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通過調查分析發現,當前涉農專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取向功利性強,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不強。影響涉農專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的因素有很多,既包含學生自己對鄉村振興政策了解模糊、認同度不高等主觀因素,也包括社會環境帶來的客觀因素。學校要幫助學生正確認知涉農專業職業發展前景,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強化農業職業體驗教育,提高涉農專業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涉農專業;高職學生;職業教育觀;培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4-0097-03
由于主客觀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涉農專業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服務“三農”意識比較淡薄、對專業認同度不高、缺乏服務“三農”的行動自覺等問題,如何有效引導當代涉農專業大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為農”的專業思想,形成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的農業職業價值觀是當前農業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涉農專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的現狀
(一)調查的對象
本次選擇的調查對象為湖南商務職院、湖南生物機電職院、湖南機電職院、長沙民政職院這4所院校涉農專業的學生。本次調查隨機選擇了10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100份,回收問卷1087份,有效問卷1055份,問卷有效率為95.9%。選擇調查對象中120名學生進行訪談,應用訪談的方式印證調查的結果,補充調查的不足。
(二)調查的方法
本研究應用舒伯(Super)編制的“職業價值觀量表”與自行設計的問卷作為調查的工具,將職業價值分為利他主義、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獨立性、社會地位、管理、經濟報酬、社會交際、安全感、舒適、人際關系、變異性這13項指標,針對每個指標提出4個問題,將問題的答案分為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較不重要、很不重要5個等級,應用五星評估法來評估答案,以上5個等級分別對應5、4、3、2、1分。本研究應用SPSS20.0來統計數據。
(三)調查的結果
1. 高職涉農專業學生職業價值尺度數據統計
高職涉農專業學生職業價值尺度數據,包括人際關系、經濟報酬、社會交際、成就感等參數,每一項分數都達到了12分以上,并且每項參數的分數較為接近,這意味著在學生的認知中,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因素有很多。從數據中看,影響學生職業價值觀最重要的因素為人際關系、成就感、經濟報酬這三項因素;排在最后三位的影響因素為美感、社會地位、管理。從中可以看到環境因素對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學生較為在乎職業給自己帶來的實際利益,其次才是主觀感受的愉悅。
2. 不同年級價值尺度得分方差分析數據統計
為了了解不同年級的學生職業價值觀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對不同年齡的價值尺度得分方差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1。從表1中可以看到,一年級的學生較為重視自我價值實現因素,而三年級的學生則更在乎個人利益因素。二年級的學生則是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生的過渡階段。由此可以看到,雖然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存在共性,但是他們的職業價值觀是動態變化的。學生的年齡越大,他們受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二、涉農專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的問題
(一)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之間存在矛盾
當前,學校會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的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承擔著社會責任,應把為國家、為民眾做貢獻作為目標,把它們當作學習及工作的驅動力。然而,學生們又從社會現實中可以看到,當前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社會,同時也應以現實的態度面對社會。
(二)職業環境與學生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涉農專業學生將要就業的環境可能是較為艱苦的。比如學生為了就業,可能要去一線生產單位就業,此時學生面臨的就業環境差,生活條件艱苦,勞動報酬不高。而學生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希望擁有良好的就業環境。由此可見,當前的職業環境與學生的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
(三)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矛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涉農文化地位不高。比如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士農工商”,即認為在社會中,只有當了官員,擁有了政府部門給予的編制,才能夠成為有社會地位的人。學習涉農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只能是與農業有關的職業,即學生將要成為農業中的一分子。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對人們的影響很深。特別是在農村,“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讀大學仍然意味著“跳農門”? [1]。
然而,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社會的發展會讓人們的觀點發生變化。在當前的社會,人們普遍認為,職業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人們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他們就是有價值的,應當受到人們的尊重。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同時對人們產生影響,使人們的價值觀變得復雜、多元化,而社會的價值觀影響著學生的職業價值觀。
(四)就業理想與就業現實之間存在矛盾
學生在就業以前,曾經抱有較高的就業理想。學校告訴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學生積極學習,鍛煉自己的職業技能,他們就能夠在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成為社會需求的人才。然而,高校學生發現,走上社會以后,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所持的文憑,與本科生、研究生所持的文憑相比不占優勢,于是學生慢慢便會放棄自己就業的理想,讓自己去迎合社會的需求。
三、涉農專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培育的實施
(一)強化涉農專業高職學生專業認知,明確職業發展方向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數據信息。比如學校可以引導學生看到中國花卉行業的發展情況,令學生了解隨著城鎮化發展,目前城鎮對花卉行業有著極大的需求。學生若學習與之有關的專業知識,必能發揮其所長 [2]。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案例信息,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看到職業發展的前景。學生可以通過調查、走訪了解這些人才的發展情況,從而了解社會的需求,找到未來學習的方向。最后,學生需要綜合地評估相關崗位的情況,獲得客觀的信息。
(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自覺接受農業職業身份認同
部分學生由于不能正確地看待社會的需求與自己的發展,沒有正確定位自己發展的目標,在選擇涉農專業相關的職業時,內心感到困惑和迷茫。學校必須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的需求與自己的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學校在引導學生制定職業目標時,不僅要讓學生看到市場的需求,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身邊的人通過強化主觀能動性,獲取了更多的資源,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學校需要從職業指導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校園文化熏陶這三個方面來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端正職業態度 [3]。
學校一方面應用翔實的、生動的案例,讓學生看到涉農職業的價值及從事濃農專業的職業前景;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估,使其了解自己當前有哪些就業優勢及就業不足,需要從哪些方面強化,以此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通過學習,能學生提前感受企業氛圍,從理念到行動、從抽象到具體,自覺接受和認同農業職業形象和身份 [4]。
(三)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學習,強化專業學習體驗
學校可以通過社團,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參與農業生產與服務工作,通過與農業農村接觸,幫助學生培養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感情。同時,通過活動,學生能了解社會需求和自身的特長與興趣,準確定位,明確目標,將社會的需求內化為個人需要,在為農業服務的實踐中培養、樹立正確的農業職業價值觀、理性認知并投身現代農業 [5]。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組織和開展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密切結合校外實訓基地或校企合作單位,使學生深入農業企業,在真實的場景中,真實地了解“三農”,提前感受農業職業氛圍,培養農業職業興趣,樹立職業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陳學忠. 高職涉農經貿類專業職業能力結構模型化研究——以農產品經紀與代理專業為例[J]. 職教論壇,2013(03):63-67.
[2] 周廣亞. 職業價值觀、核心自我評價與大學生創業意向的關系[J]. 石家莊學院學報,2018(06).
[3] 陳鈺琳,于欣. 個體和社會環境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J]. 智庫時代,2019(09).
[4] 湯玉華. 試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J]. 世紀橋,2008(12):95-96.
[5] 曾俊香. 喚醒尊嚴感:中職生職業價值觀培養的根本[J]. 職業教育研究,2013(08):59-60.
(薦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