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深度學習視角下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識本質,靈活的解答各類生物習題,促進生物學習成績更好的提升.從知識講解、例題講解、習題訓練、學習總結四個環節探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以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課堂教學;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3-0102-02
收稿日期:2021-08-25
作者簡介:沙健華(1981.10-),男,江蘇省啟東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深度學習指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停留在知識表面,應深挖知識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有深度的思考、探究,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知識本質.高中生物教學中為更好的開展深度學習活動,應注重運用相關的教學策略,將深度學習滲透式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挖掘生物知識深度
高中生物教學中應注重圍繞課本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進一步挖掘生物知識深度,對講解的知識有針對性的延伸,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使其更加全面認識與理解所學生物知識.
例1 在講解細胞分裂相關知識時應注重為學生細致的講解細胞分裂時期的劃分以及對應時期細胞的具體行為.同時,通過創設、分析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例如,將細胞在3H-胸腺嘧啶培養基中培養30分鐘,再轉移到正常的培養基中培養(記作該時間為0h),并在不同時間點收集細胞.檢測帶有放射性標記的M期細胞,結果如圖1所示,所以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第一個上升段50%的點,放射性標記的M期細胞當標記開始時處于S期晚期
B.20h以后曲線再次上升表示被放射性標記的細胞進入第二次有絲分裂
C.由圖難以估算S期的時間
D.由圖可以估算出細胞周期大約為27h
A項,在第一個上升段50%的點,對應的細胞最先進入分裂期,因此標記開始時其處于S期晚期,正確.B項,20h曲線再次上升,表示被放射性標記的細胞進入第二次有絲分裂,正確.C項,標記開始部分細胞最先進入分裂期,當M期細胞被標記的比例下降時表明細胞開始進入分裂期,兩者之間的時間差為S期的時間,錯誤.D項,第一個上升段50%的點與第二個上升段50%的點之間的時間差約為細胞周期的長度,大約27h,正確.
二、講解有深度的例題
高中生物例題講解中應注重把握例題的講解深度,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更好的掌握新穎問題情境下的解題思路,尤其在課堂上注重與學生互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例題的有效切入點,更好的鍛煉其思維的靈活性,使其在以后解答有深度的習題時能夠少走彎路.
例2 使用山金柑愈傷組織細胞(2n)和早花檸檬葉肉細胞(2n)進行體細胞雜交,可獲得高品質,抗逆性強的雜種植株.圖2為7組雜種植株核DNA和線粒體DNA來源鑒定的結果,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山金柑愈傷組織沒有細胞壁,早花檸檬葉肉用酶解法將細胞壁去除后才能與前者融合
B.用滅活病毒誘導兩種細胞原生質體融合,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
C.觀察融合后的細胞顏色,可進行初步篩選
D.雜種植株是四倍體,核基因只來自早化檸檬,線粒體基因只來自山金柑
A項,山金柑愈傷組織也有細胞壁,需要使用酶解法去除后才能實現融合,錯誤.B項,植物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一般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而滅活的病毒主要用于誘導動物細胞融合,錯誤.C項,愈傷組織無顏色,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呈綠色,因此初步篩選可通過觀察細胞顏色實現,正確.D項,早花檸檬屬于二倍體,而且雜種植株的核DNA和早花檸檬細胞核DNA相同,應屬于二倍體,錯誤.綜上選擇C項.
三、開展深度訓練活動
高中生物教學中為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淺嘗輒止,更好的提高其學以致用能力,應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做好訓練習題的設計,組織學生開展深度訓練活動,深化學生理解的同時,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掌握相關的解題技巧.
例3 已知在小白鼠體內一個鮮活神經細胞靜息電位和一次動作電位,如圖3甲所示.將該神經細胞放在某等滲溶液E中(成分能確保神經元正常生活).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變化可能為圖3中乙、丙、丁圖所示,則( ?).
A.甲圖的K+濃度:組織液>細胞內,Na+濃度:組織液<細胞內
B.乙圖Na+和K+的濃度:E液中>組織液
C.丙圖K+濃度:E液中=組織液,Na+濃度,E液中<組織液
D.丁圖K+濃度:E液中>組織液,Na+濃度,E液中=組織液
A項,靜息電位細胞內K+離子外流,細胞內的濃度更高.動作電位時Na+進入到細胞內,組織液的濃度更高,錯誤.B項,乙圖靜息電位和甲圖相同,而動作電位高于甲圖,表明E液中和組織液中的K+濃度相同,而Na+濃度則E液高于組織液,錯誤.C項,丙圖靜息電位和甲圖相同,而動作電位為負值表明K+濃度E液中=組織液,Na+濃度,E液中低于組織液,正確.D項,丁圖靜息電位低于甲圖,表明E液和細胞內的K+濃度差較大,E液中K+濃度較組織液的低,錯誤.綜上選擇C項.
四、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總結
高中生物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應用高校的方法學習,尤其要求學生認真回顧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有深度的總結,包括相關的題型、不同題型解題的注意事項以及應考慮的細節,尤其鼓勵學生做好學習心得與解題經驗交流活動,促進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如在講解基因工程時學生給學生預留空白時間,要求其進行有深度的總結.結果更加全面、透徹的理解了基因工程,解題時變得游刃有余.
例4 為修復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將從楊樹中克隆的重金屬轉運蛋白(HMA3)基因和外源高效啟動子相連導入楊樹基因組中,如圖4所示,為檢驗得到的轉基因楊樹苗是否含有導入的HMA3,并避免內源HMA3基因的干擾,在進行PCR擴增時,應選擇的引物組合為( ?).
A.①+③ B.①+② C.③+② D.③+④
轉基因和內源基因的區別在于是否含有高效啟動子,因此,在選擇引物時應考慮是否同時含有高效啟動子和HMA3基因.觀察可知引物①、② 符合要求,因此,應選擇的引物組合為①+② ,選擇B項.
參考文獻:
[1]張祥.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單元教學設計——以“遺傳信息及其傳遞和表達的規律”單元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1(14):60-66.
[2]陳菊芳.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1(06):31-32.
[3]婁志義.例析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生物學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學,2021,37(02):78-80.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