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化而出現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利于學生合作和探究。本文基于合作學習理念,在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0—0062—03
受新課改的影響,許多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效果良好。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應用上依然沿用“舊模式”,致使實際課堂教學與新教學方法之間的銜接度不高,有些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創新化課堂教學的內涵,所以,整體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1]。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求同存異”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其自身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快速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傳統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創新教學方法,使小組合作真正為教學服務。下面,筆者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談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新課改實施后,各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小組合作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備受數學教師的青睞。然而,很多教師沒能了解通透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在具體實施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2]。一方面,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迎合新課改的需要,強行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將課堂內容與小組合作學習合理銜接,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確定,還是合作方式的選擇都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使整體的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曲解了小組合作學習理念,他們認為“合作學習”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過度注重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效果,弱化了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引導者”身份,致使合作學習之前的任務設定,或者合作過程中的疑難點指導過于松散,沒有給予學生及時合理的引導,導致有些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不高。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多方考慮,合理劃分合作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合理劃分小組是開啟這種教學模式的重要基礎。結合學情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教學內容,在保證小組每個成員都能有平等展示機會的前提下,合理組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都能自主合作與競爭,相互幫助,在交流中碰撞思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具體地,小組合作以3-5人左右最為合適,但是具體的人數也需要和班級的整體人數協調搭配,做到人數適中,保證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有互動交流的機會。還應關注不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問題解決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均衡小組力量。但各小組成員并不要求固定不變,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水平、男女性別比例、興趣愛好等靈活調整。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及確定的數學主題自由組合,最大程度滿足小學生對合作學習的新鮮感。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結合學生的個體特性,以及教學內容的需求靈活調整。只要能提升學習效果,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合格的分組[3]。
2.找準時機,確定合作學習任務。雖然小組合作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但是沒有合適的合作機會,貿然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會大大降低小學生的合作熱情??梢?,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教學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找準時機,結合課堂教學的需求,立足課標,緊扣目標,在學生最近發展區確定教學內容,分解成具體任務,在目標任務的驅使下合作探究,完成合作小組的組建。
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直接套用公式講解,學生的理解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讓學生準備平行四邊形紙板、剪刀等工具,提出具體要求,就此問題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在動手、思考、演示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還將單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轉化為整個班級的合作互動,把未知的知識轉化為已知的知識解決,開闊了學生思維。
3.創設問題,創建小組合作學習平臺。問題是激發學生探索的“導火索”,能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時,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需求,設計一些體驗性、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合作的欲望,積極討論。尤其,處于思考困頓、想表達自己見解的學生,從組員的相互討論、觀點碰撞中受到啟發,茅塞頓開,有爭議的問題越討論越清楚,數學知識的理解就更深刻。例如,在“圓柱體表面積”的教學中,為引出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柱體紙筒問:“同學們,老師想要給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包上好看的包裝紙,誰能告訴我應該用多少包裝紙?”這個提問明確點明了本次合作學習的目標:計算圓柱體側面的面積。然后,引導學生解決“怎樣才能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激起學生的解決欲望,展開討論。此時,教師就根據學生的不同意見適當分組,讓學生深入探究,拿出解決方案。
4.完善評價,提高小組合作競爭意識。小學生的競爭心強,很在意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教師就利用這一點,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以“組榮我榮,組恥我恥”的觀念,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小組成員的凝聚力,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同時,積極開展獎勵活動,加強集體成果的評定和認可,肯定表現突出的小組和有進步的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獎勵,激勵學生競爭,增強小組合作意識。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確定位置”的教學后,為了幫助小學生鞏固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拿出準備好的藏寶圖,分發給班級中的各個小組,要求根據藏寶圖上的信息提示標記出具體的尋寶路線,找到寶物的最終藏身之處。教師以小組競賽的方式模擬練習,用時最短、答案正確的小組獲勝。然后,讓冠軍組的成員將他們的路線指示給其他同學,具體闡述本小組這么確定的理由。教師和其他小組的成員針對講解的內容給出合理的評價。另外,針對沒有獲勝的小組,也請他們發表自己小組的路線圖方案,各個小組的成員再相互討論找出最優方案。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通過高效互動的合作學習方式化解數學學習中的難題,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為此,數學教師應該克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引下,通過優化合作學習方式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活躍數學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鄒霞.如何借助小組合作學習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21(06):85.
[2]萬立英.淺談基于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40):84.
[3]劉念.小組合作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1(06):131-133.
[4]許曉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05):156-157.
編輯:徐春霞