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園圓
摘要:近年來,工匠精神頻繁地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一種精神。基于此,本文著重研究工匠精神嵌入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通過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以尋求工匠精神嵌入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實現的途徑,以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工匠精神 大學生 思政教育
一、工匠精神相關概念內容
1.工匠精神的概念
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再一次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中并迅速走紅。那何謂工匠,在古代哲學家的表述中總結出“工”指具有高超的藝技,從事各行各業的藝技勞動者。[1]“匠”特指對木工藝技法嫻熟的人。“工匠”是作為一種傳統社會藝技職業的代表,他們是手工行業的實踐者和創新者,更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工匠精神是匠人們對自己產品創作中體現的精益求精和愛崗敬業的積極態度,把自己的心血完全傾注在對產品的打磨與創造上,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工作態度及職業操守,是千百年來匠人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延續至今千古流芳的精神食糧。
2.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首先,包含愛崗敬業和專注的精神。所謂愛崗就是干一行,愛一行,愛崗和敬業兩者是相互關聯,互為表里的。愛崗是敬業的基石,敬業是愛崗的一種升華,在對自己的事業中要秉持著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全心全意積極的工作態度。其次,在對待工作和創作中要專注于某件事集中注意力。要有著耐心、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包含精益求精和勇于創新的工作追求。在不斷強化自己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工作中,要充滿著敬畏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不斷地領悟和打磨,飽有著嚴謹的工作作風。要有著對高質量、高標準的不懈追求,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是任何事物成功的必要前提。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外部嚴峻環境的威脅與考驗中,中國匠人們要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努力開拓新局面,創造出不凡的產品和自我價值。[2]
二、當下工匠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臨的問題和原因
1.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氛圍缺失
近年來,工匠精神高頻出現在各行各業中的廣告語和報道中,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由于工匠精神的走紅,其工匠精神和理念也漸漸走進高校之中,走進大學生的視野當中。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含義和內涵也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很難深層次的挖掘其固有的價值所在。由于各大高校的教育傾斜政策,導致大部分學校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教”上,而育人方面卻差強人意。素質教育難以真正的落實,學校把就業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標準。學校更加傾向于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灌輸,工匠精神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缺乏引導和灌輸,在社會實踐的創新中也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更多的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探究,不具有現實性和針對性。[3]大學是價值觀和人生觀迅速形成的關鍵階段,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熏陶也會影響大學生的正確認知。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很難適應工作的要求,缺乏一定的職業素質和道德的信仰,很難有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職業生涯。
2.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渠道受限
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工匠精神融入的主要渠道,而現今大學的思想政治課有關工匠精神的內容寥寥無幾,工匠精神融入課程的選擇性也較小,學習的課程非常有限。大學生獲取有關工匠精神的知識也是流于表面,對含義的理解也只是較為膚淺的,對它的理解還停留在其職業層面上。因此,大學生們很難從深層中理解和認識到工匠精神真正的內在精神。除了主渠道獲取工匠精神的知識有限,在師生交流上和專業課學習中同樣存在不足的情況。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但在一對多上課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是單向的,師生之間難以進行良性的互動和交流,通過師生交流來宣揚工匠精神是微乎其微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占據了大學生大部分的時間,而把政治思想課程與專業課相結合對學生的價值觀影響是非凡的,這樣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背道而馳,在實際的專業課教授中,教師往往從教學的方案和教學的目標中傾斜,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匱乏
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政治思想課程的教師所具備的相關條件。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外,還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向。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師資隊伍的配備較高,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也較往年有所提升。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配比明顯不足,高校在對政治思想課人才選拔上缺乏重視的程度,政治思想課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在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以及專業性上值得考量。雖具有任職的資格,但在授課中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對于課程的教授缺乏對工匠精神的拓展和延伸,僅僅以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為目的,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及道德教育的影響少之又少。部分教師對于工匠精神的敏銳程度不高,在對有關工匠精神的熱點新聞中漠然置之。[4]
三、工匠精神嵌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1.營造工匠精神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
首先,積極參加學校各類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激情。通過社團的活動,將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其中,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進而更好的踐行工匠精神。運用學校的宣傳欄,每周更換一期有關工匠精神的例子,使學生之間產生共鳴,樹立工匠精神的責任意識。高校應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工匠精神的紀錄片和電影,以達到隱性教育的目的。其次,通過研討會和講座,要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維度的探討前沿問題和社會的熱點要聞,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其次,要在勞動中踐行工匠精神。高校應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通過辛勤的勞動學生認識到古代工匠們是如何辛勤勞作的,以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最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打破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網絡中有關工匠精神的資源,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相關資料和視頻發布到學校的QQ群中,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
2.豐富工匠精神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首先,使有關工匠精神的內容編寫到高校的課本中,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和重要依據之一,課本的編寫也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應恰當的增加有關工匠精神的章節,可增強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次,將工匠精神內容融入思想政治課堂。學校應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適當的改變單一的課堂模式,讓教師在課堂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要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也要加強實踐方面的鍛煉,教師可適當的開展實踐教育,讓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強對工匠精神的認同感。最后,使工匠精神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考核體系中,學分制度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而考核的形式不再只是單一的考試,而是結合思想政治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作為考核評判的標準,這樣可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使課堂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加強工匠精神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建設
首先,高校的思想教育者具有引領學生的導向作用,教師作為指導者和引領者有責任對工匠精神研究透徹,拓寬學習的渠道,豐富學習的結構,全面學習工匠精神知識內容,把社會的熱點新聞事件和經典的案例傳授于學生,豐富自己知識的儲備量,避免內容的生搬硬套。把優質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其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榜樣,自身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愛崗敬業,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充分踐行工匠精神,從而激勵學生,鼓舞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生和教師的思想道德精神。最后,教師之間要成立研討小組,組建工匠精神相關小組,定期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活動,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把優質的工匠精神內容分享給其他教師,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教學環境。[5]
四、結語
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大勢所趨,在高校的工匠精神融入中,不能僅僅通過理論的形式進行傳授,要豐富工匠精神融入的渠道和方式,重視工匠精神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作用,在整個教育階段,更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各方的相互配合,協力合作,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助力中國的發展。
基金項目:吉林動畫學院 科學研究項目 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入“工匠精神”路徑探究成果
項目編號:2020024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李玉玲,李娟.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路徑[J].新西部,2020(Z7):102-104.
[2]譚梅,盧曉東,王長纓.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主要問題和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12):19-21.
[3]馮軻杰,吳倩,鄭勉.“工匠精神”融入醫藥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1):12-13.
[4]陽丹.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20(52):26-27.
[5]陶霞.大思政視閾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長江叢刊,2020(3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