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群英
摘 ?要:小學數學是建立學生邏輯思維和幾個圖形認知能力的基礎階段,這關系到學生后來對于各個學科的科學性認知水平。本文就小學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分析,以期對后續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147-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to establish th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several graph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basic stage,which relates to the students later for each subject of scientific cognitive lev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r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Autonomous learning;Ability training,
1.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意義
小學作為學生開始學習知識的入門階段,直接決定了思維邏輯是否能很好地適應之后的課堂學習。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除了由教師傳授之外,還需要自己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一條學習路徑,從被帶著走向自己走的學習方式轉變,逐漸建立起自身的學習自信,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以及在自主學習道路上不斷提升的快樂,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小學自主學習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與辨識能力,尤其是小學數學,其蘊含的思維基礎和圖形認知基礎關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如若一開始就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或者無法進行好的引導,在后續的學習道路上將會十分吃力。當學生步入校園,其本身的教育和教學就轉化成了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的三者聯合問題。學校、教師和家長對于學生而言,只是一個助力器,起到輔導學生往前走的作用。但是作為理科重點,數學一直以來蘊含著巨大能量,其自身所帶有的豐富思維形式以及靈活變化的特性,即便是教師耐心引導教學,學生也無法從根本上掌握其精髓,這時候就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起到領導作用,將學習的模式由填鴨式強硬灌輸慢慢地向自我學習能力建立,自身懂得鉆進去再走出來的學習方法中去。
2.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傳授教育知識只能讓學生知其意,卻不能讓學生明其根。因此,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自己捕獲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身能力的優質學習路徑。總的來說,針對小學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作為學生開創自身學習模式,發現自身學習特征的主要引領者,不能還是停留在老舊的教材講解層面,而是需要不斷地進行知識充電,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一名教師若是只能做到對教材很好地講解,這只能證明教師的講述能力不錯,但是卻無法更好地拓寬學生的綜合水平,無法幫助學生開拓對于數學學習的思維和視野。針對小學數學而言,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更多地從生活中出發,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思其所思,明其所想,并結合自身豐厚的知識儲備以及學生當下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及時地對自身的課程進行調整、修訂,從而使得自身的教學方法更具備引導性和開拓性,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求知、消化,并且反復地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搭建學生的數學邏輯框架,讓學生的思維能夠靈活地變通。
教師重視教學引導方法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地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通過不斷地學習、閱讀、練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拔高自身的教育層次,才能在課堂上談及某些知識點的時候有話可說,有案例課件,從而具備舉一反三,提升課堂廣度的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得到思維訓練以及提升思考能力。以數學為基礎,為各科的學習方法提供基礎參考,開拓學生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方法掌握,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學習之路,打破知識的桎梏,不斷地挑戰自己,突破自己。
(2)錘煉自身教學技巧
教師的優秀與否不僅僅取決于自身能否嫻熟地對課堂進行把控,更是取決于自身能否運用合適的教學技巧將知識點講活講透,讓學生聽得懂,學得進,明白自身學習的目標與意義,從而引導其自身慢慢地向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教學技巧說起來空洞難懂,但是在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目標中起著重要作用,與每一堂數學課程教育息息相關。教學技巧不是為了應付領導而展現出來的戲劇式表演,而是要落到實處,真正從學生的自身學習情境出發,切入到學生的學習思維中去,引導學生從已有的意識形態向未知的知識開拓,利用原有的知識基礎加以案例聯合,最后拋出相應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如此往復,讓課程不再是一潭死水的平穩,而是存在不同的節奏,讓學生時刻保持著對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精神,慢慢地從司空見慣的、一層不變的細節中挖掘出屬于自己的知識財富,讓自身充滿獲得學識的滿足感與自豪感,進而搭建起自身的學習模型和知識框架,方便后續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添磚加瓦。同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自身的姿態、語速、板書等細節問題,這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都將成為學生觀摩學習的教材。教師的板書、語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展開相應的自學活動,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速度和書寫清晰度更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提升素養,錘煉教學技巧的同時,還需要時刻注意學生和自己的狀態,在日復一日的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技巧,為高質量教育服務,將學生引導到自主學習的層級上去。
