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亞麗
摘要:高中時期的歷史課程是一門內容較為復雜、知識點較多的科目,對學生自身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十分高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學生在開展學習的時候,都會產生記憶不牢固、記憶不準確的情況。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可知,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缺乏良好的師生互動,也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導致實際的授課效果不斷下滑,還對學生后續階段的發展造成影響。基于此,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師生互動的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師生互動;有效策略
良好的師生互動是增強授課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還是推動老師和學生獲得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怎樣在歷史教學中開展高效的互動呢?這就要求老師利用平等對話、情境優化、多向交流等諸多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喚起他們內心的探究欲望,增進他們和老師的情感,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這才是達成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雙重提升的主要方式,還是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發展的有力支撐,確實需要老師予以其更多關注,并進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
一、平等對話,夯實牢固的互動基礎
在高中時期開展歷史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通過各種技術和手段,引起所有學生的目光,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和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如此就構建出更加輕松的氛圍,還可以讓學生真正沉浸其中,從內心深處生出濃濃的敬愛之情,建立有效的互動方式。最為關鍵的是,只有學生對老師有著高度的尊敬和信任,才能夠為后續階段的課堂教學帶來幫助,增強實際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所以,老師在實施教學的環節中,就應該建立平等對話的授課方式,夯實牢固的互動基礎。比如,在講解“美國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就要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呈現出一張制憲會議會場的圖片,接著對學生提出問題:“此張圖片隱藏了什么信息?”在經過他們認真的觀察和仔細地辨認以后,有學生率先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他們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這代表著此次會議有著較大的矛盾和糾紛”,每一位同學都在積極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此時,老師就可以再次提出問題:“此種情況是怎樣導致的呢?”學生很大概率不會知道正確的答案。如此就需要提供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內部進行熱烈的討論,老師則要起到輔助的作用,在他們遇見問題的時候,提供恰當的幫助,如此就達成了互動的目標,還增強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二、優化情境,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意識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師應該轉換自己以往的思想理念,對授課方式和授課手段進行創新,應用更加新穎有趣的內容,吸引越來越多學生的目光,調動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能夠主動加入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并且,老師還需要應用多媒體課件構建一個更為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仔細地觀看,感悟歷史知識的充足魅力。也能夠和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從內心深處對老師產生依賴之情,這才是高中階段老師需要達成的目標。比如,在講解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羅斯福競選總統的相關知識時,就能夠借助多媒體設備呈現出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如大學教授、社會工人、律師以及金融家等等,并制定出此次活動的主題,如“假若你是智囊團的優秀成員,你會應用怎樣的措施重新恢復美國的生機?”此種活動確實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充足動力的支持下,加入其中。而此時老師也需要扮演一個小小的角色,給學生起到帶頭作用,增加自己和學生的互動機會。
三、多向交流,完成調控和引導的目標
互動交流不止有師生間的交流,還包含生生間的交流,所以老師在實時授課的時候,就需要應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促使學生和老師進行互動,推動學生和學生達成有效的溝通。只有如此,才能夠幫助全體學生得到成長,營造出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讓他們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明確交流和互動的重要作用,進而形成一定的合作習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就應該將全班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這一問題進行分析,那么有的學生就會闡述:“我覺得辛亥革命最終的結果是成功的,由于其確實推翻了傳統的清王朝,結束了在我國延續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還有的學生認為其是失敗的,因為其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徹底的竊取了。那么在此種環節中,老師就可以發現每一名學生都在積極論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不止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讓他們在辯論的同時,完成了知識的深化和記憶,有著良好的互動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應用平等互動、優化情境、多向交流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以此來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石玉英.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20(34):54-55.
[2]李海兵.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9(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