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苑
良好的教育總是春風化雨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以積極正面的形象來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增強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和信任程度,使學生愿意聽從教師在德育方面的引導和勸誡。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適當地運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對于促進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了解學生的想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從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實情況出發,探究如何在德育工作當中運用角色互換的策略。
一、德育工作開展的現實情況分析
首先,從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時間段來看,存在時間有限,程度不夠,且時間較為零散的特點。雖然大部分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始終貫穿于學生的校園生活始末,但是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德育的時間,常常比較有限。
其次,從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來看,存在一些誤區。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并不是所有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都是正確的。比如說有的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不當的教育行為,諸如不了解事情的具體經過,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學生提出嚴厲的批評。這些不當的德育工作方式,都非常不利于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甚至還會造成師生之間關系緊張或關系惡化。
二、角色互換在德育工作中運用的方法
(一)注重角色互換方式的靈活運用
角色互換,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還可以嘗試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去進行角色的互換。例如,有兩個學生在班級當中發生了某種矛盾沖突,那么班主任第一時間的解決方式并不是對這兩個學生都提出批評,然后讓這兩個學生和好即可。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交談,引導學生從教師角度來審視學生發生沖突的行為,分析每一個學生在此次事件當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另一個方面,教師也可以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徹底弄清楚學生發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何在,然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學生當時的心理、想法。通過這樣的方法,首先明確、了解發生沖突的兩個學生的主要想法,也促進這兩個學生進一步加強對自我行為的反思。最后教師就可以引導這兩個學生來進行角色的互換,去引導這兩個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對方,那么發生了這樣的事件之后,自己可能會有哪些不良的感受,最終釀成了哪些沖突的惡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又實現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對于合理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摩擦,進一步消除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理隔閡具有重要作用。
(二)注重增強學生在德育工作當中的主體性地位
在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如果班主任一味采取說教式的教育方法,非但不能產生顯著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帶來一些不良的情緒,所以教師可以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讓學生來進行角色體驗,增強學生在德育當中的主體性地位。比如在每周的班會當中,都可以邀請一至三名學生針對一個德育素養方面的內容展開自由演講,每一個人的演講時間為3至5分鐘。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自己就能夠從自身角度去理解德育元素,并且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分享的形式傳遞給全班同學。在這個過程當中,事實上教師就逐漸從那種說教者的角色轉變成為了學生內心真實想法傾聽者的角色。這對于豐富學生的德育方式,進一步增強德育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既要注重自身方法的合理性,設身處地去為學生著想,引導學生理解自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又要注重采用創新性的德育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對學生的德育引領。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