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香律
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頭環節,雖然在整個課堂時長中占據的長度較短,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充分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和質量。多媒體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領域的融合產物,為課堂導入提供了一些輔助力量,是輔助課堂效率和質量提升的重點內容之一。本文以農村初中語文課堂為例,分析討論多媒體在農村初中語文課堂導入上的應用策略,為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成效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多媒體;農村;初中語文;課堂導入
引言:在雙減大環境下,農村學校的語文課堂也必須踐行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進行課堂效率提升是可行的切入點。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與導入環節的踐行效果,教師必須從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角度出發,以提升課堂的整體品質和效果。而多媒體技術與設備的有效應用,可以輔助教師實現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好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
一、教師轉變課堂導入環節觀念
教師應正視“課堂導入”這個環節的價值,正視抓住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正視培育學生讀書興趣的重要性。導入環節的內容應源自于文本,但要比教材文本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夠達到真正拉升學生注意力的效果[1]。在初中語文的導入環節中,教師第一可考慮從在校、在家生活入手選取導入內容,也可考慮從語文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選取導入內容,還可以考慮設置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活動來設置導入內容,更可以從新舊知識連接的角度去設置導入內容。比如教師在七年級上冊《春》的導入環節中提問“古往今來諸多詩人都曾描述、歌頌過春天,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學生的回答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等,教師就從導入環節順利切入了春天的話題。又比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圖頻、音頻、視頻來進行導入,為學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濟南的冬天》課前導入環節可播放介紹濟南市冬季景色特征的片段,用真實的畫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認識濟南的冬天。只有教師重視起課堂導入環節的價值,才能夠設計出真正集中學生精神、為課文內容做鋪墊的導入環節。
二、應用多媒體的幾種播放形式來進行課堂導入
多媒體設備常用來播放圖片、音頻和視頻,三種播放形式都可以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對學生形成不同側面的吸引力。
(一)為文字搭配圖片
當只有枯燥的文字時,很多學生不容易集中精神,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容易走神溜號。如果教師在枯燥的文字旁邊搭配上圖片,且圖片內容對學生理解文字有一定的幫助,就能夠輔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比如在八年級上冊《消息兩則》的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采用介紹人物背景的方式來進行導入,但大段的文字介紹讓學生直接閱讀和朗讀難度較大,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人物圖片或歷史背景圖片,輔助學生的對人物背景的理解,順利切入本節新課的內容。
(二)為文字搭配音頻
為枯燥的文字搭配音頻是多媒體技術和設備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的一種方式,能夠借助音頻為文字添加一些聲音的力量,充分利用聽覺角度的沖擊來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本節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以《消息兩則》為例,兩篇關于解放軍渡過長江的新聞都是毛澤東親手所寫的新聞稿件,教師可以模仿目前網絡上快手、抖音短視頻的制作來為文字搭配激昂的音樂,給學生營造一種蕩氣回腸的感覺。在這樣的音樂輔助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段朗讀,從整體上感受一下本節課內容的氣勢,為后續的具體分析和學習奠定一些思路。
(三)應用視頻導入
應用視頻的形式來進行導入是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比較常見、常用的一種導入方式,能夠讓學生接受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2]。以七年級上冊《寓言四則》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網絡上下載到的寓言故事視頻,以短短的視頻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對視頻中寓言故事的興趣延伸到課文中寓言故事的學習,準確切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生活中拍攝的素材來自制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正確切入新課學習。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內容相較于城市生活更貼近農村生活,農村初中教師在拍攝素材制作視頻方面比較有優勢。以《貓》為例,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拍攝自己家、鄰居家、路上偶遇的家貓和流浪貓,用這些貓的身影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為課文《貓》的學習作為切入。
結束語:課堂導入環節對于初中語文和學生來講都十分重要,教師應充分應用這個鋪墊和切入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農村地區的學校目前大部分實現了多媒體技術設備的普及,教師應盡可能應用設備來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更喜歡學習語文內容,為學生的成長作出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梁艷文.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9.
[2]范良玉.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授課課堂導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