(3)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一些數理知識的基礎,它所帶來的的不僅僅是公式、數字以及相應的計算方式技巧,其更大的作用是為學生搭建一個思維的橋梁,讓學生在思維訓練中一步步走向知識的殿堂。小學數學的教學案例當中,數學教師常常采用推導、套用公式、演算的思路進行授課教學,這會讓數學本身失去了價值和趣味。數學作為思維碰撞最顯著的科目,其真正的魅力來自于自身的邏輯嚴謹性以及自我突破之后獲得的歡喜與釋然。也正是這種情感,能讓學生激發自身學習的熱情,被動變為主動地投身到數學的學習中去,而不再是一味的死記公式,解決單一問題,浮于學習的表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時刻關心學生的思維導向,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以及訓練,在交流中找到關鍵點、突破點,才能夠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將學生對于數學的整體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并且靈活地運用到自己身邊的事情中去。比如三角形的穩定性,這只是一個枯燥的說法,但是應用到生活中去,學生就能發現大部分的支架、吊橋、撐桿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結構來保障建筑的穩定性,知其理,用其法,這才是學生學習的真正目標。課堂的好壞以及教師的優劣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活躍程度息息相關,教師要培養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針對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迸發無窮盡的解決方法,使其條條大路通羅馬。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有2種糖果,A類糖果0.6千克售價36元,B類糖果0.3千克售價15元,問哪種糖果的單價便宜?這類問題類似超市購物,一般人的定式思維以為大包就是便宜,但實際算下來A類糖果均價60元/千克,而B類糖果均價50元/千克,結果小包裝的糖果反而更加便宜。通過這種簡單的問題,學生能夠明白不能簡單的思維定式,并且能夠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超市購物中,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學以致用,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標。
(4)全面開花,注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多樣化
教學的過程需要讓學生學會擺脫簡單題目的舒適感,不能讓其沉溺在輕松簡單問題的情境中,這樣就會出現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從而讓學生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思考,邏輯鍛煉的能力。自主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難題的情境之下,自身思維探索,多次碰壁找到答案的能力。這樣的自主學習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作業,還能增強學生在逆境中的自我調節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抗壓能力。在現實教學中,獨立思考體現在學生的課前準備和預習階段,課前階段是需要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先進行初步的了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確自己能夠理解哪些,一知半解有哪些,徹底不懂的有哪些,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第一步。當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慢慢將自己的知識謎團解開的時候,學生能夠收獲到思考的快樂以及邏輯思索的暢快,這更有助于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新知識。獨立作業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關鍵手段。只有學生真的沉入到問題中去,盡可能地發散自己的思維,才能建立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且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從而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如果學生連作業都無法獨立完成,則后續遇到其他的問題時,第一時間就會想要逃避或者抄答案等方式來敷衍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變得不愛思考,在學習上避重就輕,在生活中也無法主動地面對困難,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學生自身努力的同時,作為教師也應該盡自己的能力盡可能地讓作業的層次性凸顯出來,通過豐富的、多元化的作業來刺激學生對于學習的追求認知。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作業質與量的權衡,不能隨手就是一大堆作業,壓得學生喘不過氣,對學生的興趣造成嚴重打壓,就很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高品質、高質量、高水平、高引導的四高型作業才是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規則,通過特別設計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鍛煉思維敏捷性、問題的洞察性、表達的準確性以及書寫的準確性能力,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在這樣周而復始的訓練之下,學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掌握了諸多學習的技巧以及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本領,等待羽翼豐滿,學生就會發現自身已經具備了高效、有力的學習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已經能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和學識內容將其解決,大大提升了學以致用的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3. 總結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學科內部所蘊含的邏輯思維和探索能力是無法利用簡單的知識灌輸來獲取的。要解決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問題,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方面,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養分,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一個個知識點拓展開,講清講透。并且教師還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總結完善,為學生提供更為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最后教師還得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學習知識的角色轉換,從根本上刺激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學生本身也要重視自身發展,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不選擇退縮,在教師的幫助下,慢慢地學習自己去解決問題,構建自己的學習模型,形成一套自己的自主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李秀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3).
[2]徐向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1(19).
[3]楊玉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21(09).
[4]官世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J].名師在線,2021(04).
[5]戴瑩.小學中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分析[J].求知導刊,2021(05).
[6]何佩.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第二課堂(D),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