幾個等次,對派發作業進行分層批改后,擬寫不同層次學生完成作業報告,其目的是為下一次作業的設計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教師教學找準定位。這樣極大地改變教師的教學思維和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待優生”樹立學習興趣,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
二、控制好作業量,創新作業設計。
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作業設計思維,將課本中“繁、難、偏”的書本知識現狀進行清腦,把“提質減負“真正落到實處。我們應該提高思想站位,“減負”是減掉作業設計中普遍出現重復的、沒有價值的、機械的內容,課本的重難點、核心素養部分、基本知識要點必須掌握,在減負的背景下還要確保“提質”。我們只有肩負起應有職責,立足學情和教材,大膽創新作業設計,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能“吃好”、“吃飽”,對教師提供的“美味佳肴”有無窮的回味。我們設置“作業超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有層次性選擇完成,學生在作業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從而使他們更認真地投入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將成績逐步提高。
三、作業設計層次性與全面性相結合。
我們在作業設計時,一定要注意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和全面性,學生作為個體存在,我們應該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趣味性的作業,學生根據個體興趣進行自選,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吸引學生的興趣。面對班級的個體差異,他們都有共同的身心發展,但是其智力水平、認知能力、心智技能、家庭環境、學習習慣都存在差異,學生的效果就不盡不同,最終導致學業水平的差異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教師布置同一道題目,全班幾十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這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對于優秀學生來說也許過于簡單,但是對于“待進生”來說也許難度較大,這樣的作業顯然不利學生的個性發展。因而,作為教師,我們要堅持差異理論,找準學生存在的“盲區”,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我們的作業設計應該做到有的放矢,盡量做到層次性與全面性相結合,讓學生自愿、自覺進入“作業”超市,滿足人人都能購到自己所需求的“作業”。
四、作業設計應該突出趣味性。
在“提質減負”背景下,教師必須轉變思維定位,在作業設計時,一定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清醒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對派發作業計一定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和興趣,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興趣,他們就會加倍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學生就會取得可喜的成績。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目前的教學重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培養,使學生可以更加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立足教材,拓展學生思考空間
由于學生學情差異,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只有立足教材實際,根據學生需求設計不同類別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心智發展和認知能力,在作業設計時可從多維度思考,作業設計具有創新性、啟發性、層次性和嚴謹性,從“質”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練習作業時都不同程度受到啟迪。在課改背景下,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承前啟后,抓住“提質減負”契機,以課堂為抓手,從作業設計為突破口,鼓勵師生各抒己見,尊重個性發展,鼓勵教師大膽創新作業設計,引領學生拓展思維空間。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一種體驗過程,一種認知過程,也是一種實踐過程,這是在學習路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體驗,我們只有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探索式的進行作業創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和新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把學生從過多的作業負擔中解救出來,還給他們金色的童年,讓他們活潑、快樂成長,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楊俊權,2008年:《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2]張淑玲,2019年:《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3]馬彥梅,2019年:《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