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強
摘要:歷史教學理應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才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共鳴,使學生在開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陶冶情操,獲得深遠發展。但是在傳統教學中,生活化理念和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程度明顯不足。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限制,教師所開展的課堂活動枯燥乏味,難以充分吸引學生群體的關注,歷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均受到諸多負面影響。所以本文將會簡要分析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求能夠為相關單位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高中歷史;應用策略
生活化理念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并挖掘潛藏在生活當中的學科知識,并以此為基礎支撐,為學生傳遞學科知識,以此來保證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成長。歷史作為記錄曾經的人和曾經的事的學科,是高中教育的重點,但是部分教師因為受到應試教育思想限制,所開展的歷史教學活動難以滿足學生的深度成長需求,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對歷史學習的厭煩感。長此以往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所以教師有必要積極地優化改良教育思想,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歷史和生活的滲透融合,努力實現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
一、改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發展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同時也是國家興亡發展的不竭動力,教師只有擁有創新精神才能夠打造創新課堂,促進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成長和發展。所以教師有必要積極地改變現有教育形態,形成充足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打造更為開放活躍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成長。在此種情況下,教師有必要積極地改變教育思想,真正地將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體,使得歷史課堂更加具備活力和特色,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需要積極地分析各種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的關聯,拉近歷史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的距離,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深入理解,以避免學生產生時間和空間上的陌生感,否則很有可能導致學生難以將自我代入到課堂當中,更難以設身處地地學習歷史和了解歷史。實際上,在最近幾年,有許多學界人士嘗試通過自然災害來進行切入,旨在通過對現代發生的各種地震、海嘯的自然災害的研究來了解自然災害的發展歷史。而歷史教師也可以嘗試應用此種方法,科學選擇研究課題,為現實服務。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行要求學生預習文本當中的內容,而后和自己的家長進行交流溝通,討論在父母和自己年齡相同的時候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將自己和父母在相同年齡階段的生活情況進行對比,并總結出各種有所改善的情況。在后續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地敘述對比結果,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現在的生活要比父母那個年代更好,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中國的不斷繁榮昌盛。通過和父母的交互溝通,學生很輕易地就明白了時代的變化,明白了在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后,人們的生活質量越發提升,同時也形成了對將要學習的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這對于學生的深遠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二、挖掘時事熱點,改善課堂氛圍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如果想要充滿吸引力,就有必要迅速引入學生所關注的時事熱點,同時注重將此類內容和教材知識相互整合起來,以此來充分激發學生群體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終身學習習慣的形成奠定基礎。對于時事熱點的選擇也需要足夠巧妙合理,需要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所重點關注的或者是人盡皆知的,以此來避免因為部分學生不理解而引發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過程中,教師在完成教材解讀工作以后,可以迅速帶領學生回想熱播歷史劇《覺醒年代》,通過電視劇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助力學生認識和了解先輩們的光輝形象,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引導學生共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便能夠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三、創設開放情境,推動教學引導
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需要充分貼合教材當中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教學目標要求,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和認知發展需求,緊密地拉近現實生活和歷史知識的關聯,模擬相應的歷史場景,以此來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使其能夠積極自主地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將會獲得充分發展。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辛亥革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行下載電影《辛亥革命》,并選取其中的關鍵片段進行剪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播放,學生在觀看的同時能夠深刻地融入波瀾壯闊的歷史情境當中,同時各個熟悉的歷史人物也會以鮮活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參演話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領悟歷史和感知歷史,加深學生對曾經的歷史的了解,明確革命家們為救國救民所做出的奮斗,明確立憲派、舊官僚的思想陳舊傳統,與人民意志相違背的歷史脈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融入生活化理念是必然趨勢,同時也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源泉力量。身為高中歷史教學,需要充分關注現實生活和歷史知識的整合,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互銜接起來,以此來保障歷史指導作用可以被充分發揮,促進學生良好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徐青忠.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J].高考,2021(07):77-78.
[2]劉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04):202.
[3]韋升.例談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高中歷史的教學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