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娟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難點內容。由于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普遍有認知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遺忘速度快等特點,加之課堂識字量較大,導致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出現(xiàn)記憶不深刻、對識字教學不感興趣等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探究,意在借助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及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興趣;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56—02
眾所周知,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識字量的多少、識字速度的快慢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當前,在整個小學階段中,識字教學仍存在重記憶輕理解、重識字輕讀寫、重效率輕能力的誤區(qū),導致識字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此,針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提出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運用游戲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游戲教學法是新課改所提出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也是低年級學生最為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游戲合理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合理地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運用游戲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游戲不能太難,否則會失去游戲的價值。
其二,控制好游戲教學的度,意在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即可,不可因為學生玩得開心而影響教學進度。
例如,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猴子摘香蕉”的游戲,先準備一定數(shù)量的寫有漢字的香蕉卡片,再準備一些猴子頭飾,讓學生扮演猴子,然后教師說出某個漢字,指定一名學生去摘寫有這個漢字的香蕉卡片,通過這個游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還能夠有效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二、運用“溫故而知新”教學法,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特點就是,記得快,忘得也快,故而怎樣才能夠讓學生記得更加牢固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此時教師可以運用“溫故而知新”教學法進行識字教學,在復習已學漢字的同時學習新漢字,除了能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xiàn)漢字混淆的現(xiàn)象[1]。
在運用“溫故而知新”教學法時,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
如,換偏旁法。簡單來說,就是將以往學習過的漢字再復習一遍,然后通過變換這個字的偏旁引出新漢字。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復習“直”字,可將“植”變成值、填,再讓學生組詞記憶,植樹(與木有關),值班(與人有關),填土(與土有關),學生在換偏旁的過程中,能有效理解偏旁與字義的關系,也就能深刻記住漢字,并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三、運用合作探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探究是指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通過學生的協(xié)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運用小組合作探究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同合作意識以及探究能力。
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時,雖然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但由于低年級學生尚不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仍需教師進行指導,使得小組合作探究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作用。
例如,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小松鼠找花生》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應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預習,將不認識的漢字圈出來,然后向其他小組內學生請教,如果其他小組的學生也不認識這個漢字,那么就可以向教師提問。在這種良好的協(xié)作、探究的教學氛圍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
四、開展課外活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的識字通常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這種情況就意味著學生還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漢字的學習及復習。為此,教師可開展豐富的課外識字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經驗更加豐富,識字興趣更加濃厚,識字量快速增加。
1.可開展識字競賽活動。識字競賽不僅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理以及識字興趣,還能夠促使學生更加快速地學習漢字。在開展識字競賽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告訴學生比賽的范圍,這種情況下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識字過程中。當學生獲得比賽勝利之后,能夠樹立學生識字的信心,有利于學生進行以后的識字學習[2]。
2.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如,組織學生認識食品包裝袋上面的漢字,認識大街上廣告牌上面的漢字、商標等等。當學生遇到不認識的漢字,可以詢問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同學,也可以把字形記下來,回家后查字典。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漢字的認識會更加深刻,識字量也會變多。
五、利用信息技術識字,加深學生的認知
小學生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但是識字教學卻具備很強的邏輯性,這就導致學生對于漢字的認知以及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漢字的理解以及認知,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識字教學。信息技術具備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在大屏幕上將漢字的演變、筆畫播放出來,學生可以在觀看視頻或者圖片的過程中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從而了解漢字的演變、各種字體的寫法以及筆畫的走勢,在多種感官刺激下加深對漢字的認知,從而愛上認字、寫字[3]。
六、總結識字規(guī)律,突破教學重難點
雖然小學低年級階段識字量多,但并不是每一個漢字都非常難記、難學,教師應抓住漢字教學的特點,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解決難點內容,使得漢字教學更加高效。
例如,在進行漢字教學時,當教師在布置預習漢字任務或者是練習漢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認為最難記憶、最難書寫、最難理解的漢字記錄下來,一方面自己對這些字多讀多寫,一方面多與同桌交流,看看別人是怎么記憶這些字的,并寫下識記的方法。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這個漢字最難記憶、最難書寫,您是怎么記住這些漢字的?在學習這個漢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這樣,教師可通過分析字義字形,引導學生從字的含義、結構、偏旁等方面記憶這個字,直到牢記于心為止。如此,就能幫助學生突破漢字教學的重難點。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進行識字。在學習三點水偏旁的漢字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你知道三點水偏旁的漢字有哪些嗎?這些漢字都代表著什么意思?如,河海江都是水匯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它們都有三點水,木林森都和木頭有關,人從眾都和人有關等等,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字的規(guī)律,歸納出方法,突破漢字教學重難點,以此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七、從生活中識字,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進行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將漢字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漢字教學的難度,還能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此有效提高識字教學效果[4]。
例如,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文《田家四季歌》的漢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想一想,今天學習過的漢字,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它沒?在哪里聽過它?學生會說在田野里或者郊外見過“蝴蝶”“麥苗”等,甚至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學生會說,見過父母在田里進行的“播種”“施肥”“插秧”等生產勞動。學生在聯(lián)想起生活情景后,就會對這幾個詞語記憶深刻,從而在頭腦里形成深刻的印象,在理解了這些字詞意思的基礎上,牢牢記住這幾個詞。可見,從生活中識字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漢字教學難度,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快樂識字、輕松識字,進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漆富軍.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指導策略[J].才智,2020(17):60.
[2]鄧怡君.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29-30.
[3]馬能芳.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究[J].名師在線,2020(07):35-36.
[4]李博.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路徑優(yōu)化策略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07):125-126.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