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彥彰
摘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教學實踐環節的構建兩方面,探討新能源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思路。產教融合模式是近年來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優秀成果,通過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入來改革的教學環節,可以增強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和系統專業認知能力,同時也為汽車延伸專業的發展與推進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新能源汽車;教學改革
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必須立足于地方職校與企業的深度校企合作,共促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從理論知識到專業人才的教學培養周期,讓學生以主動實踐與企業運營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根據地方產業需求,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先確定學生畢業和企業人才招聘為目標,來制定四維目標,培養能作為企業拿來就用的人力資源型技術技能人才。
一 、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與教學實踐相銜接
結合地方產業布局和國家能源戰略,以新能源汽車為重點試點專業之一。人才方面要做到引進企業專家和技能人才參與修改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進入職業本科院校和技工類院校調研,做好專業上下結構銜接的專題工作會議。精選培養中具有新能源汽車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掌握本專業方向領域內的基本技術和相關專業知識,具有現代智能制造理念、大國工匠情懷、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教師團隊,與當地主流企業中能在汽車裝備領域內從事設計制造、應用研究、設備維護和運行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強強聯手。工作方面必須緊跟部省發展的最新規劃,根據培養目標確定培養計劃的結構框架,建設好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生產、檢修、銷售、售后等五大教學實踐環節,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
二 、教學實施環節對標人才培養方案的每級指標
日常教學過程,需要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的相關要求,重點考查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項目中的能力。最終評價確定要以學院教師的學評教成績、科研成果和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成績等為主。實施過程以五大環節為載體,學生親自動手對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進行拆卸、裝配、調試,了解不同模塊之間的裝配關系和電路原理圖,并結合相關軟件完成電器結構的優化設計和性能分析。最優指標體現在每年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中體現出的復合型人才的效果。
三 、緊握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改革三大抓手
(一)各式新能源汽車認知訓練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大量的接觸各種新能源汽車的實例,沒有的可以組織第二課堂進行補充,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了解。學生通過對新能源汽車不同種類的汽車特點的剖析,了解各車型關鍵部件的典型結構裝配關系與工作運行原理。主要訓練出學生對市面汽車產品深度認知能力。同時進行主流汽車產品的設計理念與功能特征的總體概念框架搭建。
(二)混合車型的主體結構拆裝
以團隊小組合作方式完成不同車型的結構拆裝。通過給出不同的車型參數和實操任務,尋找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共性,從而對應書本理論知識,再由小組團隊模擬生產車間合作完成各個關鍵部件的詳細裝配調試。難度進一步加深,轉化成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局部的模塊部件,在教師指引下再保證學生參與的各部件之間能夠形成集成功能部件。在反復的個人與小組輪換聯系中能鍛煉和檢驗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故障診斷與替換設計訓練
現實中的教學新車成本往往捉襟見肘,只可借助大量的二手新能源汽車進行高密度訓練。該環節將緊密貼合學校實況,通過找到車子問題所在,分析其主體故障原因,購買零部件以及自我改裝設計,在原有的二手車本體上,讓學生自己提出改進措施和維修方案,如采用鈑金,PDI檢測,電池內部檢測,更換電機等。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學習不同的故障診斷與維修的一般方法,掌握“總體維修方案—硬件更換—軟件優化—更替應用”的維護思路。此環節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合理思考,勇于嘗試選擇,具有更自由的專業測試空間和技術的挑戰性。
四、區別于傳統汽車教學的創新
實際教學組織中創新與創業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的過程有知識應用的成就感。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新能源汽車的總體構造、機械部分結構設計、電路部分控制原理等,對所遇到的熱點問題進行觸類旁通地分析與應用,例如電動車自然,某品牌車剎車失靈,某車續航不足等。過程中多訓練學生針對實際需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要求能提出涉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在構造、原理、技術、運營等方面創新均可,要有完成的專業邏輯和具體方法。
五、人才培養方案最終成果的轉換
畢業設計指導是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那時學生多數已經在相應的企業崗位,是學生在學習完全部課程后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提高和綜合應用。畢業設計環節開題要契合企業的主要生產計劃,選題依據要來自于企業的目標,過程中主要考核學習態度、課題完成情況、研究與分析能力以及論文撰寫質量、知識技能掌握及創新能力等。在企業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學有所用,學能所用,在創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方面,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問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并定期從企業反饋信息獲知學生的崗位匹配程度,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能很快適應企業,加快進入用人階段,就代表培養模式在教學實踐環節有著改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志.混合現實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展望[J].汽車維修,2020(04).
[2]方玉娟.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汽車實用技術,2020.(08).
[3]李勇.新能源汽車概論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科學探索,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