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百年華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高校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引導大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目標的根本任務與必然選擇。
[關鍵詞]課程思政;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作者簡介]楊曉錚(1973-),女,河北邢臺人,河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文藝學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中圖分類號] D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21)11-0062-02
習近平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高校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目標的根本任務與必然選擇。
黨的百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頑強拼搏的革命史,是克服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不懈進取的奮斗史,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民主文明的改革史,是全面脫貧攻堅,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是一部活教材,是最豐富的教科書。高校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教育當代大學生學習革命先輩大公無私、英勇無畏、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甘愿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教育當代大學生學習并傳承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民族信仰,勇擔社會責任,昂揚青春活力,胸懷必勝信心!當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與挑戰,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引導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大學生辨真偽明是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是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是對黨員干部的要求,也是對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諄諄教誨殷殷期望。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必將鼓舞當代大學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昂揚奮進、不懈努力!
學史明理,即明察感悟真理,明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相統一的體現。①歷史用百年實踐記錄和驗證了中國共產黨是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中華民族的命運和全國人民的命運看得高于一切的政黨,在黨的百年發展史中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偉大理論,是指導中華民族戰勝一個個艱難險阻,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的制勝法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相統一的體現。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大學生“懂得黨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貴,理解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感悟真理、感悟理論與實踐邏輯的統一,堅持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緊跟黨的步伐,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而努力學習!
學史增信,即增強必勝信心,堅定必勝信仰,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指日可待必將實現!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黨百年奮進的光輝歷史,從嘉興南湖的一只紅船一路走來,到如今領導中國人民屢建豐功偉績,創造出人類發展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跡與輝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雄踞于世界的東方,充分說明有理想有信念有信心,必能沖破困難踏平坎坷,必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啟迪當代大學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與信念,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與信仰,做新時代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的優秀青年!
學史崇德,即崇尚道德風范,明辨大是大非。“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五千年禮儀之邦,厚德載物,德行天下。百年黨史,更是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道德楷模。革命戰爭年代,他們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黨的無比忠誠,以中華兒女的責任與擔當,拋頭顱灑熱血,甘愿犧牲百折不撓,樹立起一座座道德的豐碑!新中國建設時期,各行各業的優秀典范、先鋒楷模自強不息吃苦耐勞,他們秉承黨一心為民的優良傳統,以愛祖國愛人民的深沉家國情懷,以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無私奉獻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新時代,道德模范輩出,他們弘揚社會公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記黨的初心,崇德向善,砥礪前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中涌現出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凝聚起無窮無盡的道德與榜樣的力量,引領著積極健康的社會價值導向,激發著向上向善的社會文明風尚。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引導大學生從百年黨史中汲取道德的精神和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辨是非堅持理想,追求崇高的道德情操與境界。
學史力行,即學以致用,以行踐知,落實到行動。萬里長征是走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國家的富強進步,沒有捷徑,唯有實干。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自古以來實干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強調實干精神,毛澤東強調,共產黨員一定要有“認真實干”的精神,“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則必做到底,做到最后勝利”。鄧小平強調:“少說空話,多干實事。”江澤民強調:“落實,落實,再落實,因為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關鍵環節。”胡錦濤要求全黨務必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更是反復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不斷豐富實干精神的內涵與意義,將其升華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與理念。②回望過去,從開天辟地建立中國共產黨,到改天換地成立新中國,從改革開放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新時代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從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到5G、北斗、天眼、嫦娥五號登月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百年征程波瀾壯闊,黨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初心,篤志力行奮斗不止,真抓實干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展望未來,征途漫漫,初心使命,歷久彌堅。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奮力實現現代化強國夢、偉大復興中國夢,仍然要一如既往實干、力行,勇擔當敢作為,勤勉踏實去拼搏,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櫛風沐雨自擔當”的奉獻精神,辦實事講落實,必能開新局續偉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引導大學生把愛國愛黨思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勤奮學習,努力鍛煉,把自己鍛造成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新時代大學生,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大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其中,明理居于首位,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基礎,從黨史學習中深刻領悟歷史的內涵與邏輯、明白理論和實踐的真理真知,才能增信崇德。增信、崇德承上啟下,增信是底氣是信仰,崇德是精神是力量。底氣和信仰從明理中來,有底氣有信仰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才能增強道路自信,矢志不渝、永不放棄!精神和力量是賡續紅色基因、永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治本色的不竭源泉,崇德鑄魂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初心與使命,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才會有力行的內在動力。力行是歸宿,是落腳點,沒有力行,明理增信崇德就成了空談。知行合一,以知踐行,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行動才是檢驗知識與理論的方法與標準,只有力行,明理增信崇德才有了意義,才不會落空。
黨百年華誕之際,黨史學習蔚然成風,高校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教育目標,意義深遠!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必將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黨百年奮進的光輝歷史,領悟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性與必要性;必將激勵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思肩上之責,常懷報國之志,明確人生奮斗的目標和方向;必將勉勵大學生自覺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和水平,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砥礪品質磨練意志;也必將鞭策大學生以實際行動爭做新時代優秀好青年,踏實做事永不懈怠,以昂揚奮發的姿態逐夢前行,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不辱使命,不負時代!
[注釋]
①張雷聲.關于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相統一的思考——兼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9):48-56.
②謝春秋.崇尚實干 狠抓落實[J].刊授黨校,2014(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