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張佳佳
摘要: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解決計算機專業課程面臨的教學困境,以《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研究對象,圍繞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建設課程思政的資源、設計典型思政案例,從教學實施、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3個方面探討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經過1年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成績都有明顯改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關鍵詞:編程;課程思政;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42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31-0167-02
1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課程教學現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1]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作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理論性強、邏輯性強、應用性強、教內容復雜而枯燥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和層層推進的實踐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畏難的情緒,進而消耗學習動力、動搖學習信心,最終很難掌握課程內容、獲得相應的專業技能。而其他計算機專業課程也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導致大學生畢業時真正從事本專業的人數很少。思政教育融入《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教學,用思政育人的思路指引課程建設,帶領計算機專業課程走出教學困境。
2 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2.1 構建《面向對象高級編程》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
課程思政的核心目標是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2],立足于自己的專業做到敬業、勤業、創業。《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嘗試將思政教育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3]。
2.1.1 職業理想與使命感的培養
將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精神與學生的職業理想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大學所學內化成自己的文化自信、愛黨愛國的道德品質和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感。
2.1.2 正確三觀的培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價值共識的凝練,融匯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培養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追求和價值觀融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中,來實現自己人生的最大價值。
2.1.3 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培養
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畢業后作為IT行業中一員要學會遵守職業道德、尊重別人、尊重社會,有意識地維護網絡空間的正常、有序發展,為人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穩定做貢獻。在課程實踐項目的完成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職業精神。
2.2 建設《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思政資源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作為面向對象編程基礎的一門后續課程,其知識系統主要包括GUI圖形化界面設計、Java IO、多線程編程和網絡編程等。這門課程中蘊含大量的思想元素,如果能被高效融入課程,既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達到立德育人的目的。
2.2.1 理論課堂中思政資源
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將課程內容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合,結合IT行業的時事新聞,用學生感興趣的事件來引導他們感悟,獲取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同。如:在第一次課程介紹時引入“美國制裁中興事件”中體會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從而激發學生知恥后勇,自立自強,力求掌握自己專業的核心技術并不斷創新;在多線程課程教學前引入“華為B計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華為高瞻遠矚、居安思危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不畏艱苦、勇攀高峰的敬業精神。
2.2.2 案例教學中的思政資源
案例教學過程中,篩選具有思政教育作用的案例,讓學生在案例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掌握專業、行業的必備技能,同時潛移默化地確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真正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對象高級編程》課程從“愛國主義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3個切入點出發選擇案例、收集素材,將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同時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
2.2.3 實踐課堂中的思政資源
實踐課中要求學生保持代碼整潔和代碼質量,形成良好的編碼習慣,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實踐項目開發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踐項目,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在解決具體疑難問題要求學生可以及時跟老師或組長進行溝通,培養高效溝通的職業素養。
2.3 將思政元素融入《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教學全過程
課程思政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單一說教,需要分析專業發展方向、課程教學內容、實踐內容,分析師生教學特點,讓課程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德育目標碰撞出“火花”,實現他們無縫的銜接。《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思政圍繞教學實施、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3個方面進行探討。
2.3.1 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
1)理論課教學環節
理論課教學環節,采用“BOPPPS”教學模式,按6個步驟來展開。(1)將時事新聞采用視頻或故事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2)給出明確、合理、可測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這次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3)采用提問應答、判斷選擇、開放問題、經驗分享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儲備知識,聚焦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4)采用問答、討論、案例、演示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思考。(5)采用測試、項目展示、分享體會等形式檢測是否達成相應的目標。(6)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回顧總結,布置延伸思考、課后作業或后續課程的預告。
2)案例教學環節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設計了“心中的國旗”“信仰的力量”“正能量聊天室”等主要案例。案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順其自然地形成思政教育的學習氛圍。
3)實踐課教學環節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實踐課使用educoder實踐平臺,在平臺上添加整理好的富含思政元素的實驗、實訓項目,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
2.3.2 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思政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實驗法、探究法、陶冶法、案例教學法、網絡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發揮這門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2.3.3 課程思政的考核方式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考核方式為40%的綜合知識測試,30%的思政考核,30%的實踐項目考核,全面考核學生的德育、知識和技能。其中的思政考核模塊,將課堂內、課堂外的表相結合,口頭表達和書面的心得感悟相結合,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多方位考核學生的思政水平。
2.4 設計《面向對象高級編程》課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為了引導學生心懷愛國主義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設計了一些典型的思政案例。
案例1:心中的國旗。
案例描述:五星紅旗深受我們每個人的尊重和愛護,你知道它的象征意義嗎?你了解它的發展歷史嗎?你知道它的尺寸規格和設計要素嗎?運用GUI編程中的繪圖技術實現繪制心中的國旗。
結果分析:案例運行結果如圖1所示。
思政元素分析:案例設計和實現過程中將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的情懷深植每個學生的心中。
案例2:信仰的力量
案例描述: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是如何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運用多線程編程技術,產生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動態小球在窗體中運動并固定下來。
結果分析:案例運行結果如圖2所示。
思政元素分析: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涵,思考如何將自己個人的價值觀融入國家和社會的改革開放事業中。
案例 3 :正能量聊天室
案例描述:2016年4月,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你的日常網絡生活是怎樣的?運用網絡編程技術實現一個正能量網絡聊天室。
結果分析:案例運行結果如圖3所示。
思政元素分析:學生認識到自己將來作為IT行業的從業者要更具備法律意識,學會保持清醒的頭腦,引領大眾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文明上網,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精神家園。
3 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效
通過1年的教學實踐,《面向對象高級編程》課程團隊將思政教育全面貫穿課程的教學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了堅定的信念,充分的自信和飽滿的熱情,學習成績得到了明顯提高,獲得省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讓知識傳遞和思政育人突破課堂的時空限制,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4 結論
《面向對象高級編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從育人目標、教學實施、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典型思政案例等幾個方面探索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薛黎萍.以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J].唯實(現代管理),2018(11):65-67.
[3] 趙敏秀.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觀研究[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18.
[4] 金月芽期刊網.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
[5] 李靜,胡國華.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資源挖掘及教學路徑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0(1):24-28.
[6] 張全梅.“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及具體路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3):180-181.
[7] 趙廣輝.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7(8):23-27.
[8] 劉曉,張黎聲.高校專業課程思政環節與評估的原則導向[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7):4-7.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