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學科之一,如何結合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有效開展,成為當下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把握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把握生本理念,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習特點進行課堂教學安排及設計,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更感興趣,從而更有效地學習及理解數學知識。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建議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切實、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0-0026-02
引 ? 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各種新型教學理念出現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其進行有效運用,可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為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改革,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引入新型教學理念,采用新型教學手段,活躍教學氛圍,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深入把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內容及內涵,落實素質教育,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及理解,在促進數學知識內化的同時,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學科素養得到培養和發展。為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教師要革新教學觀,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使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教師要結合當前的教學改革發展形勢,因時而變,因時創新,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教學更具實效性[1]。
小學數學教學要突出興趣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予以啟發,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2]。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教學時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保持積極性、主動性和信心。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準備若干單位體積為1cm3的正方體,引導小學生利用正方體擺出長方體,然后讓他們通過“數一數”的方式找出正方體體積與長方體體積的關系。在探究學習中,小學生由V正方體=a3推導出V長方體=a×b×c。由此,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習主體作用,深入學習及理解了數學知識,數學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數學思維、數學素養得到了有效培養及發展[3]。
二、善于利用差異化教學理論,實現學生共同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體現了“有教無類”的理念,要求教師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數學課堂學習及思考。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對學生實際學情的了解程度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關系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4]。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把握,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問題比較嚴重,影響數學課堂整體教學質量。
因此,教師應積極應用差異化教學理論,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情確定教法,使教師的“教”符合小學生的“學”,由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過渡。基于差異化教學理論,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對其進行科學分層,制訂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例如,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計算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要重視這種差異,針對性地開展計算教學。A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對A層次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時,應強化算法教學,重視計算能力培養;對B層次學生進行教學時,由于B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教師要注重“穩中求進”,突出精講精練,要求B層次學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礎上加強計算練習;在對C層次學生進行教學時,由于這一層次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可從夯實基礎入手,使C層次學生牢固掌握算理、算法,突出基礎性教學引導[5]。
教師應深入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數學課堂學習及思考,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學習和理解,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6]。
三、突出教師教學服務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轉變自身的角色,充分發揮教學服務作用,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小學生有效地學習及理解數學知識提供服務,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7]。
(一)以知識體系建構,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把握舊知識、新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契合度,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目標。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的“教”要將學生的“學”作為基礎,使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更多感悟,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分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分數概念、意義、計算等知識,幫助小學生繪制數學思維導圖,構建數學分數知識體系,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把握教學“坡度”,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教師對教學“坡度”的把握,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由簡到難,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數學高峰[8]。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系統整合數學知識,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制訂整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學生未來更加深入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重視課堂評價,彌補學生學習不足
教師要重視課堂評價,利用課堂評價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評價要由師生共同完成,即將學生的自評、互評與教師的總結性評價進行結合,幫助學生有效解決數學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9]。教師在開展課堂評價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使學生在良好的評價氛圍中學習他人的優點,并對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以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結 ? 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聯系時代發展形勢,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切實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10]。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把握好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形勢,深入分析學生的實際學情,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為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石秋香,趙雅婷,王麗影,等.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辦公自動化,2020,25(23):46-47,64.
康建平.小學數學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04):252.
張志儒,杜泰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01):90-91.
吳婧.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37.
王于樵.師生互動視角下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有效構建[J].教育觀察,2019,8(42):12-13.
奚碧瑩.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評價的改革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62.
何春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120-121.
呂國棟.深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2):212-213.
李艷.淺析新時期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試題與研究,2020(25):14-15.
康焱.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95-96.
作者簡介:馬曉萍(1983.9—),女,回族,甘肅臨夏州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