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祎南
【摘 要】體育教學是特殊教育學校的主要課程,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策略,但是特殊學生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差異,在體育教育中不能采用傳統的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更適合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需要。本文根據自己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經驗,闡述了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包括學生的分層標準,分層教學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希望能夠對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特殊教育;體育;分層教學
體育是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課程之一,在體育課程教學當中因為學生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傳統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智力水平和運動能力很難做到統一。但是,體育課程對特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殊教育學校既要重視體育教學,又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體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其中,分層教學較好的適應了特殊學生的體育學習與鍛煉的需要,可以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此種教學模式。
一、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分層教學必要性分析
(一)體育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育理念是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在體育分層教學當中,是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分層教學的,當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二)特殊學校體育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1.尊重特殊學生的差異
體育教學要以平等性為基礎,但是體育教學的平等性不是形式的平等,而是事實的平等。所謂形式上的平等是指不管學生之間的差異如何,教師在特殊學生的體育教學當中都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學習相同的體育內容,從形式上確保了學生的平等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差異,教師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是,這種形式上的平等對于特殊學生來說實際上是并不公平的。從體育教學的角度來講,特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差異非常大,受到自身缺陷的影響,有的學生在一些特殊的體育活動當中,自身的局限性非常明顯,有的甚至無法進行體育活動。分層教學法則充分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到不同特殊學生的比如運動特點和需求,在此基礎上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有助于保障他們的體育運動權利,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2.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方面,在充分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層次的特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形式都是體育教師精心設計的,都是在他們能夠完成的范圍之內,只要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參與課堂教學,他們的身體就可以得到鍛煉和提升,因為教學內容富有針對性,很多教學內容都是根據特殊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進行設計的,集趣味性和鍛煉性于一體,這樣的體育教學內容更符合特殊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參與的過程本身也是社交活動的過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與教師交流,也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流,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起符合他們學習和發展需要的人際關系,在生活當中可以相互傾訴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將內心的壓力與情緒釋放出來;而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身心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放松,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特殊學生的分層方法
(一)年齡分層
以年齡標準進行分層是常見的分層方法,盡管特殊學校的學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年齡仍然是影響其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分層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年齡分層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年齡段進行教學。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中的年齡跨度比較大,不像普通學校的學生,在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年齡差距非常小,特殊學校的一個班級的學生相差五六歲都有可能,所以以年齡為標準進行分層教學是完全可以的。當然,年齡分層需要考慮特殊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實踐中還要與他們的智力水平結合起來,比如說有的特殊學生年齡較大,但是智力發育較為落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智力發育無法支撐起復雜的體育運動,如果仍然按照年齡的標準進行簡單的分層,勢必會影響到體育教學效果。
(二)運動能力分層
特殊學生因為年齡、身體缺陷等方面的原因,在運動能力上相差比較明顯,教師在體育課上可以采用運動能力分層的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強度比較大的運動學習與訓練方式,常見的如籃球、中長跑等。運動能力中等的可以進行一些相對來說運動量適中的體育學習鍛煉方式,比如說一些器械的訓練等。對運動能力非常一般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身體擴展之類的運動活動,比如說肢體活動訓練、小力量的器械運動訓練等,這樣可以滿足不同運動能力的特殊學生的體育學習的需要。相對于按照年齡分層,按照特殊學生的運動能力分層是比較科學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在同一個層次中的特殊學生在年齡上也不能相差過大,尤其是智力缺陷的學生,更要引起老師的充分注意。
(三)身體狀況分層
身體狀況分層也是一種重要的分層方法,因為特殊學生的身體狀況不同,適合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也不同。比如說腦癱不嚴重的學生,適合的運動形式比較多,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選擇面就比較多。但是,如果腦癱比較嚴重,其運動能力受制約的因素比較多,教師的教學選擇面就相對少一些。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身體狀況進行分層教學,這樣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體育分層教學中,身體狀況分層是一種輔助分層方法和手段,盡管特殊學生在分班的時候對年齡、智力發育等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體育分層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年齡和運動能力依然是首選,如果上述兩種分層方法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則可以考慮以特殊學生身體狀況作為分層教學的標準。
三、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分層教學中的具體策略
(一)實行大班分層教學模式
考慮到特殊教育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相對比較少,如果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所需的教師比較多,如果學生比較少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教學資源浪費。所以,在體育分層教學中最好幾個班級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然后將幾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層次,由不同的老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教學,形成一種大班制的分層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教師之間必須做好分工,這一點需要學校層面進行協調。在分層標準上,各個班級也必須達到一致,選擇一種都能接受的分層標準,然后對所有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層次,再按照不同的層次來組織教學。另外,不同班級的學生混在一起教學,可能有一定的生疏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組織協調工作,尤其是課堂教學中的秩序維護與管理,這樣才能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必須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在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教師在撰寫教學方案的過程中要針對每一個特殊學生的學習層次和目標明確要學習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詳細的體育鍛煉方式。比如說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甚至能接近普通人或者與普通人類似的運動能力,這種情況下可以為其安排一些運動量比較大,對技術動作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甚至比較專業的體育鍛煉活動,比如說跳遠、鉛球、游泳等等,當然在方案制定的過程中也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基本要求進行,前期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中后期可以安排一些技術性訓練及對抗訓練等。對運動能力稍顯薄弱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肢體運動為主的鍛煉方式,具體肢體活動設計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身體狀況和運動狀況等進行選擇。所有的教學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評價其實施效果,然后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進和完善,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要根據教學對象的變化和特殊教育的發展要求進行改進和創新,充分考慮到特殊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高澤富.探究影響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的因素與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6)
[2]曾敏,彭博.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狀況與發展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6)
[3]章金魁,陳榮弟,朱益華,葛鑌鑌.加快推進浙江特殊教育現代化[J].現代特殊教育,2019(13)
[4]仇偉偉.體育教學中與特殊學生的溝通策略探討[J].新西部,2018(24)
[5]張志國.淺議體育教師的“身教”[J].小學教學研究, 1991(07)
[6]于樹軍.正視缺陷,彌補不足——略論聾啞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J].現代職業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